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昨日军统(618)

此时,抗战形势吃紧,庐山抗战在坚持了九个月之后,再也难以为继,叶在增回忆说:

“到了1939年3月份,庐山形势更加严峻。这时武汉、广州、南昌相继失守,军饷供应来源断绝。四月十四日派往后方领取军饷的杨副官,几经艰险,在群众掩护下带着军饷绕道到达山上,大家兴高采烈忙于发饷。15日晚,敌人以一个旅团(两个联队)的兵力,配合飞机、大炮进攻庐山。16日整天牯岭落弹如雨,那天是阴天有小雨,大雾满山,敌机在上空盘旋,无法投弹。16日激战一整天,在莲花洞一线,敌人利用汉奸作向导,到晚九时,我军即撤到小天池一线固守。”

叶说:“16日晚,形势已非常危急,已濒临弹尽粮绝的境地。我们都集中在指挥部,(这时我已调在指挥部担任军法工作)听候第九战区长官部的命令。(杨遇春已去电长官部请示是固守还是撤退)到午夜一点多钟电报来了,要我们撤出庐山向岷山转进,并已派保安第四团钟石盘在铁路附近接应。”

在撤退中,队伍被打散,叶在增回忆说:“我们沿着蜿蜒的田埂向前摸索,不多会儿队伍就分成东一段、西一段各走各的了。我们这一段有二十几个人,其中有管理局的干部,丨警丨察局的丨警丨察,军官的家属,杨遇春的爱人胡月珍和他的姐姐、姐夫也在其中,还有士兵和群众等。一问起来,没有一个认识路的,大家都推我当临时指挥。在向前摸索中,我们曾两次误闯敌军哨所,碰到他们的铁丝网和上面所系的铃铛,幸亏那是在深夜,月黑星稀,敌人不敢出来,只是乱放空枪壮壮胆子。”

叶在增说:“翌日中午抵达岷山,与先到的同志们汇合,悲喜交集,恍如隔世。经他们介绍方知道,由黄土岭方向突围的第十一团遭到敌人伏击,又被对面张家山的敌人炮轰,伤亡达两连多人,敌人也伤亡惨重,团长胡家位被围生死不明。指挥部又派人过铁路去寻找,直到那天傍晚胡才脱险归来,这支部队后来自瑞昌经武宁、阳新、大冶转到修水休整补充。”

——事前,杨遇春考虑到胡家位打仗不大灵光,专门给他的第十一团留了条相对安全的路,结果恰恰是胡被打了伏击,差点连命都丢掉。

胡家位“归队”之后,杨遇春召集大家开会,当时刘操亦在座,当时杨说:

“我们这次毅然地放弃庐山,分途突围,能够跑出敌人的包围圈,保存了实力。从退却上讲,我们是取得了重大胜利,也可以说是虽败犹荣。”

庐山保卫战之后,杨遇春被任命为江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1940年夏,杨遇春奉命来到重庆“觐见”蒋介石。

蒋召见完毕,杨遇春因与戴笠总算有过一面之交,即去看望戴。

寒暄毕,戴问:“你这一次晋谒委员长,谈了些什么?”

杨说:“委员长只问了一些作战的经过和我的家庭状况,还写了一张条子,给我两千元。

戴听了问:“你知道到那里去领吗?”

杨还是第一次来重庆,不知道军需署在那里,正为领这两千元发愁呢!于是说:“不知道。”

戴说:“最好把条子交给会计室,向他们换两千元现款,让他们代你去领,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说到这儿,戴笠又想起了当年杨遇春手下的那位倪支队长,因倪已因意外丧生,即问:“那位倪支队长身后的情形如何?家里有些什么人?”

许多年之后,杨遇春在向乔家才讲述这段往事时,依然十分激动,乔回忆说:

“为了领两千元,戴先生替他(指杨遇春)想得那么周到,已经使他感觉到,戴先生体贴同志,到了无微不至的境地,现在又问到倪支队司令,杨遇春感动得几乎哭出声来。倪支队司令并不是军统局的工作同志,同戴先生仅仅见过一次面,又是偶然的机会,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戴先生居然记得他,还知道已经死了,关心到他的身后,那么对于自己的同志,不是要更关心吗?这一问,如何不感动人呢?杨遇春把倪支队长身后的情形,详细报告戴先生。”

这时,戴笠开始与杨遇春谈正事:“现在有一个少将级的职务,我想请你担任,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杨听了,毫不犹豫地说:“莫说是少将,就是戴先生要我去当兵,我也毫不考虑,立刻去干。”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戴笠说:“现在每一个战区成立一个混城队,由我们派一位专员,负责该战区混城队训练和编组,我打算派你到第六战区负责。”

一锤定音,杨遇春就这样成为第六战区便衣混城队编练专员,从此成为军统干部。

乔家才说:“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是陈辞修(诚)先生,杨遇春到达恩施后,同陈长官相处得非常融洽,工作得非常顺利。”

与久经沙场的杨遇春相反,第三战区编练专员,是此前从未带过兵的郭履洲少将。

郭履洲,1904年生,浙江宁海人,军校六期步科毕业。

郭履洲与戴笠、乔家才同为军校六期同学,乔回忆说:

“我和履洲兄虽然都是军校第六期同学,可是,在黄埔的时候,我是入伍生第一团,他是入伍生第二团。到了南京以后,他在汤恩伯先生任大队长的第一大队,我却在王万龄先生任大队长的第三大队。我们同学三年,谁也不认识谁。一直到民国二十四年秋天,我在杭训班受训完毕,派到南京鼓楼四条巷军统局本部第一科华北股工作,履洲兄正在华东股工作,同在一个办公室,我们才认识了。”

1938年,军统局成立,郭履洲在军事科工作,曾协助戴笠筹划了“忠义救国军”的成立,此后即任忠救军总部参谋处长。乔家才说:

“郭履洲很好客,对人非常诚恳,在军统局团体里,是一位人缘极好的同志,戴先生在军事方面很倚重他。”

如前所述,1940年初,周伟龙接任忠救军总指挥,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搞得一塌糊涂(周总有这个本事),与当年军校的几个同学几乎势同水火。为了平息矛盾,忠救军副总指挥杨蔚被戴笠调回重庆筹备财政部缉私处;政治部主任文强被调到上海搞地工;郭履洲则去了第三战区便衣混城队当编练专员,驻江西上饶。乔家才说:

“郭履洲在第三战区训练便衣混城队,干部由忠义救国军挑选,队员由各部队挑选有专门技术、胆大心细者,共有一千多人。训练完毕,编成五个总队、十个直属队,由他担任督导组长,指挥派出去的队员,工作成效很好。在抗战的大时代,只要多给敌人一分打击,我们就尽到一分抗战的责任。”

乔还说:“郭履洲指挥的混城队,南从厦门起,往北经过温州、宁波、杭州、嘉兴,到上海;再从上海起,沿长江经过苏州、无锡、武进、镇江、南京、芜湖、荻港、东流、湖口、彭泽、九江,到南昌。在这一条大弧形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他训练出来的同志在埋头工作,给予敌人或多或少的破坏,他也得到或多或少的满足。所以,郭履洲对于这项工作的兴趣,非常浓厚,干得很起动。”

在郭的手下,有一位年轻的教官,这位可不是一般人,日后要成大器,只不过目前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低谷。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6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6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