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军统(613)
对于老友的邀请,熊剑东“欣然接受”,随即整理地方自卫武装,集合一千余人,成立起“浦东游击支队”。查《苏州地方志?徐市镇志》,其中记载说:
“此时,国民党松沪特遣支队司令熊剑东,以抗日名义收编地方部队。为了抗日,陈震寰部受编为熊剑东所属第六梯团,陈震寰任团长,吴善述任副团长,下设4个大队,兵力近千人。”
朱彬回忆说:“抗建协会领导之游击支队,战绩辉煌,浦东熊剑东收复三林塘(著名之马铃薯、西瓜产地)、南桥等据点。”
1939年3月,熊剑东在上海被捕。
前面说过,1939年6月被捕的姜豪曾经在狱中见到熊剑东,当时熊悄悄对姜说:“现在日本人的政策变了,对高级人员是客气的,你放心好了。”
——事实上,不是日本人的政策变了,而是熊剑东的立场变了。对此,胡兰成说:
“熊剑东早先原在苏常一带游击抗战,因到上海开军事会议被日本宪兵捕获,监禁年余,释放后他变得了相信日本人。”
因熊系留日出身,得到日本人的特别垂青,觉得此人是个“可造之材”,刘建新回忆说:
“1940年(熊剑东)被送到日本东京等地游览。汪精卫在南京组织伪政权时,日本曾推荐熊出任伪全国税务局局长。”
对此,熊剑东并不“感冒”,他回答日本人说:“我是军人,所学的是带兵的本领,对税务工作不懂。”
刘建新回忆说:“(熊剑东)拒绝了日本方面的安排,与此同时,他向日本政府献策,即在日本扶植下建立一支确保黄色人种的军队来‘创造未来的世界’。这一建议正与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和‘中日同文同种共存共荣’的口号相吻合,迅速得日本政府的赞许。”
1940年,熊剑东来到武汉,着手组建“确保黄色人种的军队”,这支部队,就叫做“黄卫军”。对此,刘建新回忆说:
“熊剑东受命由日本回国筹建黄卫军,地点在武汉。当时随他一起到武汉的邵右年和顾硕二人,开始在汉口洞庭街江汉村内成立黄卫军驻汉办事处,官兵的来源采用招聘、收编,向日本保释被捕的国民党官兵等多种办法。”
在被熊剑东保释的人员当中,就包括李果谌,刘建新说:
“熊剑东初到武汉时,人生地疏,急于物色一批能文能武的人材,于是先后向日本特务部将张履鳌、李果谌等人保释出来。李果谌精通日文、英文,原是国民党军统武汉地下组织负责人,后被日本宪兵逮捕。张履鳌曾任国民政府驻某国的公使,是汉口有名的洋律师。”
熊剑东在汉口也有个“陆士”的同学,叫做冈村适三,时任日本宪兵驻汉口分队队长。张孟青说:
“(熊剑东)依据军统授意尽量利用三角地带建立武装的指示,与李果湛配合,在冈村适三的支持下,组成一支挂着日伪招牌而由军统掌握的特务武装,定名为‘黄卫军’,熊剑东自居总司令,由李果谌充当总参谋长;政训处长张履鳌,军法室主任湛筱周等都是军统骨干特务。”
按:湛筱周是李果湛的舅父。
凭借着熊剑东,李果湛一跃成为“黄卫军”的“二把手”,这下他的计划可以实现了,刘建新说:
“李果谌当上黄卫军的参谋长后,立即在武汉外围汉阳县属黄陵矶附近蒲团地区,设立一个黄卫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企图藉日寇的军事压力,合并散布在汉川、沔阳、汉阳、监利、潜江等县不受任何方面所领导的‘拖架子’、‘土皇帝’武装。其中有汪步清的‘步清部队’(地方人称汪部)、刘国钧的‘和平救国军’、王劲哉的‘一二八师’等。李果谌不仅将汪步清、刘国钧等介绍给熊剑东,还企图利用日军对这些地区的扫荡,使那些杂牌军纷纷投靠黄卫军,壮大其队伍。”
张孟青则说:“在李果堪的策划下,仿照‘复兴社’方式建立一个旨在强化核心力量的‘黄卫社’收纳大批军统分子与亲军统人员为基本社员。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培训武装特务,在汉阳蔡甸开办了‘黄卫军官学校’,由李果谌任校长,分军官班、军士班进行军事技术训练。以汉阳蔡甸到新堤和监利杨林山一带为部队驻区。这支蒋日合营的武装,目的一致,即‘共同防共’,打击革命力量。”
1941年春天,“黄卫军”在武汉正式“成军”,辖三个步兵团、一个混成团、一个补充营和一个突击队,大体上是一个“甲”种师的规模。
除了参谋长李果湛之外,“黄卫军”的“三把手”秘书长徐肇民、参谋处处长邹平凡这两个黄埔败类,日后亦都成为大名鼎鼎的“人物”。
正当李果湛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本人却不明不白地死了。
按唐新的说法,李果湛是被军统的“便衣混城队”误杀的。
按:“便衣混城队”是1940年3月刚刚建立起来的,隶属于各战区,受军统指挥和运用,我们后面会专门说到。
乔家才亦持这种看法,他说:
“三十年(一九四一年)七月九日,第九战区混城队朱剑华只知道杨林山驻着伪军,并不知道李果谌是参谋长,在游击第一纵队王剪波协助之下,进攻杨林山。五百多伪军一闻枪声;一哄而散,混城队轻而易举,攻进伪军总部,李果谌就这样胡里胡涂被打死了。”
关于李果湛之死,张孟青提供了另一种看法,认为系熊剑东暗中下了毒手,或至少是借刀杀人。他说:
“但熊、李之间也存在着权力之争的潜在矛盾。到一九四二年春夏之间,熊剑东与李果谌同行登上杨林山顶,忽然枪声响起,李果湛当场中弹毙命。”
按:张所说李果湛被杀的时间有误。
张还说:“事后有两种传说:一说是熊、李登山后,正值蒋帮游击武装‘英勇队’巡逻路过,被发枪打死。另一说,熊剑东邀李果湛上山,是一种预谋,当时熊、李二人均面对山下,而李的中弹是从背后穿出,认为是被熊剑东打死的。”
事实上,杀死李果湛的,正是熊剑东本人——许多年以后,刘建新的回忆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他说:
“李果谌当上参谋长后,熊剑东对他并不放心,处处提防,与日军方面的交道都由熊剑东亲自出面进行,连黄卫军日本顾问寺田、涩谷等人,也不多让李果谌接触。当时从汉口到岳州的长江水路很不安全,日本计划将黄卫军布防在这一带地区。熊剑东得到主子的命令后,带领百余人乘汽艇察看地形,准备布置。随同察看地形的多是司令部所属的人员,其中副官处人数为多。”
刘回忆说:“当晚宿营时,放松了警戒,第二天清晨,突然听到枪声,大家纷纷离开床铺寻找隐蔽点,待来袭的敌人走了以后才出来。这时大家发现总司令熊剑东和参谋长李果谌等不见了。寻找很久,才在熊剑东住宿的屋后山上找到受伤的熊剑东,后又在另一个低凹的地方找到李果谌的尸体。驻汉办事处处长顾硕和一个名叫魏政邦的副官生死不明。”
刘建新说:“这一突然的袭击,使大家都无法知道真相。因此在事后向日寇汇报情况时,硬说是国民党游击部队所为,并在山上拾到的一个印有英勇部队字样的符号为证。”
此后不久,黄卫军收编驻扎在扬林山的柳彪的部队时,才知道当夜的袭击系他手下张坤郭所为。刘建新说:
“由于这一突然袭击,给熊剑东铲除李果谌提供机会。他俩住在一个屋里,淸晨听到枪声后一起跑到屋后的山上。熊剑东利用这一机会枪杀李果谌,然后往自己屁股上打了一枪,以掩盖事件的真相。虽然事情很神秘,但一路追随在后的副官沙泽洪对此事是清楚的。”
李果湛死的时候,年仅39岁。此后,他的“工作太太”成新廉亦为日伪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