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昨日军统(603)

南昌行营调查课有一个叫贺鳌的,军校六期生,与李甲孚格外投缘。邓文仪垮台以后,戴笠接收调查课,贺被派回老家重庆工作,即劝李也去,并承诺为他介绍工作。

按:贺鳌,1904年生,四川荣昌人。

与此同时,因李甲孚的父亲与康心如是留日的同学,此时康已成为重庆的大银行家,李父遂将儿子推荐给他,康亦表示欢迎。

李甲孚说:“我听到父亲说要我去四川,想起老友贺鳌说过要我去那里做事,机会难得,打算到了重庆再定去处。哪知我到重庆往见康心如后,康对我印象很好,遂派我在美丰总行工作,职位是三等行员,银行待遇很好,我每月拿的薪水,剩余部分就汇给父母贴补家用,定期汇钱家里,自然习以为常”

李还说:“美丰银行大楼,是当时重庆市最新式的建筑,全楼七层,外面是黑色大理石砌成的门面,里面装的是中央系统,冬天开放暖气,夏天开放冷气,这种现代化生活,是我以前没有享受过的,遂无意去找贺鳌了。”

巧的很,某天,李甲孚与贺鳌在大街上“不期相遇”,贺听说李有了很好的收入,也就不勉强他为自己工作,但要求他做一个“兼差”,李答应了。

此后,通过贺鳌,李甲孚又认识了王孔安,他回忆说:

“所谓兼差,只是要我利用每天下班以后的时间,去他家为他整编情报。说也好笑,他(指贺鳌)是军校六期毕业,跟当时在委员长重庆行营、当调查课长的王孔安(陕西人)同期,王孔安写得一手好字,喜欢写条幅送人,贺鳖却以办公文、写情报为苦差事。他每天从四面八方跑来的情报,都记在他脑子里,有时写在纸上,晚上见面,我照例在他家晚餐,用餐完毕,我和他就关在一间屋子里,由他细述端详,一边谈话,一边琢磨,有时我也向他提供一些意见,然后我就为他整理,他看过后,就把情报送往王孔安指定地点交差。王孔安当时好像是军统局第二处的川康区长或站长。”

李甲孚做这个“兼差”,每月可得到交通费“银圆二十元”,李有点不好意思拿这个钱,但贺说是“公家给的”,李就不客气照收了。

此后,经贺鳌介绍,李甲孚加入了力行社的外层组织复兴社,宣誓的时候,贺对李说:

“加入复兴社,对蒋委员长更接近了。你要知道,国民党内部也有派别,你每天做的工作,最高负责人就是戴笠,戴笠是复兴社的特务处长。”

李甲孚回忆说:“这一下子我才恍然大悟,我为戴笠做事已经很久了,情报工作的神秘性,于此可见。”

抗日军兴,贺鳌到部队里当上了营长,李甲孚亦向康心如提出辞呈,表示要去从军,康只得同意。正在此时,贺鳌给李甲孚介绍了一个新的出路。李回忆说:

“就在这个时候,贺鳌派人来告诉我:军事委员会特别训练班正在招生,招收的是高中以上毕业学生,训练时间两年,结业后由军事委员会分发工作。”

这就是戴笠的临澧特训班,当时正在四川招生。李回忆说:

“贺鳌一再鼓励我去,我遂报名参加,学历填的是私立章江法政专科学校预科毕业。当时报考的人,共有一千多人,在重庆规定只取录二百人,要开到长沙去覆试,覆试时还要刷掉一部分。我在长沙覆试时,以第二名录取。”

按:在回忆中,李甲孚特地说明:“第一名是一个叫胥蜀呜的同学,他是四川人,后来才听说他跟傅泾波有亲戚关系,傅是美国司徒大使的秘书。”

就这样,23岁的“银行行员”李甲孚重新“择业”,成为临澧特训班学员。他介绍说:

“自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起,不但华北战场节节失利,南方的淞沪之战也是一样,当年十一月国军撤离淞沪,国民政府不久移驻重庆,领导全民长期抗战,当年十二月中旬,南京就陷落了。战局变化虽很快速,但也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谰言。当时的湖南省还没有战争影子,算是大后方比较安全的地带,戴笠乃于是年九月奉准开办这个大型训练班,班址设在湖南临澧,以地命名,口头上都叫它临训班,后来奉准改名为中央警官学校特种丨警丨察训练班,简称特警班,办了六期,我是该班第一期毕业。”

李甲孚分在第一大队第一中队,对此,沈醉在回忆中曾有说明:

“第一大队下辖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段建功,政治指导员何季祥。这个队分类学习专业时为情报队。第二中队队长项廉,政治指导员吴景中,这个队也是情报队。第三中队队长罗兴,政治指导员傅有权,这个队是专学行动的。”

沈醉是临训班的总务股负责人,同时也是专任教官,因此他对这个班的学员特别熟悉,比如他特地提到,当时班里一些有“夫妻学员”,如“李甲孚和陈泽容”。

按:李甲孚在回忆中,并未提及此事,且他在另一篇回忆中,明确说自己是军统高干潘其武的妹夫,太太名叫潘静仪。但沈醉的记性极好,应该不会记错。另据李说,他与潘静仪是1957年结婚的,从时间上看,潘可能是其“续弦”。

沈醉还说:“情报队和行动队的学生都须经过跟踪与脱梢的实习。情报队的几个所谓高材生文子瞻、李甲孚等几十个人还去长沙,由湖南省站协助他们去进行过一次实习。戴笠对这次实习经过的报告非常满意,因为在短短的几个月训练当中,这批新的门徒已能基本上掌握到一些特工技术了。”

由沈的回忆看,李甲孚“在学”期间,确属出类拔萃的人物。

训练了还不到半年,临训班学员又迎来了一次“实习”的好机会。沈醉说:

“临训班曾挑选男女学生一百名,送往武汉参加保卫武汉的工作。这一百人挑选好以后,由我领送前往,去的男生有黄炳炎、袁铭鼎等八十多人,女生有杨文惠等十多人。这批学生到武汉后,住在汉口旧日租界南小路一所日本小学内。第二天上午,戴笠亲自前去点名讲话,勉励他们要在武汉保卫战中发挥出军统的特殊作用。当日中午,戴和这批学生聚餐,并发给每人一笔置装费。”

李甲孚也在他们当中,他回忆说:“在保卫大武汉号召声中,戴笠以军统负责人地位,向训练班拍来一份电报,要余乐醒负责挑选一百名情报队学员,去武汉做谍报工作。我被挑选后,遂立刻跟大伙儿一同启程去到汉口,向戴副局长报到,他下令当时在武汉警备司令部当稽查处长的赵世瑞全权指导我们,把一百人编成一个工作团,一面实习一面工作,采取秘密编组,每组十人,共编十组,女生成新廉等六人自成一组,对外名义是军事委员会战地工作团,每天都要到汉口近郊的战场,搜集各地的军事情报,通讯方式是个别的、秘密的,搜集到手的材料,依情报学理论只是资料性质,经过分析分析之后,才能成为情报,这种情报悉由赵兼团长向戴副局长直接报告。”

李还说:“我因早年就跟贺鳌合作过情报工作,因而富有编审情报的经验,上级了解我的情报经历之后,遂对我重视起来。当时稽查处第二科适有上尉编审待补,遂报请核准,派我接充是缺。”

换句话说,李甲孚没有再回临训班,而是因此次实习而直接成为国军上尉了。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6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6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