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昨日军统(602)

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的军政中心迁到武汉,1938年4月,特务处改组扩大为军统局。此时,戴笠觉得固守武汉的可能性不大,而武汉一旦沦陷,其潜伏工作至关重要,于是决定将湖北站与武汉站再度分开,武汉站站长,戴笠选中了唐新。

唐新,字良雄,更多的人习惯于称之为唐良雄,1908年生,湖北沔阳人。

唐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加入特务处,他与朱若愚是同乡,同时也是长期在湖北工作并发迹于湖北的另一人。

1938年6月某日,在汉口巴黎街八号寓所,戴笠找唐新谈话。

戴问道:“你看武汉守不守得住?”

唐听了,即“就他所见所闻,以及他的判断观察,大发议论”。

等唐说完,戴问道:“假如武汉不守,你愿不愿意留在敌后工作?”

唐说:“如果戴先生认为适当,我可以留在这里工作。”

乔家才评价说:“唐新个性倔强,是一位不服输的人,明知敌后工作危险困难,戴先生既然想要他留在武汉和敌人斗争,他就不能表示贪生怕死,说半个不字。”

戴听了,深为满意,说:“很好!很好!为了沦陷后的武汉工作着想,需要成立一个武汉站,我再三考虑,你最合适,赶紧去筹备吧!”

经考虑,唐新决定将武汉站设在汉口法租界。乔家才说:

“唐新担负起新的使命,不敢马虎,先安顿好家眷,然后专心一意,为未来的武汉工作,做妥善的布置。汉口只留下一个法租界,好些法国人同情中国,愿为军统局工作,日本人也不敢侵犯租界,所以法租界还可以掩护情报同志的工作。”

按:汉口原有五个租界,其中,德租界和俄租界早经北京政府收回;1927年初,当时设在武汉的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英租界,当时还引起了外交纠纷。到1938年,汉口仅余法租界和日租界,军统的潜伏组织当然不能放在日租界,所以乔家才说“汉口只留下一个法租界”。

此后,戴笠又改了主意,乔家才回忆说:“沿江的战事一天比一天恶化,六月十五日安庆失陷,二十六日马当要塞被敌突破,七月二十五日九江失陷,战争逐渐逼近武汉,好些政府机关开始往重庆迁移。到了八月中旬,戴先生对于武汉未来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变,扩大组织,改站为区,以李果谌为区长,唐新为副区长。”

乔家才说:“这样改组的目的,是希望将来以武汉为中心,开展联系湘鄂豫皖赣的敌后工作。戴先生的这个构想是对的,但不应该和武汉的本身工作混在一起,那才安全。负责布置工作的人,没有多作考虑,没有好好研究怎样实现戴先生的构想。十分遗憾。”

至于湖北站,则要与湖北省政府一起迁离武汉,但在走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那就是执行“反资敌大破坏”。对此,费云文说:

“武汉保卫战快结束时,有一项重要任务,等候戴先生来做最后的联系,发号施令;那就是武汉撤守前的‘反资敌大破坏’。贯彻这项任务,是为了贯彻长期抗战的战略需要;工作的目标,是将武昌、汉口、汉阳三地与军事有关的设施、厂矿、物资,用爆炸和焚毁手段,加以彻底的破坏,免资敌用。根据军委会的命令,是由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指挥,军统局负责执行。”

具体执行这项任务的,就是朱若愚,乔家才回忆说:

“武汉沦陷,是在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沦陷以前,戴先生奉命执行反资敌大破坏,当时湖北站站长为朱若愚,这项任务当然由朱若愚负责执行。十月初,戴先生即到达武汉,亲自策划督导。首先他介绍朱若愚和武汉警备司令郭忏见面。因为此项破坏任务,名义上是以郭为主,戴先生为副,朱负责执行。”

费云文说:“戴先生为此事与郭总司令会商,决定在总司令部下设武汉爆破大队,由军统局的湖北站长朱若愚兼大队长,陆钟俊同志为副大队长,统辖工程师、技术员若干人,临训班新调来的六拾名毕业生;以及工兵三连、警卫团一连、宪兵一排等部队。原计划爆破目标卅八处,纵火目标六十七处,总共一百零五处。”

按:陆钟俊属工兵系统,并非军统人员。1942年5月5日,远征军奉命炸毁云南怒江惠通桥,当时的工兵指挥官即陆钟俊。后陆积功升为少将。

1995年,陆钟俊病逝于云南昆明。

乔家才回忆说:“郭忏虽不表示反对,但态度非常冷淡,对这项任务并不感兴趣。”

按:郭忏是陈诚“土木系”的大将,陈最讨厌军统,郭自然也不会给戴笠好脸子看。

费云文说;“朱若愚自揣责任重大,工作也有意义;而指挥单位反应如此,惟恐将来变成虎头蛇尾,不能达成任务,所以不免有点困惑。”

对此,戴对朱说:“你要知道,我们不能希望郭司令帮助我们什么,只要不阻挠我们,已经很好了。你必须忍耐,不能同他发生任何不愉快,才能减少阻力。”

费云文回忆说:“为了不负上级期望,彻底完成任务,戴先生决定亲自留在武汉,督导这项工作,不到最后关头,决不离开;并且立即召集在武汉的军统局重要同志区长李果谌、卫戍总部稽查处长赵世瑞和朱若愚等开会商讨。组成若干工作小组,每一个小组,派一两位临训班的毕业生参加,携带应用器材,到达分配地区,展开准备工作。廿二日,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戴先生亲自逐一巡视检查。”

临训班的学生参加此次“反资敌大破坏”,其实是他们的一次“实习”,因该班临近毕业,正好有这样一次“真刀真枪”的机会,可谓难得。沈醉回忆说:

“临训班曾挑选男女学生一百名,送往武汉参加保卫武汉的工作。这一百人挑选好以后,由我领送前往,去的男生有黄炳炎、袁铭鼎等八十多人,女生有杨文惠等十多人。这批学生到武汉后,住在汉口旧日租界南小路一所日本小学内。第二天上午,戴笠亲自前去点名讲话,勉励他们要在武汉保卫战中发挥出军统的特殊作用。当日中午,戴和这批学生聚餐,并发给每人一笔置装费。”

在这批学员中,有一个临训班的“高材生”,叫做李甲孚。

李甲孚,1914年生,江西南昌人。

李甲孚的父亲是留日回来的,在豫章法政专门学校(当时江西著名的私立高校)教书,北伐前后,战乱频仍,学校只得关门,李家遂家道中落,

李甲孚曾考入南昌章江法政专科学校预科,读了一年之后,因无钱升学,只身到九江、汉口等地谋生。

李甲孚好写点东西,常给报纸投稿,因此他虽然年纪轻轻,又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居然也成为汉口“文坛上薄有名气”的人,其经历有点像上海的袁殊。而且据李自述,他还真的见过袁殊。

此后,此经人介绍,入国军十三师政训处,给他们编辑小报。李甲孚回忆说:

“早在十三师服务时,我已跟南昌行营调查课和军委会政训处做情报工作的人相交了。当时的情报工作,是用密写显影方式通信,例如用一张西式信纸写信,信文中间的空隙处,便是写密写的地方,情报就用药水写在那里,较长的情报则写在信笺的后面,用灯火一烤或用碘酒一刷,就会显出字迹来。南京力行社办的政训班毕业学生,派往各军师政训处当训练员的,也有人在干这一行。”

在这一阶段,李甲孚加入了国民党。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6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6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