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昨日军统(590)

当时,沈醉刚刚加入特务处上海区,当交通员,因张师的太太陈菊英是沈醉母亲的干女儿,所以,对于沈来说,张师与余乐醒一样,既是他的姐夫,也是他在上海区的上司。

沈对张非常佩服,并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1940年10月27日的日记中,沈曾说:

“闲与沈忠毅兄谈及张思(师)兄时,令人追念异常。盖余今日之得被人誉为最有修养者,皆思兄之所赐也。”

1941年2月21日,刚刚从江西返回重庆的沈醉在日记中说:

“等了半天没有会到龚科长,余事迄无洁果。往访一珊处长,半年不见已红边一颗花矣!在漱庐晤张师(行深)先生,一别七年风彩如昔。彼与一珊先生均有邀余往工作之意,想不到到重庆生意会这么好。”

沈醉说的“一珊处长”即陶一珊,时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处长,张师则已经担任兵工署警卫稽查处处长快一年了。这俩人都挂少将军衔,即沈所说的“红边一颗花”,当时沈还是上校,故流露出羡慕之意。

事实上,当时沈才27岁,以他一个初中毕业生,又无军校的学历,用十年时间弄成上校,已经是极少见的了。

谁又能想到,仅一年之后,沈醉即任军统局本部总务处少将处长,与他昔日的这两位上司比肩。

因沈醉与张师亲如一家的密切关系,故他很了解兵工署警卫稽查处的情况,他说:“我因和张师私交较好,经常到他们家中去玩,不时听到他谈起有关这个处的问题。”

沈回忆说:“最初戴、俞两人都只想到在各兵工厂中成立警卫稽查组来进行监督,张懂得一些××活动的规律,便提出必须能让特务深入车间,经常进行检查,既可防止工人破坏活动,又可借此接近工人,以便进行收买和监督。但军统特务中懂技术的实在太少,以后还是由张师想出办法,以检查安全的名义深入车间,便不一定要求什么技术了。这一意见果然得到戴、俞两人的赞许,所以在这个处下面设有一个安全科,各兵工厂警卫稽查组设有安全股,目的便是防止工人利用各种机会进行破坏活动,又能借此与工人直接打交道,这比站在一旁监视的作用要好得多。”

对俞大维,戴笠格外地“客气”,这当然因蒋介石对俞十分信任,戴不愿找麻烦。沈醉说:

“当时俞大维最担心军统要过问兵工署和工厂的账目。据说这些账款军需署都不去审核,由他直接向蒋介石报销。戴笠知道他的心事,便说明派在兵工署的特务听从他的指挥,并不过问其他事项,所以这个处很顺利地成立起来。”

警卫稽查处的基本成员,多是军统的各个特训班的学生,尤其是前述张国焘的“特政班”,因很难在对延安的渗透中发挥作用,戴遂将这个班的两期毕业学员大量地派往警卫稽查处。

沈醉回忆说:“当时许多军统特务都希望调到这个处工作,因为生活待遇好,工作也不紧张,加上许多兵工厂厂长都懂得特务们的心理,每月以种种名称,如特别费、额外办公费等,给这些特务一点津贴,因此彼此相安无事。当时军统人事处长龚仙舫、军事情报处长鲍志鸿等大特务,都揩油住在鹅公岩兵工厂的职员宿舍里。”

按:沈醉说的“鹅公岩兵工厂”,当年称为第一兵工厂,厂址在鹅公岩,这个工厂的前身即张之洞于1889年创建的“汉阳兵工厂”,最著名的“拳头产品”即“汉阳造”。

抗战爆发之后,汉阳兵工厂一度搬到湖南,后由西南运输处历尽千辛万苦迁至重庆,并改称兵工署第一兵工厂。

沈醉的大哥就在警卫稽查处工作,在回忆中,他曾经提及:“我有一个兄弟叫沈玉龙,在南岸某兵工厂当警卫稽查组长。”

沈玉龙,也叫沈伯涛,沈醉的大哥。“八一三”沪战初起时,沈醉曾奉上海区区长周伟龙之命在虹口日占区内建立一个潜伏组,他回忆说:

“第二天,我开始着手找人,连一个到上海看我的哥哥和几个老朋友一起拉进去,才凑成八个人。”

这个“哥哥”就是沈玉龙,此后,沈曾在贵州遵义的军统局植物油炼代汽油厂当总务组组长,该厂厂长即沈醉的姐夫余乐醒。

兵工署警卫稽查处成立以后,沈玉龙任第二十兵工厂警卫稽查组组长。

按:第二十兵工厂原系刘湘的川康绥靖主任公署子丨弹丨厂,后收归兵工署,地点在重庆南岸铜元局。

沈玉龙曾向沈谈及他们的工作:“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将整个工厂区包围起来,在交通要道设立许多稽查哨所,到处设置岗位,出入厂区的人员都得交验证件。他们对一些平日活跃点的工人则暗中派人监视,同时收买一些落后工人充当他们的眼线,遇到工人们聚集时便偷听他们的谈话。工人们对那些稽查员非常讨厌和蔑视,总不愿和他们打交道。有一次,稽查员逮捕了一个工人还没有解送走,被其他工人发觉,便把稽查所包围起来,非叫释放不可。厂里的一些领导人出来劝说,工人们不听,最后没有办法还是把那个工人释放了。那个工人出来后,一直大骂,他们也无可奈何。”

没过多久,警卫稽查处捅了一个娄子——抓错了人,沈醉说:

“有一次兵工署警卫稽查处所辖的一个兵工厂的稽查员,获得一份情报,说兵工署一个负责人有***嫌疑,他(指戴笠)毫不调查研究便向蒋介石报告,而将这个人扣押起来。结果找不到证据,兵工署长俞大维当然不答应,要蒋介石追究责任。”

这个稽查员叫做陈昌熙,事实上,此事确系戴笠邀功心切,做事不严谨,结果被俞逮个正着!

戴见事情不好,毫不犹豫地将陈昌熙枪决,并向俞报告,以平息对方的怒火。对此连俞大维也感到太过分了,一再说:“原来只希望处分一下这个稽查员,没有想到竟遭到枪决。”

不过戴笠这一招确实管用,沈醉回忆说:“所以他们两人(指戴笠和俞大维)之间一直没有闹什么摩擦,俞也不讨厌这些特务。”

警卫稽查处设有总务、稽查、安全、司法四个科,沈醉说:“当时反动派为了防止兵工厂工人罢工和其他进步活动,便把所有工人均按现役军人待遇,不准工人组织工会,不准罢工。凡是不服从命令的均以‘军法从事’,轻则坐牢,重则枪决。一经军法判决,便不能上诉申辩。”

此外,因各兵工厂都有自己的警卫大队或警卫队,为统一领导,在警卫稽查处之下又成立了警卫总队部,总队长由副处长兼任。这个职务,正好派给刚刚闯了祸的杨蔚。乔家才说:

“警卫总队的人数,比两个师的人数还多,因为分驻各兵工厂,近水楼台,装备最充实。这一个职务的重要性,不仅不亚于缉私署的副署长,而且更适合他(指杨蔚)的兴趣。”

乔还说:“戴先生对待同志的宽厚,永远是令人感念的,杨蔚对于这次因祸得福的经过,至今尤念念不忘。”

不过,到任以后,杨蔚却发现,这个位置与他想象的不完全一样,沈醉说:

“虽说是统一领导,实际上戴笠对此还是作了些让步,即对各兵工厂原有警卫大队负责人,如无特殊原因,基本上不更换。因为这些人大都是各兵工厂厂长自己所用的较亲信的人物,马上更换易于引起反惑,对于在各厂建立警稽组的工作不利。因此这个总队部是有名无实,杨蔚对此很感不满。”

戴听了,劝杨“慢慢来”,并告诉他:“不一定去调换这些大队长,可以改用吸收他们参加军统组织的办法,把他们一个个拉过来,这样对军统的工作有利得多。”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6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6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