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昨日军统(582)

早在“遮放仓库爆炸案”发生之前,国民政府就已经在酝酿成立一个统一交通运输事权的机构,当时,中国所有的对外运输已经集中到西南一隅,而滇缅路上却混乱不堪,效率极其低下,作为政府机关的交通部根本管不了,亟需改革管理体制。

最先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又是与交通运输看似毫无关系的戴笠,唐新说:

“而戴氏独以为欧洲战事发生,将诱导敌人侵略东南亚,且必先从越南下手。因而密令在西南运输处工作人员,及早作应变准备,包括运输问题在内。这个时候,全国交通运输事宜,名义上,是由交通部管理,实际则是各自为政。”

早在此前的1939年冬,日军进犯广西,为了解前线军事运输情况,戴笠特派张炎元赴桂南战场实地考察。张回来后,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指出:

“此次桂南作战,各部队多用汽车输送,但各部队未曾派定人员妥为指挥。指定下车地点,距离火线过近,秩序未见良好。又官兵下车后,未经充分整理,即开上火线,故师与师之问,团与团之间,阵地互相错杂,有至一星期后,始能将部队阵地清理完毕,此影响于部队之作战指挥者甚大。再此次桂南前线,集中大军十余万人,沿途所见,各部队服装给养,均极不完备。在昆仑关前线作战之部队,有每日只吃稀饭度日者。在武鸣之一七五师苏祖艺所部,当地已天寒地冻,霜雪载途,士兵棉衣尚未发下。一般部队之军需副官,多以社会落伍份子充任,对官兵生活,漠不关心,如此情形,何能发挥战力?”

张炎元所说的,还是军事运输,都已经乱成一锅粥,遑论民间运输!于是,戴笠给蒋介石写了一个报告,建议另行成立管理机构,并赋予其“统一运输管制与检查的全权”。

与此同时,戴笠亲赴缅甸视察当地物资转运情况,唐新回忆说:

“二十八年冬,越南河内,已被封锁,我进出口物资,皆集中于仰光一地。其时英国尚无过分不友好表示,众信滇缅运输线,将可保持。正当运输繁忙之际,戴氏到达仰光,他看过港口设备、货品堆积情形以后,当即命在缅甸单位,于腊戍一带,选择有掩蔽地方,设立大规模仓库,尽速雇用商车,将进口待运货品,迅速转运腊戍,并限时完成。”

唐新说:“不久局势转变。敌机轰炸仰光,货品因疏散及时,所受损害,甚为轻微,各方啧啧称奇,认为他料事如神。其实,这是每一个了解时局情势,而又肯于负责的人,都应可做到的事,不足为奇。”

到1940年春,戴笠再赴缅甸,做强化潜伏的布置。

在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军统的海外工作。

在早先,除内地外,军统局仅在香港一地设有外勤机构,在本部,亦无针对海外工作的指导部门。唐新说:

“民国二十四年以前,戴氏所领导的特务处,除香港一地以外,并无海外工作单位。即香港工作,亦是为便于侦防国内叛乱事件而设。当时的情报机构,仅是南昌行营调查课,与部份驻外使领馆,作有限度的联系。调查课为谋加强此种联系,曾与参谋本部合作,招训少数适宜于国外工作人员,拟派往国外,担任使馆武官之类职务。首次参加受训的,有胡伟克、左曙萍、严泽元、郭寿华等人。”

“处课合并”之后,戴笠全盘接受了调查课的海外工作,像顾子载、郭寿华等有驻外工作经历的人才,就是此时进入特务处的。唐新回忆说:

“调查课归并之后,特务处始设国际股,嗣改为国际科,处理国际有关情报。以后,虽有个别海外通讯员之派遣,目的亦只在于了解一般国际情况,犹不能称为工作组织。海外建立工作组织,是在抗战以后。”

唐新说:“当时在东南亚一带工作布置;最大困难,是精通各种语文的工作人员,有些地方,还须兼通方言。次之,是要在蛮荒地带生活,能与恶疾瘴气搏斗。而戴氏竟然能物色到很多合于条件工作人员,并能在敌人占领区长期潜伏,所以他能成功的开辟海外战场,与敌争锋,屡建奇功。”

抗战开始以后,戴笠首先将海外工作的触角扩展到越南,唐新说:“民国二十八年春,戴氏料敌必侵东南亚,并可能首先进攻越南,即着手在河内建立工作组织。”

1938年初,许念曾以国民政府驻河内总领事的身份,兼领军统河内直属组组长,内勤即方炳西,组员当中,还有后来成为越南站站长的林金苏,电台台长是张亚民。

在“河内刺汪”中,军统驻河内的潜伏组织很好地起到了配合作用,至于刺汪失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接着,戴笠又令谷兆芬以国民政府驻西贡副领事为掩护身份,任军统驻西贡直属组组长。

谷兆芬,原在上海市丨警丨察局工作,军统在武汉刚成立时,谷曾在局本部当过三个月秘书。后“中苏技术研究所”成立,谷任汉口组组长,后被派往西贡。唐新说:

“(越南的潜伏工作)由河内逐步发展至西贡、海防、芒街、东兴、顺化等地。并于谅山设联络站,以便策应。同时期,并与党方协力建立‘各机关驻越工作团’,透过该团,以争取华侨之支持。”

接下来就是缅甸了,唐新曾说过:“若将军统局在海外各地工作,试作一比较,其在缅甸成绩,可谓首屈一指。缅甸对于我国,在抗战时期,有其特殊重要性。故远在西南运输公司,尚未在缅甸设立分公司之前,戴氏即已着手布置,首先设立仰光、腊戍两组,从事调查与准备工作。”

在首批派驻缅甸的人员中,仰光组组长即陈质平,腊戍组组长是潘其武,如前所述,借着西南运输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戴笠将陈安插到仰光当分处处长,派潘任腊戍支处副处长。

1939年夏,戴笠大笔一挥,令张我佛到腊戍协助潘其武工作。

张我佛,前面说过,军统局的电讯高手,在策反两广行动中有出色表现,戴笠本打算将他与军统局的秘书袁寄滨、电讯督察杨镇裔一起保送入中央军校第七期深造的,结果临时改变了主意。

张我佛来到重庆,先去见戴笠。戴劈头就问:“你认识潘其武么?”

张不知何意,说:“不认识。”

戴又问:“那为什么他来电报,指明调你去缅甸工作?”

张说:“不知道。”

戴于是说:“总是有道理的,那么你就去缅甸腊戍工作吧!至于受训,什么时候都可以。”

张自然没有二话。

——向潘其武推荐张我佛的,是娄剑如。

娄剑如,1902年生,湖南浏阳人,军校四期政治科毕业。

娄剑如与刘乙光、谢晋元都是四期政治三队的同学,进入特务处以后,曾在西北跟随马志超工作,后被派往缅甸,任腊戍支处监查科科长,同时兼任腊戍组副组长。

当时,腊戍的电台通讯不畅,与重庆的联系经常中断,娄即向潘其武建议说:“你要想把缅甸的电台弄好,非调张我佛来不可。”

潘并不认识张我佛,即问张的情况。

娄介绍说:“张我佛嘛,他做过委员长随节电台的报务员,十七岁就出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无线电能手。”

潘听了,即签请戴笠派张来工作。

动身前,张我佛专门去找他的老师、军令部电台总台长方砚农请教。

方曾在特务处的电讯班当过教官,对军统很熟悉,于是指点说:“你到缅甸工作,须照国际电台,具备春夏秋冬全天候的波长,才能畅通无阻。”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6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6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