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昨日军统(558)

顾名思义,汉中特训班设在陕西汉中,班址设在城外东郊十八里铺陈家营,对外以军委会天水行营“战时游击干部练训班”伪称。赵长金说:

“与此同时,在汉中十八里铺设立汉训班,班主任由程慕颐兼,教务主任李国栋,教官朱国材等,学员由外勤人员介绍。经程慕颐亲手训练后,再给分配工作,因它是程慕颐自行筹办的一所训练班,质量太差,故于1941年春被砍掉。”

从1939年9月汉训班成立,到1941年3月停办,一共招收学员9期,计培训特务630余人,其中除最后一期学员转重庆继续受训外,均被陆续派往延安等地,但“成功”者寥寥,因此,在汉训班当中,最出名的反而是一个搞行动的,即该班教官、日后军统的“爆破专家”杜长城。

至于有的材料说沈之岳曾经在汉训班做程的副手,因时间上有冲突且无关系人直接材料,因此还是作为“传说”把。但沈之岳倒确实在程慕颐手下工作过,不过是在程的“东南分站”。沈醉曾说:

“军统基本特务中,去过延安的我只知道有沈之岳和以后投入军统的秦xx、赖国民等几个人。据说沈之岳去过延安两三次,他曾在张国焘主持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工作过。他当时在军统中很受戴笠和郑介民、毛人凤等的重视。他和我常拉‘同宗’关系,私人间虽有点感情,但他对他去延安的情况却谈得很少。”

按:“秦xx”即秦丰川,我们日后会提到。至于赖国民,沈醉在回忆中说过:

“有次从西安拘留所调了一叫个赖国民的到军统局当法官。这人过去是边区政府的干部,因吃不了苦,逃出后被军统逮捕,叛变后即在西安拘留所内专门从事搜集有关打入边区的材料。这人以后调到军统局司法科,又专门审讯被捕的共产党和嫌疑分子。”

秦、赖二人都是从延安出来以后才加入军统的,秦更是被“抓”进军统的(正是因为秦的情况特殊,因此沈在回忆中称之为“秦xx”而不名),不能算做军统“渗透”的成绩,因此要说成功“打”入延安的,还真的只有沈之岳一人。

沈醉说:“一九四三年前后,军统成立东南特别侦察站,专门对付新四军等抗日武装部队时,沈被派去任该站书记,以后便少往来。他和我过去也只简单谈过一点有关延安的生活等,我也只是带着好奇的心情听听,没有涉及到什么具体工作。至于秦xx、赖国民等人,我虽经常和他们接触,由于私人间无深交,就没有问过他们。”

除了沈之岳,军统对于延安的渗透,主要是通过程慕颐的西北特联站开展的,被“派遣”的,也主要是汉训班的学员,但总的看不成功,沈醉评价说:

“他除了多次派特务打入延安‘建组’没有成功外,还办过小型训练班。当时从公路去延安的爱国进步青年被军统的检查所(哨)扣留后,曾交一些给他训练。通过一段时间毒化教育后,才又派这些人混进延安。听说大部分的人都向边区政府自首,只有极个别的替他搜集过一些情报。”

至于边区对这些“派遣”人员的打击和“反间”,因属于另一个问题,且网上资料很多,在这里就不写了。

关于西北特联站,以后还要讲到。现在要说到军统的一位“故人”,也在西北工作。

——他就是梁干乔。

梁干乔已经离开军统(当时还叫特务处)很久了,且走的时候很不痛快。

“七七事变”之后,戴笠估计日军极有可能立即南下,于是他让当时还在特务处本部当书记长的梁干乔亲自出马赶到郑州,任华北办事处主任,并令他用最短的时间,沿平汉路迅速部署一批秘密电台,用于沦陷之后的潜伏和谍报。

这一期间,梁路过河南偃师,即著名的首阳山,还写了一首五律《谒雷首》:

路过风陵渡,呼童急举炊;黄河鲤一碟,自酿酒三卮。

扪腹谒雷首,扶头吊伯夷;救亡原有道,饿死亦何为。

诗后注明写于“二十六年十一月三日”。

这首诗写得还不错,尤其前四句,有点汉乐府的意思,后半首稍微差点,音律不大对头。不过已经超过军统其他任何人的任何一首“诗”了,像沈醉、文强那些,跟他一比纯属顺口溜。

前面说过,布置电台的任务,梁干乔完成得不错,问题出在后面——

在此期间,梁干乔发现有很多各地的失学青年,无所凭依,且抗日热情高涨,即将他们收留下来,准备搞一个训练班,并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这时,刚刚从上海撤下来的沈醉路过郑州,发现了这种情况,回到武汉之后,沈向戴笠提及此事,引起了戴的疑虑。

沈醉回忆说:“我向他报吿郑州办事处主任梁干乔在郑州收容了八百多名各地流亡的失学靑年,准备办一个训练班,并向胡宗南等要了几百支步枪,和请宪兵团派了一批宪兵帮助训练等情况时,他便很注意地问我有关的许多情况,立刻写了一封信叫我马上去郑州叫梁千乔把所收容的学生全部交我带到湖南去。因为他计划在湖南办一个大规模特务训练班,正在招生。”

这个训练班,就是奠定了军统后期工作基础的临澧特训班,沈醉说:

“由于当时华北、东南、西北各省选送学生到湖南有困难,便只要华中与西南的几省选送。实际上这个班的学生来源,大部分是军统郑州办事处主任梁干乔在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招收的流亡失学失业青年。梁干乔当时个人野心很大,想趁机抓点实力。这个托派匪徒,虽然反共异常积极,但戴笠总是不肯放手让他自己去发展力量。所以当他费尽心力招收到近千名青年时,戴笠便要他全部送到湖南去受训,而不准他自己搞训练班。”

在1938年1月6日的日记中,沈醉记载说:

“郑州彭公祠中正中学在战云笼罩下,竟得安然的住了半个多月。直到前天才算又开始了新工作。”

所谓“新工作”,就是帮梁干乔训练学生——原来,梁干乔非但不交学生,反而连沈醉都给“扣”下了。沈回忆说:

“我拿着他的信,第二天便动身去郑州,梁干乔看了他的信以后气极了,把摆在办公桌上的一大杯酒都摔在地下。梁不但不同意把学生带走,还要我留下帮他训练学生,我只好答应下来,并把这一情况写信向戴笠报告。”

按:梁干乔是特务处的“老领导”了,在日记中,沈尊称梁为“干公”,可见沈虽然是戴的人,但对梁也很尊重。在他的日记中,除了“雨公”,“干公”,另外还有沈的顶头上司王兆槐,沈称之为“头子”、“槐兄”,偶尔称“槐公”,至于别的人,基本都是直呼其名。

在1938年2月15日的日记中,沈醉说:“干公归终日大骂”。

但骂也不行,戴笠要做的事,必须要做,见梁迟迟没有动静,他派杨清植再次带着自己的亲笔信来催。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5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5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