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昨日军统(534)

接任督察室主任还不到一个月,乔家才就赶上了军统局的“盛典”——“四一大会”。

乔回忆说:“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四月一日为军统局成立八周年纪念日,戴先生为鼓励大家的情绪,决定盛大庆祝一番,定名为‘四一大会’。大会会场就决定在罗家湾广场,加搭了一个天棚,遮盖住整个广场,再不怕烈日和阵雨。”

前面说过,军统局的前身特务处是在1932年4月1日成立的,到1940年迎来了八周年,当时正值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军统局在沦陷区的组织被破坏的消息不断传来,亟待振奋人心。因此,戴笠决定在这一年的4月1日召开“四一大会”,“隆重”纪念一下子,同时对工作进行“检讨”。从此,“四一大会”就成了军统局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整个大会的筹备,戴笠选中了两个人,一个是刘启瑞,另一个是王兆槐。

刘启瑞,1900年生,安徽贵池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刘家是当地望族,刘的祖父是拔贡,父亲则是举人,家学渊源,刘启瑞13岁就读完了四书,有极好的旧学根基。这时已经是民国了,刘入安徽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结果因参与学潮被开除。后刘又到安庆投考省立第一师范的插班生,据乔说,当时有六七十人报考,只收三个人,刘启瑞就是其中之一。

在校期间,刘启瑞加入了国民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乔家才说: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夏天,刘启瑞毕业于第一师苑,决定到北京升学,乘船东下。在浦口码头,宪兵捡查行李,查出他的中华革命党的党证,几乎招来杀身之祸。因为他机警,才逃过一次大难。刘启瑞到达北平,先入私立民国大学的预科,民国大学为国民党办的学校。民国九年(一九二○)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同时任邵飘萍主办的《京报》编辑,正式踏入新闻界工作。”

1924年,刘启瑞毕业,到青岛胶济铁路局工作,次年与山东潍县的高东平结婚。

此时山东还是张宗昌的天下,刘暗中为国民党做地下工作。1926年,北伐军兴,刘启瑞策动胶济铁路和纱厂的工人组织“青岛市政委员会”,并自任“主席”,准备迎接北伐。结果事情败露,刘被张抓进监狱,并导致终生残疾。乔家才说:

“张宗昌的土牢,秽浊湫湿,不见天日。刘启瑞的身体自幼羸弱多病,在济南经过几度非刑拷打,死去活来,奄奄一息,不成人形。腿部筋骨被打伤,经过土牢三个月潮湿,致成残疾,终身不良于行。刘启瑞认定必死无疑,绝不会活着走出张宗昌的土牢,咬紧牙关,忍受极度痛苦,绝不牵连一人。”

此时,救了刘启瑞的,是一位他连面都没见过的北大“学长”吴晋。

——吴晋是奉系人物,曾任张作霖的安国军总司令部外交处处长,时任北京政府外交部次长。吴与刘素昧平生,纯粹看着前后校友的关系,想帮他一把。于是吴请张学良以“大元帅”的名义行文张宗昌,要张速将刘启瑞“解往京师”。

张学良见到刘启瑞,认定他“有才”,于是此前一切既往不咎,令刘到天津,给他的《东方时报》当总编辑,而且没商量——“不能辞,也不准你辞。”

干了几个月,刘启瑞干不下去了,因这份报纸是反国民党的,于是他决定潜逃,结果上船刚到大沽口就给抓起来了,从天津解到北京,关押起来,这回吴晋也帮不了他了。

关了几个月,没有下文,原来,此时南京政府的“二次北伐”已经开始,奉军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理睬刘启瑞!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旋即于皇姑屯遇难,张学良仓皇奔丧,北京城群龙无首,连监狱都无人看管了,刘启瑞大摇大摆地出了牢门,从此自由。

刘先是回到阔别十年的老家省亲,随即来到南京办报,操起了老本行,先是创办《老百姓报》,1931年倒闭,后创办“大同通讯社”。

前面说过,“大同通讯社”即特务处的“运用”机构,乔家才说:

“戴笠雨农先生正在罗致人才,开展工作,听说刘启瑞文章写的好,风骨凛冽,革命性很强。二十三年(一九三四)邀请他参加了军统局的工作,遂成为戴先生身边的一支笔。”

刘加入特务处之后,始终做秘书,他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撰写总报告。乔家才回忆说:

“军统局最重要的一项文件,是每年一度的年终总报告。这项呈报委员长的报告,必须文字简洁醒目,叙事扼要清楚。一年的工作,看过总报告,可以一目了然,了解全盘。所以,每年的总报告,都由刘启瑞执笔,再经戴先生仔细斟酌,一再修正,才能定稿。久而久之,年复一年,刘启瑞就成了军统局的总报告专家。我曾阅读过历年的总报告底册,的确不同凡俗。”

根据乔的叙述来看,实际上,刘启瑞的工作是两项:

一是负责汇总特务处(乃至军统)的大事记,一年一年积累下来,就成了军统的组织史。这在过去的机关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凡“正规”单位,都有一批这样的人,因当年没有电脑、网络,只能靠“烂笔头”,否则时间一长就忘了,亦无处查询。

二是根据“大事记”,每年向蒋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戴笠就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军统局成立以后,专门在秘书室下设编制科,科长即刘启瑞。军统高干黄康永说:

“这个科编写军统历史。戴对于军统局的变动和活动,每年都要编写年报向蒋介石报告。在局本部各办公处经常要张贴标语和宣传画,也由编制科负责研究绘制。科长由刘启瑞兼任,刘是安徽贵池人,北京大学毕业,他自诩为笔杆子。”

1940年以后,日军对重庆实施“疲劳轰炸”,大家每天忙于“躲警报”,根本没法办公。黄康永回忆说:

“军统局罗家湾办公处有防空洞,洞内除存放文件和躲人外,没有在洞内办公的布置。而从各地和各沦陷区报来的情报,是蒋介石每天必须掌握的资料,军统各内勤单位都无法准时处理,蒋介石大骂戴笠无用,严饬戴笠要准时汇报各地情况。”

说起来,对于“躲警报”的秩序管理,因督察室主任兼任纠察组长,因此这还是乔家才的一项工作,他回忆说:

“二十九年整整一年中,只要天气不太坏,敌机定准飞来轰炸,几乎每天都有警报。罗家湾的防空洞是就石层钻打而成,上面又加盖一层很厚的石块和泥土,相当坚固。不过因为没有好的管理,任由洞顶浸下来的水珠滴在凳子上,不去擦干,所以防空洞里虽然有两排很长的木凳,却是潮湿的无法坐下去。还有一点,一闻警报,或者看见红球,各单位把公文箱子抬进防空洞,毫无秩序,任意堆置,把通路都堵塞了。等到听见紧急警报,进防空洞的人只好站着,里面不好进去,都挤在洞口,有些人无可如何,只好去附近的防空洞躲避。我既是督察主任,又是防护团的纠察组长,负有安全的责任。眼见自己有很坚固的防空洞,又不善于使用,让许多同志跑许多路,借用别人家的防空洞,真是莫大的笑话。”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5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5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