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昨日军统(531)

注:因“兰训班”部分越写越长,故移至后边《西北望》章节中,现《重庆生活》一节。

-----------------------------------------------

潘其武,1904年生,福建长乐人。

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进入特务处以后始终当秘书。

提起潘其武,许多人都有微词,陈恭澍在回忆中曾讽其为“公馆秘书”,意指他无甚本领,一味走“上层路线”——其实潘绝非凡人,否则也不可能在十年之后当上“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

说起潘搞的这次“签名”活动,其实是很不寻常的,因军统的用人,均操诸戴笠,向不容他人置喙,于是刘培初第一个表示反对。他回忆说:

“但在廿九春,潘其武兄发起处长以上的人签名向戴先生保他(指毛人凤)为局本部的书记长,那时我任督察主任之职。但我并未签名,我说用人是戴先生的权力,向他保荐,木局向无此例。我认为戴先生所任命的督察主任,是要有这点风格的。”

最终,毛人凤还是如愿以偿,代理了“主任秘书”,其实,潘其武此举,搞不好还是戴笠在背后指使的呢。

刘培初与毛人凤的争吵,与此前的这次“抬轿子”事件是否有关,不太好说,但如果有关系的话,笔者可以断言,其曲,一定在刘,而不在毛。

以毛人凤的一贯作风看,绝不会因为昨天你反对过我,今天我就借机把你挤出罗家湾局本部,毛做事,绝不会这么“浅”,否则他也不是毛人凤了——办公室政治,不是这样搞法的。

反观刘培初,心里先就存了芥蒂,没准觉得毛有意刁难,他又是一个说话一贯“硬邦邦”的人,极有可能“话赶话”,最后闹得不可收拾。

所以,哪个单位都是这样,有当官的,有干活的——乔家才、刘培初,都不是当官的料,而是干活的命。

其实,毛人凤还是在刘培初的推荐下,才调回本部工作的。当时毛还在张毅夫的西北区工作,刘在西安“视察”的时候认识了毛,回来之后,即对戴笠说:“毛人凤深藏不露,忠实努力,旧学根基甚好,如能在戴先生身旁做个秘书,甚为理想可靠。”

刘培初后来说:“没想到这一吹嘘,使他在十年后做了局长。”

与毛的冲突,令刘怒不可遏,愤然辞职。他回忆说:“事后,我发出一个电报,向在东南视察的戴先生辞去督察主任与训练科长两职,并申明我自行到禁闭室待命,不得批准,誓不出此室。逼得戴先生只好照准,并深加安慰,立命我到兰州特训班视察。”

正好此时乔家才回到重庆,在刘培初的推荐下,乔续任督察室主任。他回忆说:

“督察主任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大家看到我这个新督察主任,把头一扭,大有敬鬼神而远之的样子。我必须改变大家对督察室主任的态度和观念,要他们知道我没有什么可怕,并不是不好惹的人物。同时我也应当让大家尊重督察主任的神圣职务,不应当遭受歧视。我仔细考虑了两天,写了一个三张十行纸的报告,题名为《督察工作之方针与计划》。”

乔说:“我的督察工作方针与计划共有八条,主要的意见是:督察工作不仅是督察行政部门之错误,同时要弥补行政工作之疏漏和不足;多做积极的鼓励和嘉奖,少做消极的惩罚和处分;多注意防患于未然,少做事后的检举;督察工作不只是找人家的错误,更要替人家解决问题。这是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最有效的工作态度。”

一早,乔将报告送到机要室,中午,戴的秘书李崇诗就找到乔,说:“你的报告太好了,老板(一般同志私下对戴先生的称呼)已经批阅过,按照你的方针和计划去做,督察工作一定可以做得好。”

乔家才回忆说:“晚上,报告送回督察室,戴先生对于每一条意见,都有顶批,批以‘很重要’、‘颇中肯’等字样,封面上批着:‘交人凤、业道、肖白诸兄一阅,阅后送回督察室。’”

在回忆中,乔还对当时军统的组织架构做了一个说明:

“当时局本部的组织系三室四处五科:三室是秘书室系行政首脑部门,督察室系监察部门,会计室系财政部门;四处的一二两处主管情报业务,三处主管行动司法,四处主管电信;五科为人事科、译电科、总务科、训练科、编审科。在重庆市的外勤单位,一共有十多个,内外勤单位合计二十多个,一一督察,颇为吃力。戴先生规定督察工作的范围,不仅是内外勤单位,和所有的同志,连他自己也在被督察之列。”

乔家才说:“我不愿人家惧怕督察主任,可是督察主任的地位却不能不让大家尊重。督察工作,既需要督,需要察,我就必须要时常到各单位去看看,以尽督察责任。因为同志们知道督察主任经常各处走动,他们就不得不小心,不能不加油。所以只要我勤于走动,勤于和同志们接触,就会收到督察的效果。当时局本部的汽车不多,汽油来源困难,重庆有句口号,‘一滴汽油一滴血’,除了因为重要公事,需要交通工具,才可以请求派汽车。”

提起“一滴汽油一滴血”,陈华就曾经犯了戴笠的“忌讳”

陈华是1939年9月来到重庆的,那是在上海策反王天木失败之后,陈应戴笠之邀,来“战时陪都”观光。

陈华回忆说:“回到香港,接受王新衡、刘戈青……军统局在港人员和诸亲好友盛大热烈的欢迎。一连吃了好几天酒席。但戴笠在重庆一次次的打电报来催,香港站经过我的同意,给我买好了机票。阳历九月,桂子飘香,刘戈青说重庆天气变化莫测,平均温度要比香港低得多。我干脆就换上冬装,一身最新时款的洋装,意大利长统皮靴,外加一件貂皮大衣。”

陈华说:“不曾想到,当我游过重庆,兴尽归来的时候,被戴笠拦路打劫,剥了个精光。”

陈回忆说:“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送行的亲戚朋友浩浩荡荡。抗战八年我头一次到重庆,飞机在珊瑚坝机场降落,接我的人却只有戴笠一个。此外就是他贴身的副官、卫士和司机了。

见到陈华,戴笠“满面红光,得意洋洋”地说:“就在这重庆城里,我有办法弄到了好多房子,看你喜欢住那里?”

陈华听了问道:“那一幢房子离市中心最近?”

戴笠“脱口而出”说:“要么你就住在我的老窝,曾家岩中四路一百五十一号!那里离闹区比较近,而且还相当的清静。”

戴笠所说的,就是“漱庐”,有侧门直通军统局本部。黄康永回忆说:“枣子岚垭漱庐与军统办公室隔墙,只要开通一个侧门就可以直接进入,戴笠就把漱庐安排为军统局对外的会客室。楼上是戴笠的会客室,楼下是军统内勤特务对外接头的会客室。”

陈华说:“后来我才知道,那里是他经常接见宾客的公开住宅。房子相当讲究,布置得也比上海、南京时代略见风雅。客厅里居然有了古董架,墙壁上还有些名人字画。屋前屋后庭院深深,莳花植木也能嫣红姹紫,错落有致。”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5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5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