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昨日军统(488)

在将陈恭澍派往上海的同时,戴笠在上海,还特地进行了一层“复式”布置,这就是姜绍谟的“沪二区”。

姜绍谟,字次烈,1897年生,浙江江山县人。

姜家祖居江山县廿八都镇,是当地的富商,到他父亲这辈迁居江山县峡口镇。因家境殷实,姜绍谟发蒙很早,打下了极好的古文底子。

1913年,姜绍谟考上了江山文溪高小,并在这里认识了几个年纪相仿的江山老乡,如保安乡保安村的戴徵兰、吴村乡水晶山底村的毛善余、吴村乡青塘尾村的周念行、江山县城的姜超等;此外,还有一个比他们小4、5岁的低年级同学,即江山县城名中医王钟骧的儿子王蒲臣。

不过,此时的他们,都还想不到,许多年之后,除了姜超以外,大家还会在同一个“团体”中聚首。

1913年,戴徵兰、毛善余考入浙江省立一中,毛善余入学后改名为毛人凤;姜绍谟和周念行则考入衢州省立第八中学。

次年,姜超考入浙江衢属五县联合师范,并改名姜超岳。在投考的时候,姜意外地遇上了高他一级的戴徵兰。原来,戴入学不久即被浙江省立一中开除,只好重新考学,戴见到姜,惊呼:“你来了,我只能考第二了。”待发榜,戴徵兰果然排第二,不过姜超岳只考了第十二名。

但戴徵兰并未入学,而是到浙军当兵去了。

至于王蒲臣,毕业就要晚得多,于1920年考取浙江省立第九师范。

再往后,戴徵兰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并于此时改名为戴笠。

说起来,戴笠的发迹,在他的几个老同学当中,是最晚的了,即以姜绍谟而言,此时都大学毕业好几年了。

原来,姜绍谟虽然与戴笠同岁,却比他低两级,他觉得再等两年再上中学就太晚了,于是他在仅读了一年高小的情况下跳级报考衢州省立第八中学,一击而中,1918年毕业。此后,姜绍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毕业于北大法律系。

还在北大时期,姜绍谟就经国民党元老冯自由介绍加入了国民党,此后,国民党北平地下市党部成立,姜绍谟任执委兼组织部长,同时入北洋政府教育部当秘书,与鲁迅成为“同事”。

1926年3月,姜绍谟被段祺瑞执政府通缉,不得不逃离北京,辗转南下,此时北伐已经开始,姜投入何应钦的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在总司令部当参议,北伐军攻克浙江后,姜绍谟就地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委员。乔家才说:

“(一九二七年)四月间,国民党清党,姜绍谟为浙江省党部改组委员兼代组织部长(代张静江先生)及浙江省清丨党丨委员。清丨党丨委员会分秘书、情报、审查三处,他一人身兼情报审查两处主任,挑起浙江省清党工作的沉重担子。在同一时期,他又兼任省防军政治部主任和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在新进的青年人物当中,不但江山人无出其右者,就浙江全省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也是在此时,蒋介石“下野”,戴笠在胡靖安手下为其搜集情报,经常往来于沪、苏、浙三地,不期然与姜绍谟重逢。乔家才说:

“骑兵营学生的阶级是陆军中士,而姜绍谟的官阶,武职少将,文职简任。这两位文溪同学的社会地位,如此悬殊,可是,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戴先生有个侄女,清党时被清丨党丨委员会关起来。为营救他的侄女,不得不到杭州找他的文溪老同学。戴先生每次到杭州,多半住在姜绍谟家里。戴先生抱负很大,有远大的计划,他在杭州,介绍姜绍谟和胡宗南见了面,把这两位很有前途的浙江文武青年拉拢在一起。”

此后,戴笠执掌特务处,姜绍谟搞教育,双方各走各的路。

抗战军兴,姜绍谟赴武汉,先在军委会军训部当上校秘书,后应胡宗南的邀请,准备到西安工作。

胡戴之间,向来是不分彼此的,戴笠得知此事,即找姜绍谟,说:“宗南告诉我,他同你谈过,我才知道你也在武汉。你为什么不留在我这里工作?宗南已经有秘书长,你去干什么呢?战争扩大,我们这边的工作日益繁重,我比宗南那边更需要人。虽然我们这里没有官做。可是有的是工作做。”

姜听了说:“帮你工作,当然很好。可是,我已答应胡先生去西安,如果留在你这边。不去他那边。也应该同胡先生说清楚。”

戴不容分说:“我处理吧,你不必再去同他讲啦!”

就这样,1927年就成为国府“简任”官员的姜绍谟,于1938年加入军统。乔家才回忆说:“(姜绍谟)在武汉呆了不久,戴先生请他到云南,布置云南和滇越铁路以及安南河内海防等处的工作。因为他去云南,龙云不会怀疑他。二十八年春天,姜绍谟回到重庆,成立了渝特区,由他担任区长。”

就在戴笠将陈恭澍派往上海的几乎同时,戴笠决定成立“沪二区”,由军统局本部直接指挥,主要任务是搜集情报并进行策反工作,不承担任何可能招致暴露的行动任务,也不与原上海区发生任何横向联系。

“沪二区”的区长,戴笠看中了自己的老同学姜绍谟。对此,姜没有二话,同意前往。

于是戴笠问姜说:“次烈兄!这一次你到上海,应该找个干练的人同去,你打算带那一个人?”

姜绍谟胸有成竹:“带陈祖康去吧。”

在历史上,陈祖康因撰写“黄埔校歌”而有他一笔。

陈祖康,1903年生,福建漳平人。

1917年,陈祖康赴法国留学,乔家才说:“(陈祖康)在法国整整七年,毕业于法国西北工学院,得到土木工程师证书。他又经过乌灵大学三次考试:数学通论、高等微积分、力学通论,三种考试都及格,得到硕士学位。”

陈祖康的经历比较复杂,早在他刚到法国的时候,在巴黎圣日尔曼学习法语,陈就认识了熊雄,1923年,经熊介绍,陈加入了“少共”(即青年团)。1924年,也就是陈拿到硕士学位那一年,他转为**党员。

1925年,已经成为西北工学院助教的陈祖康奉组织的命令回国,入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少校军衔。乔家才说:

“西北工学院院长巴尔森非常赏识陈祖康,认为他是数学天才,留他在西北工学院担任力学通论助教。一个中国人能够被法国人士这样重视,非有真才实学,是做不到的。但是因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一再邀请他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革命;也因为去国七年,很想同家看看。因此,陈租康婉辞巴尔森院长的美意,乘船同国。”

按:在***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时候,熊雄是副主任,此后周离任,熊雄主持政治部。

陈到任时,适逢军校五期生入校,六期生正在招生。乔家才回忆说:“陈祖康到黄埔,没有给第六期上过课。只给第五期上过几周。一天。熊雄和陈祖康说:‘现在,五期已经开学。学校万事俱备,就是缺少校歌。这是政治部的责任,似乎说不过去。大家觉得,你对歌诗很有研究,最好由你撰写,就请你动笔吧!’”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5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5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