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军统(469)
当着自己的下级赵文蔚,被乔家才这一通数落,陈烨如面红耳赤,恼羞成怒,恫吓说:“请你说话小心点,把声音压低些,隔壁住的是日本人。”
乔家才听了,怒气勃发:“你以为拿上日本人就可以吓倒我吗,我告诉你,我如果害怕日本人,就不会到这里来。”
乔拿出长辈的身份,痛斥说:“你这样狂妄,都是马先生把你惯坏的,我今天必须纠正你,教训你。马先生常说你有神经病,不能受刺激,实际上你是装疯卖傻,你比谁都清楚,拿上神经病做幌子,才会嚣张到今天这种地步。”
这回陈烨如不敢再回嘴,“转身走出屋子”。
乔家才说:“涵忱兄平日呕尽他的气,今天听我说话,密不作声,有时暗自点头。对他的嚣张态度,有时摇摇头。他离开房子以后,涵忱同我都没有说话。烨如同日本特务机关有点关系,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去告密。”
乔回忆说:“过了大约有一刻钟的工夫,他从院子里返回房间,态度转变的判若两人,面露笑容,向我道歉,表示他自已错了,我才答应他,从明天起,开始看工作。我不存任何成见,绥远的一切情形,必须同每一位同志接触后,才能得到一个客观的结论。我对陈烨如同志所以用这种严厉的态度,完全是基于责任感,对一个幼稚而自以为有靠山的青年,应该给他一些教训。”
次日,乔家才即开始“视察”绥远站的工作。绥远是马汉三起家的地方,潜伏人员相当多,有些还有相当的社会地位。
乔家才首先拜访了电台台长张世杰,乔说他“忠实负责,技术烂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技术同志”。
此外,在伪蒙古军中,马汉三安排了相当多的内线,与乔家才晤面的有两个人,一个叫阚毓华。乔回忆说:“伪蒙古军司令部的收发阚毓华是我们最得力的同志,他埋头苦干,不声不响,对于团家最忠诚,对于工作最热心。经过他的手,蒙古军的军事情况,日本军队同蒙古军联合作战计划,我们很快可以得到。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吴钧玉,吴本是德王手下的红人,后又成为李守信的心腹,让他到“蒙古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当了情报科科长。乔家才说:
“蒙古军总司令部的参谋武钧玉,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同志,他是东北人,因为老早尝到亡国的滋味,所以爱国心特别强些。他对祖国的希望太殷切了,反而感觉到有些失望。电台架设在他的家里,由他负责掩护,我们对于一位如此重要的同志,绝不能让他心中存有些微的疑窦。有一天他请我在他家里吃了一餐晚饭,饭后谈了好几个钟头,他所希望了解的问题,我切切实实给他解释清楚,他想知道的情况,就我所知道的,详详细细告诉他,结果他感到非常满意。”
乔家才赞扬说:“我们在绥远的工作,深入切实,布置非常周密适当,工作同志又很健全忠实,实为他处所不及,这一切的的确确是汉三兄多年来脚踏实地,辛苦工作,所打下的基础,绝非侥幸可以获得的。”
事实上,马汉三安在德王身边最重要的棋子,是厚和市丨警丨察局局长那木尔,汉名为刘建华。
刘建华是德王的“亲信”,早在1934年8月,德王亲信韩凤林因暗通日本而被密捕时,德王就购买了军马三百匹,并派他的姨夫补英达赖和刘建华作为“特使”送往南京军政部,以斡旋此事。
1936年5月12日,伪“蒙古军政府”成立,德王即开始建立伪蒙古军,下辖两个军,第二军军长由德王自兼,以刘建华为宪兵队长。1937年10月,“军政府”改名“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以归绥为“首都”,并改名为厚和豪特(后简化为厚和)特别市,以刘建华为厚和市丨警丨察局局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王暗通蒋介石,就是由刘建华牵线、马汉三策动的。
那是1939年夏天的事,德王回忆说:“我曾与日寇发生过主奴之争,特别是在蒙疆联合委员会问题上的争执以后,我就有了出走的打算。这时,日本驻在张家口的特务机关长酒井隆,因我的态度突然消沉,也引起他的怀疑和注意,这我就更不能不谋早日出走了。但是,走向何方呢?反复思考,既不愿走向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更不愿投向中国***,想来想去,还是认为以投靠蒋介石为宜。因为我知道,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还承认蒙古封建制度的存在,还掌握着大量的军队,有统治中国的力量。更认为我和蒋介石还有过一段政治关系,总觉得他还赏识我。总之,是反动的封建阶级本质支配着我要重走这条路。出走的方向决定了,又考虑采取哪条路走向重庆。”
德王回忆说:“(我)忽然想起厚和市丨警丨察局长那木尔(刘建华)曾向我说过,蒋介石派来工作人员,劝我与其联络。因为当时日本人还敷衍我,使我过得去,我就对刘建华严辞拒绝,表示绝不搞这一套,以免惹起麻烦和危险。以后刘建华也再未和我提及此事。这时我既然决定出走,觉得刘建华是联络引线(的合适人选)。
不久后,德王借口“视察”前往厚和,并秘密召见了刘建华。刘听了德王的意思,即说:“有蒋介石派来的高荣少将,现在萨县工作,已经取得联络,近日即来此地。”
德王回忆说:“我当即密嘱刘建华,一俟高荣到后,在新城建设厅巷我的官邸相见。俟刘建华陪同高荣见我时,我把打算出走的方向和计划告诉高荣,希望我到达苏、蒙时,重庆能照会苏、蒙准许我通过,转赴重庆。”
高荣当即答复说:“这个事情很重要,需要我亲自去重庆请示蒋委员长。”
德王问:“什么时候能答复我?”
高荣说:“往返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
此后不久,刘建华报告德王说:“高荣见您后,认为得到意外收获,现已返重庆进行联络去了。”
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还不见消息,德王很着急,正打算找刘建华问时,刘忽然来到张家口,报告说:“好险哪,听说高荣返经平津,几乎被捕。但是还好,高荣逃脱了,我们的事情还不至于败露。”
按:看时间,此时正是“九二八”大逮捕前后,差点把高荣也“打在网里”。
德王回忆说:“嗣后高荣再也未来见我,这一段秘密联络,就暂告中止了。”
这时,马汉三出现了,德王回忆说:“高荣虽然沓无踪影,联络一时中断,但驻在陕坝的军统负责人员马汉三(当时化名马龙文),潜来厚和活动。这时和军统发生关系的有巴彦塔拉盟公署官房主任贺云章,科长梁芝祥,托克托县长肖兆庚,蒙古军总司令部副官处科长吴君玉等。但做我这方面工作的主要是梁芝祥。
按:“蒙古军总司令部副官处科长吴君玉”即乔家才回忆录中的“武钧玉”,本名吴钧玉。
不久后,德王到厚和办事,梁芝祥给他送来一封重庆来的密电,电文大意是:“佛君(德王的化名)南来,抗战军民,无不欢迎,惟取道北路,殊不相宜。最好取道包头,渡过黄河,这边派白海风率队迎接。”
电报的署名是蒋介石的侍一处主任、军统局挂名局长贺耀祖。
德王看了嘱咐梁芝祥说:“这是极为秘密而且是关系重要的事情,希望你不要对任何人说。”
梁芝祥很“郑重”地说:“请主席放心,我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绝不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