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昨日军统(460)

张季春此举,在当时是创造性的,对于促进民族融和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一时间,还不到三十岁的张季春名声大噪,当年,国民党中央指派他为察省党务指导委员。张季春回忆说:

“派我指导全省的党务,加重了我的责任,也便利了我工作上更多的开展,使我的工作热情,云涌奋发,信心更加坚定,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全省的进步人士和青年,都亲切的和我站在一起,而察哈尔省政府,也给予我有力的支持和信任。”

这时的张季春,已经是察省的一位知名人士了,当然也引起了戴笠的关注。张季春说:“民国二十二年春,我的好友张志端(景方)给我介绍一位很特别的朋友,那就是性情豪爽而心又精细的王雨人同志,他是军事委员会特务处(这是戴雨农先生当时负责的特工单位)派在平绥线的‘交通’。张景方请我无条件的给予王雨人全力的帮助和便利,我基于革命的道义,爱国的热诚,立即慷慨的答应。雨人对我的豪爽、热忱和义气,十分钦服,此后一直表示他念念不忘的感佩。”

这是张季春帮特务处办的第一件事。

对此,张季春说:“这奠定了与戴先生所领导的组织与工作,建立了良好而深切的关系基础,但也影响了我自己的前途和大半的命运,这诚然是一项重要的际会。”

1933年5月,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张季春逃到北平,并在北平设立了“察哈尔省党务临时办事处”。

在北平,经王雨人介绍,张季春认识了特务处干部、当时供职于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江雄风,又经江转介,结识了特务处在北平的最高负责人——郑介民,这才是张季春正式与特务处发生联系的开始。他回忆说:

“郑先生极诚恳的请我帮助他们,开展平绥线、特别是以张家口为重点的察哈尔省的地下工作,当时我和在北平的一些热心而有血性的察省青年同志,确实尽力的给与他极大的帮助。”

1933年秋天,冯玉祥事败,张季春重返察哈尔。这时特务处在张家口建立外勤组织,以高荣为负责人,并请张季春给他以“适当的掩护和照顾”。张说:“高同志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的,我即请他到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军训教官,这对他来说,确是一项十分妥适的掩护职业。继而高子欣又衔戴先生之命,介绍许守素(揆一)同志前来,我又聘他到一师任公民教员。”

这是张季春帮戴笠做的第二件事。

此后,名不见经传的马汉三继高荣为张家口站站长,许守素任书记。

马汉三的任务极为艰巨,首先是张家口站的工作区域很大,远不是一城一地那么简单。张季春说:“这时张家口工作站的工作领域,实际上除了张家口市和察哈尔全省外,更重要的他还兼负平绥铁路全线,从北平到包头这一条漫长地带的工作。我在这一带,不论党、政、军方面和地方上,都有相当良好的社会关系,因而在工作上,得到很大的帮助和便利。”

第二,当时的华北局势正处于巨变中,德穆楚克栋鲁普(以下简称“德王”)已经在蠢蠢欲动。张季春回忆说:

“民国二十二年,日寇又攻占山海关,侵入承德、占据热河,并进攻华北,及诱胁内蒙各王公在百灵庙举行自治会议,随即设立区自治政府,实行高度自治,意图脱离中央政府之统治。在此项丑恶行动中,察哈尔省锡林郭勒盟西苏尼特旗亲王德穆楚克敦鲁普,实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能发生重要之作用。日本关东军和日本特务机关都了解这一点,而要积极的利用他。最显明的事证,就是民国二十三年,他受了日本关东军嘱托(即顾问之意)于兰斋(满人)、陶克陶(蒙人)、金顺卿(蒙人)等的蛊惑、怂恿,而到伪满洲国觐见了傀儡皇帝溥仪,随即在百灵庙成立了‘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进一步显示脱离中央政府而‘独立’的态势,也就是向日寇再靠拢了一步。”

张季春说:“民国二十四年,德王在日寇的炮制下,组织‘军政府’,自任主席,吴鹤龄任政务院长,李守信任蒙古军总司令。对于这一个傀儡组织。日本关东军承允在军事上全力支持,在政治上不加干涉。德王等深受其迷惑,沉醉于日本人帮助蒙古人完成‘自治’的美梦中,而不觉其丑恶。但是,他们在另一方面,也不愿和我中央政府完全决绝。还想‘留有余地,准备万一’。因而就造成了当时政治上的一种微妙关系和特殊气氛。正好给我们在工作上加以运用。”

张季春的这番话,说白了,就是德王要脚踩两只船,特务处要策反,两边各有各的想法。与德王周旋的,一开始是高荣,后来则是马汉三,而他们二人与德王之间的“介质”,就是张季春。他回忆说:

“德王与吴、李二人,过去都和我有很好的友谊关系,而他们的左右,也有许多人是我的朋友,其中不乏明理笃义之士,既不直他们之所为,也深为他们的行险侥幸而担忧,因此常和我讨论这些事,使我对这一项阴谋,自始至终都明了其底纫。而且我所主持的察省第一师范学校中,蒙旗师范班毕业的学生,已有许多人在德王和吴、李属下任职,其中有几位经我特加推荐,已在军政府中担任了处长。这使我十分便利的,能以掌握到不少重要而具体的资料,得以向马汉三同志不断提供情报,并对他作详尽深入的分析。”

张季春说:“不过,我的这些朋友和学生,当时还没有阻止这一阴谋发展的实力,而我中央政府,也因当时的‘特殊’环境,对此一阴谋活动不能压制。在这种情势下,只好把我蒙旗籍学生加以组织,使他们尽量‘打入’德王和李守信等的圈子里,掌握实职,形成力量,以深入的部署,作策反的准备。”

就这样,通过张季春的社会关系,马汉三在察绥两省及蒙疆伪政权中,布下了一张盘根错节的情报网,这也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这是张季春为特务处做的第三件事,也是最关键的一件事。

然而,由于张季春帮助马汉三编的这张“网”实在过于复杂,圈套圈、人挤人,存在的隐患很多。换句话说,就是安排的人太多了——我们平常都有这样的体会,比如你托人办事,只能托一个人,千万不能为一件事同时托几个人,否则准出岔。情报工作也是如此,绝对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筐里——后来察绥两省的地下工作被日伪一点突破,导致全线崩溃,亦肇因于此。

当然,张季春并非职业特工,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出现这样的问题,情有可原。为此,张季春还受到时人的误解,他回忆说:

“我之所以如此作为,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国热忱和反日寇、反汉奸的大义,以及工作的责任惑所驱使。但是当时有一些朋友,不明究竟,对我的作为不太谅解,责怪我为什么要把优秀的蒙籍青年学生,推介到德王和李守信那里去工作?这真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行我素,不足以为外人道了。”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4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4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