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华北崩溃祸起平津

1939年9月初,乔家才离开天津回到北平,这也是他“督导”华北工作的第二站。

北平区区长,如今是马汉三。

马汉三其人,由于后来曾没来由地与“戴笠撞机”联系在一起而闻名遐迩的,对于其早年的事迹,反而很少有人关注。

马汉三,原名马士杰,也叫马寒山,1906年生,北京大兴县人。

马汉三是军统中少见的北平当地人,他出生于大兴县一个富裕农民家庭,自幼过继给叔父马德明为子。因马德明是师范出身,马汉三近水楼台,从三岁起就在叔父的私塾里念书。

1918年,马汉三插班入农林学校学习,1920年毕业。1923年,马被选送到“中央农事试验场”(即今北京动物园)附设的农业讲习所学习。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马汉三本有可能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农业方面的专门人才的。

可惜,马汉三志不在此,遂弃文从武,投奔了正在北平南苑当“陆军检阅使”的冯玉祥。其时,冯赖以起家的第十六混成旅已经改编为第十一师,于是,马汉三到第十一师当了一名学兵。

1925年春,冯玉祥退出北平,移驻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马汉三则在他手下的刘郁芬部当文书。

查军统老人的各种回忆录,马汉三最早出现的时间,是1938年2月,那是在陈恭澍的回忆中,当时任天津站站长的陈恭澍到北平“制裁”王克敏,其时,北平区区长王天木在河北宝坻乡下主持“忠义救国军北方支队”,由书记毛万里代理站务,其下有三个外勤单位,北平市内的两站,站长分别是乔家才和陈资一,察绥站站长即马汉三。

也就是说,从1925年到1938年,长达13年的时间是空白,包括马汉三加入特务处的经过,因过于离奇,笔者认为不值采信,所以只好不讲了。

在军统当中,马汉三与王天木、陈恭澍、刘艺舟、乔家才并称为北方“五大金刚”(以上五人都曾经当过北平站长),戴笠特加赏识,对此,许多人都感不解,因马汉三出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按现在的话说,叫“有掌儿”,又没发现他有什么特殊的能耐,能配得上戴笠对他的特别重用。

另外,与周伟龙一样,马汉三也有个先天的生理缺陷——斜视,俗话叫“斜眼儿”,这种人在命相学上是有讲究的,心术不正。

因此,军统的很多人都看不上马汉三,陈恭澍就曾经对文强提出过他的疑问,当时他俩都在上海工作,陈是上海区区长,文强则在由军统主导的“上海统一委员会”下设的“策反委员会”任主任委员。陈恭澍说:

“戴老板一贯重视黄埔同学,对杂牌部队出身或其他政治党派分化出来的分子,那怕就是共产党的叛徒,也只是利用一时,到了无可利用时,便弃之如敝屣。比如王天木,是黄埔第四期同学,与戴老板又是联姻拜把的关系;刘艺舟、乔家才是黄埔第六期同学,又是复兴社的骨干,算得上是军统的元老,把他们作为干将重用是理所当然的。唯独对马汉三这样一个杂牌小卒,五官眸子不正,两眼斜视,其心也当不正,不知有何可取?竟一入军统之门,便被老板视为奇货,不知为何?”

按:“比如王天木,是黄埔第四期同学”这句话,不知是陈说错了,还是文记错了,王天木并非黄埔出身。

因陈、文二人是军校四期的同学(陈延期到五期毕业),感情上比较近,所以陈恭澍谈得很直率。

文强长期在南方工作,对马汉三并不熟悉,后来文经过与马共事,也感到此人藏头露尾,给人一种不可信任的感觉,因此对马戒心很重。

此后,文强找了个机会,曾当面向戴笠“请教”“马汉三如何受宠”的问题。

当时已经是抗战胜利前夕,戴笠听了,对文强讲了很长的一段话,这篇宏论,倒是对于我们了解马汉三的早期情况、以及他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很有助力,值得全文引述。当时戴笠是这么说的:

“马汉三嘛,我是把他当‘字典’来‘查’,同时也是为了培植北方干部。因本局百分之九十都是南方人,少数北方人中能独挡一面的又没有几个。北方自古即为外患边乱之源,今日则尤有过之。马出身于西北军冯王祥南苑练兵时代的学兵队,冯部下的中、高级将领中,十之七八都是由学兵队提拔起来的。冯本人是老粗出身,好容易学了一点应用的文化,也就懂得没有文化不行。所以他重用学兵队出身的,更胜过老一辈的五虎将。马对西北军的将领以及团级以上的文武职人员,都有全盘的调查,为本局提供的名单、履历,是很难得的。特别是对学兵队出身的将领中一些思想左倾,脚踏两只船的共产党,对潜伏打入本党及国军的人,都有较详的注释。”

这是马汉三的长处之一,即熟悉反蒋势力的情况。

戴笠接着说:“马为本局提供的华北汉奸巨魁名单以及汉奸媚日卖国的情况,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人在华北、东北、内蒙、外蒙的侵略阴谋活动情况,也是很详尽的。他的社会活动能力颇强,平日混入汉奸群中,也如同混进赤色队伍一样,谁也不会对他察觉。例如,他派员打入冯玉祥在张家口的抗日同盟军,未为冯所发觉。他派员打入以殷汝耕为首的冀东伪政权,亦未为日本宪兵和特务所发觉。这是得力于‘以夷制夷’、‘以毒攻毒’以北方人制北方汉奸。马不但对内外蒙的内情很了解,而且与蒙族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及其干将李守信、王英等等,建立起深厚的交情。他通过内蒙打进外蒙,搜集了许多蒙藏委员会所搜集不到的情报资料。”

这是马汉三的长处之二,由于马长期在口外活动,因此对蒙疆伪政权的情况了如指掌。

戴笠还给文强举了个例子,他说:“外蒙古在苏联唆使下宣布独立时,为了权宜之计,不得不举行谈判。我向校长建议,如要谈判,最好由本局派知情能员前往。最初我心目中的能员就是马汉三,后来考虑到有可能暴露其身份,不如站在幕后。结果经校长批准,派简朴前往。在谈判中,连苏联方面的间谍头头,一听简朴了如指掌地掌握了外蒙内情,也莫不感到诧异。”

按:简朴,军统高干,当时的公开职务是国民党“航委会”政治部主任。

文强回忆说:“戴笠一口气倒出了不为外人所知的老底后,我才感到‘当字典查’几个字里,竟包括了如此令人折服的内容。现在回想起来,马汉三得宠,并非偶然。”

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戴笠对文强“杀气腾腾”地说:“马汉三眸子不正,其心不正,又沾染‘倒戈将军’的门风,谁不知晓!他既在樊笼之中,难道还怕养虎遗患?老兄与恭澍实在过虑了……”

文强回忆说:“他(指戴笠)在鼻孔里不断地嗡了几声,将长脸摇了几下。我感到这不是他的鼻窦炎发作,而是他的特有信号,他在思考,是话到嘴边留半句,还是把话都说出来?”

戴笠思考再三,还是“按捺不住”,于是“提高嗓门”说:“刀柄握在我手,如见其所行有异,斩杀便可由我。黄埔同学尚须呈报校长批准,象马某之流,则可先斩后奏,不奏亦可。这是校长面谕,兄不可为外人道。”

戴笠的这番话,虽然并不是说文强,但文听了,“也不免有些胆寒”。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4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4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