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昨日军统(412)

“金陵毒酒案”的关键人物,就是在“日人藏本失踪案”中提供了重要线索的袁露,到这时,他已经在日本驻南京领事馆潜伏了5年了。

袁露,本名詹长麟,出身于南京一个机工家庭。他自述说:“我小时候家里很贫苦。那时候,我家靠织缎子为生。南京有句话把织缎子的人叫做‘机花子’,吃了上顿无下顿,如同‘叫花子’一般。我就处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按:所谓“机花子”,即机坊里做机工卖苦力的人。江南的丝绸制品是出名的,尤其是南京、苏州、杭州等地。为此,在前清,成立了专门的织造衙门,派出自己的亲信担任织造,在提供贡品的同时,还兼着密报民情、舆情的任务。如南京的江宁织造,从曹雪芹的爷爷曹玺那辈起,一家三代干了好几十年,一度富比王侯。

因此,南京有一大批人,是世代做机工的,詹长麟就出生于这样一个穷苦家庭。

1934年,一个叫王明和的机工,向詹长麟的父亲詹士良提起:“日本总领事馆差一个仆人,我想叫我的儿子王高科给你家儿子介绍进去干,你看如何。”

按:王高科本人就是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仆人,从后面的事态发展来看,王极有可能早已经加入了“团体”,奉派在日本驻南京领事馆潜伏。

另外,詹长麟的姑父潘崇声,公开身份是南京首都丨警丨察厅特警课外事股股长,亦是特务处特工。

从这两点来看,詹长麟之进入领事馆,显然是当时的南京区长赵世瑞有意的“走闲棋、布冷子”。

詹长麟回忆说:“我爸爸从茶馆回到家后,就将这件事告诉了我和哥哥,并问谁去干这个差事好。我让哥哥去,哥哥叫我去,谁也不想去,因为听说给日本人做事,心里总有些不舒服。虽然我们没什么文化,但知道日本人欺负中国人。后来还是我爹做出决定,他说让老二去,因为老二长得有模有样,比较能走得出去。当时我已经有了孩子,一家老小靠织缎子维持生计很困难,想想就去了。”

这一年,詹长麟21岁。他后来回忆说:“过了几天,王高科就把我带到了日本领事馆书记官宫下的办公室。宫下书记官四十来岁,人很精明,既管人事,又管财务,见了我后,感到满意。”

日本人满意在哪些地方呢,因为詹长麟符合他们挑选仆人的四个条件:“第一,不会说日本话,不识日本字,防止你做间谍;第二,要有至亲家人在南京做人质,便于控制;第三,诚实老实,手脚勤快;第四,相貌俊秀端正。”

接着,宫下又带着詹长麟去见总领事须磨弥吉郎,请他面试,须磨看了以后,说:“呦西。”

詹长麟说:“从此,我就成为了日本领事馆的一名仆役。我在日本领事馆的主要工作是打扫房间,端茶送水,分发信件报刊,有时还接听电话。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早晨五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不分春夏秋冬,日日如此,没有一天休息日,每隔三天还要值一次夜班。每月薪金十四块银元。”

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没有一天休息日,每隔三天还要值一次夜班”,要说真是够辛苦的,简直拿人当畜生使唤,不过,“每月薪金十四块银元”,这工资也确实不低。

据学者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前期,十元钱(1935年11月之前是银元,此后是法币)就能买一石大米,以当年人们的简单生活,在不追求物质享受的前提下,詹长麟这样一个没有学历,无任何专长的人,靠这样一份工作,足可以养活一个三口之家了。

我们再对比一下王蒲臣,1935年12月5日,王蒲臣加入特务处,月薪法币100元,那真是了不起的高工资了。

詹长麟回忆说:“我在日本领事馆干了十天半个月之后,有一天晚上,一辆黄包车停在我家门口,一个头戴礼帽、眼架墨镜、身着蓝布长衫的年轻人来到家中,说有事情找我,就把我带上黄包车,然后来到了鼓楼旅社二楼四号房间。走进后,我见房间空无一人,便有些纳闷,即问这个年轻人。”

这时,赵世瑞出现了。

詹长麟说:“话音未落,又见另一个头戴礼帽、眼架墨镜、身上也穿蓝布长衫的中年人走进房间来。他随手关好门,便满面笑容地说,你叫詹长麟吧!在日本领事馆干得怎么样?酬劳还多么?我一一作答。随后这个人又对我说,你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在停战期间,因你母亲生病,八十八师黄永淮团长让你回家探母,这件事你还记得吗。我当时听了这番话后,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为什么对我这番经历如此了解。之后这个人又对我讲了许多国家形势和爱国道理,并又问我,为什么有人介绍你到日本领事馆当仆人?我说不知道。他对我郑重地说,目的就是要你搜集和刺探日本人的情报,为国家效劳。”

按:黄永淮,国民革命军88师第262旅第524团中校团附,即谢晋元的前任。在“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黄永淮作战受伤,入医院治疗,由524团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接替。此后不久,谢即率部入驻“四行仓库”,就此,“八百壮士”名扬四海。

黄永淮则于1944年5月在许昌的对日作战中牺牲。相比于谢晋元,知道黄永淮的人太少了。

詹长麟回忆说:“他后来说,自己叫赵世瑞,是首都丨警丨察厅特警科外事组组长。说完他撩起长衫,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手枪,他说他把特殊行动秘密告诉了我,问我何去何从,自己要好好选择。并对我说,要么当一名抗日的中国人,参加我们的组织蓝衣社,收集日本人的情报,监视日本人的行动,为国家为民族效劳;要么用这把手枪在这间房子里结束自己的生命。”

詹长麟说:“我到这个时候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我当时认为有这样报国的机会,没有理由拒绝。就立誓加入。从此成了蓝衣社一名潜伏在日本领事馆内的卧底。我化名袁露,代号65。每月组织给我十块银元,当时一百斤一袋的洋面粉只卖三块银元。”

至此,袁露就成为特务处派在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潜伏人员,而且,他确实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为赵世瑞做了不少事。袁露回忆说:

“自从加入了组织,我每时每刻都在刺探收集日本人的情报,监视领事馆内日本要人的行踪。表面上,我在日本领事馆每天就是扫扫地,抹抹桌子,给总领事端早餐,其实是在搜集情报。把他们办公室、文书科、总务科等房间丢弃的废纸搜集起来,将有价值的废纸留下来,向组织汇报。有时候,还在这些办公室里抄录文件,交给联系人员。每日把日本领事馆内进出的信函文件偷偷拆开,抄写重要情报。将拆开的信封又用火漆封好,再盖上用骨头做的邮戳,或者交还给日本领事馆,或者寄发出去。用这样的手段来获取情报。这些事情可以说都是提着脑袋在干的。”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4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4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