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昨日军统(409)

特检处的前身即邮检处,就是曾与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和戴笠的特务处并列的那个“第三处”。抗战前的两任处长,先是老资格的陈焯,此后即丁默邨,邮检处的大权从此落入“cc系”。

抗战开始以后,邮检处改称特检处,划归军委会办公厅直属,处长换上了另一位“cc系”干将金斌,此后又由朱世明继任。

朱世明,1902年生,湖南湘乡人。

朱世明的经历,有点像孙立人,也是清华出来的(与吴文藻是同学),后赴美留学。回国以后在中央军校任教,后又派任驻苏大使馆武官。

从朱世明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有点类似于军队中的“文职”(此后走的也是这条路),从没有直接带过兵。可想而知,把他放在特检处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特工色彩的位置上,是很不合适的。

到1940年,军统的刘璠取代了朱世明,特检处就此落入戴笠之手。1941年,在重庆“大隧道惨案”中,军统“外事训练班”的几个学员被闷死,戴笠大怒,当即撤掉了刘璠的职务,以李肖白代之。

李肖白,1905年生,湖南汨罗人,军校六期毕业。

李肖白与李崇诗、李人士并称为“湖南三李”,在特务处中资格很老,曾任考核股(主管人事工作)股长。军统局成立以后,李肖白任第五处、即人事处处长,1941年接任特检处处长。

李肖白是干人事出身的,“玩人”自然是一把好手,曾在他手下当科长的黄康永回忆说:

“李采用调换、顶替、代理等手段把中统的人员全部逼离开(也有用同化办法把他们吸收为军统人员的),特检处就此成了清一色军统直接掌握的公开机关。”

1944年,戴笠将航空检查业务并入该处,改称“邮航检查处”,李肖白仍为处长,自此。邮检、航空以及对对国府各军政机关的密监工作,均由李肖白负责,权倾一时。

这次,李肖白又要摆布马鸿逵了。

黎杰说:“同年冬季,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不等马鸿逵表态,即由特检处委派杨福全为宁夏邮电检查所上校所长,带领有专业技术的职业特务十多人来银川筹设。”

对此,马鸿逵当然很不高兴,杨到任后,曾两次求见马鸿逵,均被拒绝,后经多方疏通,马才勉强接见。当时马对杨:“宁夏的治安情况很好,不需你们设什么检查所,我主政宁夏,难道中央还不放心?你们要设,那就随便吧……。”

征得了马鸿逵的“同意”,杨福全在宁夏挂起了“军事委员会特检处宁夏邮电检查所”的牌子,黎杰说:

“马鸿逵见此,一气之下,便命令军法处长程福刚也建立了一个宁夏邮电检查所,由军法处副处长李树栅任所长,抽调稽查四人为工作人员,地址在特检处检查所的对门福兴店内,与特检处唱对台戏。两个检查所,每天都到邮电局执行检查任务。后因迫于马鸿逵的权势,特检处只好先让宁夏方面检查,自己随后再检查。”

黎杰回忆说:“嗣后,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姚琮给马鸿逵来电说:邮电检查是一门技术工作,检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承担这一任务,要求宁夏派十人到重庆特种通信人员训练班学习,毕业后与杨福全带来宁夏的工作人员合并成立宁夏邮电检查所,所长由宁夏派人担任,经费由军委会特检处开支。马鸿逵见电后,认为对自己有利,便欣然接受了。”

事实上,重庆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把马鸿逵的人给拉过来,釜底抽薪。黎杰回忆说:“李到重庆后,很受特检处重视。处长李肖白几次个别邀见,李与特检处秘书周敦景也过从甚密。返回银川时,其他人均乘汽车,只有李树栅享受特检处赠送的飞机票,经西安回宁夏。离开重庆时,李肖白亲自到机场送行。”

黎杰说:“在重庆期间,特检处接待我们很热情,处长李肖白亲自主持宴会,为我们洗尘,安排我们在重庆邮电检查所居住。特检处派一姓王的教官每天给我们上课(未发课本、讲义,也不准记笔记)。学习内容是:邮电检查常识、邮电检查的重要性、世界邮电检查概况、邮电检查技术、剪拆邮件的方法及检查人员应遵守的纪律等,共讲了十多次。随后便让我们到东川邮电局和小龙坎邮电局参观实习,我们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便草草了事。当时出于好奇,我们要求参观特检处审查化验室,但被婉言谢绝了。我们在重庆学习、参观共十多天,就匆匆返回宁夏。”

经过训练,李肖白认为目的已经达到,于是撤回杨福全,“中央”与宁夏的两个“邮电检查所”合并,由李树栅任所长。

事实上,马鸿逵也不傻,李树栅暗通“中央”的情况,他了如指掌。黎杰说:“李树栅回到银川后,与李肖白、周敦景经常书信来往,给这两个人邮赠宁夏特产二毛皮衣等。这些情况,都经我们向程福刚作了秘密报告。”

按:程福刚是宁夏军法处处长、李树栅的顶头上司,李树栅暗通“中央”,就是想挤垮程福刚。

经程福刚密告马鸿逵,李树栅被撤职查办,宁夏邮电检查所到底落在了马鸿逵的手里。

——话说,西北的这几匹“马”,都不是好相与的。

又扯远了,接着说南京。张毓中回忆说:

“知道了他们的作业流程以后,我每天比别人早到,等邮局把信件倒出来分发处理时,我马上从中拿出一批来,一一翻看寄信和收信人的姓名与地址,然后凭直觉,抽出其中的几封来检查,在邮局分信结束之前,我也全部抽查完毕,既不耽误他们的时间,也不妨碍他们的工作。至于快信、挂号信,不但有时间限制,又常常牵涉金钱,邮局非常重视,指指定有专人管理,如想检查,非常困难,稍有疏忽,还会惹祸上身,因此检查人员从来不查。我年轻胆大,一面处处配合邮局的工作流程,一面又和邮局上下相处融洽,他们就让我试着检查,想不到一举成功,我从快信、挂号信中得到了很多重要的资讯。

在新街口邮局工作了还不到一年,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张毓中、马壬和虞廷金三人,奉戴笠之命入闽,以“参谋本部军事杂志”记者身份从事情报工作。福建事变平息以后,张即被戴笠派到蒋介石的身边,从此告别特务处本部。

至于情报二组组长詹藜青,则早已于1934年夏派赴江西工作,组长一职由5人中仅存的徐远举继任。

其时,邮检系统仍被中统把持,徐远举等人实在被排挤得够呛,戴笠只好将他们撤回。后以南京大同通讯社为掩护,成立新闻组,在各报社刺探情况,以曾任《东南日报》社总经理的姜颖初为负责人。抗战爆发以后,大同通讯社迁往重庆,由军统局秘书刘启瑞负责“运用”。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4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4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