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昨日军统(390)重贴

曾澈与抗日杀奸团(二)

前面所说的“抗团”都是天津抗团,亦可按现在的说法,称之为抗团“本部”。现在我们来说说北平抗团。

1938年开学以后,部分抗团成员已经到了升学的年龄,其中一部分考到了北平上大学(此时北平已经被日伪“恢复”为国民党统一中国之前的名称——北京,在此忽略不计,仍称之为北平),就此就将抗团的火种带到了北平。他们是宋显勇(汇文中学)、范旭(新学)、方坼(耀华中学)、黎大展(耀华中学)等4人,均考入北平燕京大学,于是,他们成立了抗团燕京小组,负责人就是宋显勇。

方坼后来回忆说:“我是于1938年暑假参加(抗团)的,当时在耀华中学读书。秋天,我和宋显勇、范旭等考进了燕京大学,我上的是医预系。燕大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在沦陷后的北平成了一片孤岛。我们几个‘抗团’成员组成一个‘燕京小组’,成员除了宋、范和我外,还有我的姐姐方佩萱等,总共只有五、六个人。”

此后,中日中学的李振英和冯运修相继考入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又吸收了北大学生叶于良,以及伪满汉奸郑孝胥的孙辈郑统万、郑昆仑等,抗团“燕京小组”逐步扩大为北平抗团,其重心在燕京大学。

1939年元旦当天,北平抗团就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刺杀周作人。

周作人,号知堂,生于1885年,浙江绍兴人。

周作人亦是大师级的人物,单以文学成就而论,现代史上没有几个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与哥哥鲁迅一样,周作人也是发蒙于私塾“三味书屋”(这大概是中国最出名的一个私塾了)。于1901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并在这里学通了英语。后弃武从文,与鲁迅一道东渡日本,学希腊语,再加上日语,所以周作人光外语就会三门,而且不光是能听会说那种,是可以翻译书的。

1909年,周作人与他在东京所住宿舍的服务员羽太信子结婚,由于树人、作人兄弟本就不富裕,为了省钱好让兄弟完婚,兄长树人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国工作。

回国以后,周作人于1918年被北大文学院聘为教授,并创办了东语系,自任系主任。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周作人成为北大“留平教授”之一。

抗战开始以后,北大、清华以及天津的南开大学内迁,先是在长沙组建了“临时大学”,后于1938年在云南组建了著名的西南联大。

问题是,学生没有牵累,说走就走,可教授们就不一样了,总有一些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走,再加上校舍,设备、图书,总不可能都搬走,于是,北大、清华两校,就在滞留北平的教授中挑选了一部分,每月发给50元“维持费”,并请他们负责管理校产。这部分人,就是所谓“留平教授”,其中北大是4位,清华则有7位。

周作人之所以留下,据他自己说,是由于家累沉重,“弟以系累甚重,(家中共有九人,虽然愚夫妇及小儿共只三人)未能去北平,现只以北京大学教授资格蛰居而已,别无一事也。”

周作人所说的九人,即他的母亲、鲁迅的前妻朱安;他本人、夫人羽太信子和儿子周丰一;加上羽太芳子和她的三个孩子。

按:羽太芳子,即羽太信子的妹妹、周建人的前妻。

1912年,羽太信子在绍兴生下儿子周丰一,于是,她的弟第羽太重九带着妹妹羽太芳子来绍兴,照顾月子。这样,芳子认识了周建人,后结为连理,这样等于是信子、芳子以姐妹而为妯娌。此后,芳子自然就留在了中国,并与周建人生了三个孩子,即周丰二、周丰三和女儿周鞠子。

1919年,鲁迅和周作人兄弟花了3500大洋共同买下了八道湾十一号院,并将母亲、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以及三弟周建人一家也接到北京。周建人经鲁迅介绍入北大哲学系旁听,次年即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其家眷则留在北京,由周作人供给。

至于鲁迅,则早在1923年8月,即因为“兄弟失和”而独自搬了出去,先租住砖塔胡同六十一号,此后又买下了阜成门内宫门口的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即“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那个地方(后辟为鲁迅纪念馆),直到1926年8月赴厦门大学任教,从此,鲁迅再未回过北京。

周作人要供养这么一大家子,要说经济紧张那是肯定的,不能轻易抛家舍业。不过,周的留平,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周的太太是日本人,周作人是不是会因此而觉得,日寇不会把他怎么样呢?

这就是咱们后人瞎猜了。

除了周作人,北大其他的三位教授都是因为身体原因,不宜长途跋涉而留下的。他们是明清史专家孟森(孟心史)先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大哥、音韵学专家马裕藻先生;以及中国现代数学的开山鼻祖冯祖苟先生。其中,孟森先生于1938年1月14日即去世。

尽管周作人的滞留北平,有其不得不如是的苦衷,然而,由于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人们对他还是表示了相当的关注。1937年8月23日,郭沫若在《国难声中怀知堂》一文中说:“现在在国难严重,飞机大炮的轰击之中,世间的系念虽然也就多是某某司令,某某抗敌将军,某某民族英雄,然而我自回国以来所时时怀念着的,却是北平苦雨斋中的我们的知堂。”

郭沫若还借着诗经《秦风•黄鸟》中的话说:“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知堂如真的可以飞到南边来,比如说像我这样的人,为了掉换他,就死上几千百个都是不算一回事的。”

对此,周作人的回答是:“请勿视留北诸人为李陵,却当作苏武看为宜。此意亦可以奉告别位关心我们的人。至于有人如何怀疑或误解殊不能知,亦无从一一解释也。”

然而,不久以后,周作人就做了一件他确实“无从解释”的事情。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4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4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