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昨日军统(369)

综合陈存仁听来的新闻、艾经武回忆赵理君的自述以及胡鄂公的报告。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即用于“赚开房门”的敲门砖——古物,三个人的叙述有所不同:

按陈存仁听来的新闻中说:“有一个最熟的掮客姓谢,那天早晨手捧着一只四五尺高的大花瓶,坐着汽车,伴同一个姓林的人,手中拿着一个楠木小盒。”

按艾经武所说:“赵即按照唐绍仪指定的时间携带两个古瓷瓶到唐之公馆。”

按胡鄂公所说:“假唐友谢志磐名刺谒唐,并携古物八件送唐。”

到底谁说的最准确呢?按说,赵理君是当事人,他还能不知道是什么吗?

错——说得最准确的,是陈存仁:“四五尺高的大花瓶”中,藏着一把斧头;“楠木小盒”中,放着“古物八件”。

而且,这“古物八件”后面,还有故事呢。

陈存仁说:“唐绍仪惨毙之后,日方着令租界警方全力出动调查侦缉,认为谢、林二人隐伏租界之内,非拘捕归案不可,何况当时惨案现场,还遗留着一盒用楠木盒子装的古玩。原来盒中的古玩,共有八件,其中一件还紧紧地握在唐绍仪手中,大约姓林的人见到唐氏已经倒在血泊之中,不免有些心慌,就匆匆离开现场,这盒东西,也就留在唐氏陈尸的室中。”

“这些古玩装在一个很精致的楠木盒中,盒盖上刻着四个大字,下款刻的是‘莫麓席氏珍藏’。警方得到这件东西,就召集几个古董商人来研究,问这盒东西的原主是谁。几个古董商人一看见这件东西,都面有难色,不发一言。后经警方再三追问,才有一人说出,莫麓即洞庭山的别称,席姓是洞庭山的大族。警方得到这线索,就传讯一位曾经做过银行买办的席某,这位席某年事已高,一点受不起惊吓,很痛快地说出来:‘看来这是席裕昌的东西。’于是警方接着就传讯席裕昌。”

“席裕昌以律师为业,家中十分富有,喜欢古玩,他家中的一切家私设备都是用楠木制成的,而且在苏州自建花园,规模不小。席大律师在上海本也有相当声誉,可是八一三战争之后,一因年事已高,二因业务清淡,所以就靠出售历年珍藏的古玩来度日。在唐氏命案的前几天,姓谢的古玩商人对他说:‘你的那盒翠玉八骏,我已经有了买主,现在我想拿去给他看看。’席裕昌认为谢某向来很有信用,所以就把这盒八骏交给他,后来报纸上一透露这件命案,席氏看到了,不但惊骇,而且大跳其脚,认为姓谢的定会带了这盒古玩逃逸无踪了。”

谁也想不到,这八件稀世珍宝,席氏居然能失而复得。陈存仁说:

一天,席裕昌正在愁眉不展之时,忽然警方来了四个人,传他到四马路总巡捕房去问话;他本来对捕房中人都很熟稔,但是这一天他也提心吊胆起来,怕牵涉自己头上。到了捕房,他承认这盒东西的确是他的,是由一位姓谢的古董掮客取去代为经销的,当时许多警探都很原谅他,唯有一个日籍警探不以为然,说:‘这是珍贵的东西,何以会轻易地落在别人手上?’席裕昌迫得没有办法,推说:‘这件古玩,并非上品,乃玻璃做的,价值不高,所以随便给姓谢的拿去。’日籍警官也看不出是真是假,竟被席裕昌这句话混过去了。后来席氏便把姓谢的店铺以及日常行踪一一告诉了警方,方才脱身。

“警方得到了席氏的资料,便大事搜索,但是四处搜寻,都不得要领,大约隔了十五天光景,席裕昌收到一封由香港发出的谢姓来信,笔迹很工整,词句很婉转,向席氏道歉。席裕昌得到这封信,即向警方报案,同时向警方申请发还这件古玩,其中有一个华籍捕头对他说:‘你申请发还,夜长梦多,不如另外仿制一盒,偷天换日,省事得多。’”

陈存仁说:“事前,席裕昌为了销售这件古玩,早已摄成许多相片,于是连夜请人依照相片雕刻同样的八骏,以假换真,才收回他所失去的原物,只是一只楠木盒子还留在捕房。”

在胡鄂公的报告中,他向孔祥熙建议说:“院座于唐逝世后如能专电慰问唐氏家族,或由中央明令褒恤,此亦怀柔反侧安慰唐氏家属之至意。是否有当,尚希我兄核酌后转呈院座裁夺。”

蒋介石采纳了胡的建议,10月5日,国民政府下令褒扬唐绍仪,拨给治丧费5千元,并将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以表示“政府笃念勋耆之至意”。

事情到此还没有完。案发当日,唐的家人即向法租界报案,称谢志磐带领刺客暗杀了唐绍仪。法租界当即发出通缉令,凡能揭发、检举、抓住刺客谢志磐的,赏3千元。

谢志磐不敢露面,于是找了个隐秘所在藏了起来。陈存仁说:“姓谢的人在最初一个月,始终匿居白克路(今凤阳路)一位老中医马寿民家的一间斗室之中,未离上海一步。马寿民即已故名医丁济万的舅父,他原本不认识姓谢的,这个小房间是由当时在上海办小型报的毛子佩承租,姓谢的来居住,也是由毛氏领去。”

按:著名文史学者郑逸梅曾说过:“毛子佩则报界前辈,主办《铁报》,为小型报中之铮铮者。晚应聘文史馆,与我为同馆。一九八九年冬,患癌遽卒。”

陈存仁回忆说:“毛对马寿民说:‘这人是写文章的,他预备在这里写一部书,你们每天只要供给一些茶水,吃的东西有人会按时送来。’马寿民年高龙钟,不以为意,就让他住下去。有一家包饭作天天将饭菜送到,他闭门独食,马氏家人始终不曾同他谈过话。住了一个多月之后,此人才一去无踪。隔了很久很久,连毛子佩也失踪了。”

陈存仁说:“直到抗战胜利后,毛子佩为了表示他的功绩,才把暗杀唐绍仪的经过透露出来,连香港发的那封信,也是预先布置好,由香港工作人员代为付邮的。”

看来,陈存仁之所以了解这么多内幕情况,原来多是听毛子佩说的。

再说谢志磐,自从刺杀唐绍仪后,终日疑神疑鬼。一通缉更完了,总感到有人在跟踪他,要替唐报仇。辗转回到重庆之后,谢竟然得了精神病。沈醉说:

“那是从上海逃到重庆的一个军统特务叫谢志盘,是军统大特务谢力公的弟弟。他是唐绍仪的亲戚,军统利用他和唐的关系将唐暗杀后,在逃出上海时神经上弄得太紧张,到重庆还是疑神疑鬼,整天坐在旅馆不敢出去。”

重庆卫戍总司令部负责重庆治安,听闻此事,遂派稽查处副处长王克全前来调查。

王克全,1906年生,江苏徐州人。

王克全是老资格的共产党员、也是工运专家,参加过“五卅运动”,后被派往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以后,王克全转入地下,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1931年1月7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克全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仅三个星期之后,王克全因参与罗章龙等人的活动被开除党籍。

不久后,王克全即投入特务处,一直在上海活动,后任上海区行动组副组长,与赵理君“搭班子”。

王克全亦是心狠手辣的人物。沈醉说:“抗战前,我在上海工作时,曾多次看到一个叛徒,利用他当过中共江苏省委和负责过组织工作等关系,整天逛马路,遇到他认识的地下党员便抓,抓到之后,他还亲自进行引诱劝说的罪恶勾当。有次他劝一个曾由他领导过的地下党员叛变,结果被痛骂一顿。他气得用手枪柄去击对方头部要害处,想一下打死对方,我连忙拦住,想再刑讯逼供,他还是狠狠地踢了对方几脚,直到把对方踢倒在地他才气愤愤地离开。”

上海沦陷之后,王克全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副处长。

王克全与谢志磐曾是上海区的同事,彼此很熟,谢志磐见王来查看,心想一定是来“杀人灭口”的,于是举枪就准备打王克全。

王克全是“行动专家”,岂是浪得虚名!立时掏枪反击,结果后发而先至,一枪将谢志磐击毙。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3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3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