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昨日军统(338)

这只看不见的手,很显然是戴笠的。至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戴先生”,究竟是在哪里指挥,是重庆、是香港、还是在安南的什么地方,或许就在河内,谁也搞不清楚。

据王方南说,戴笠的“指挥中心”就设在香港,“戴笠就住在香港亲自指挥部署刺汪行动,直到4月,河内刺汪事件发生后才返回重庆。”

另据陈恭澍回忆,在他奉命监视汪精卫期间,曾经接到戴的电报:“日内即来河内一晤”,“嘱为安置下榻之处,并指定方炳西兄前去接他。这一次依然保持故有的作风,绝不说明他是为什么而来。炳西兄按时接机,直等到所有的旅客都走光了,也不见戴先生踪迹,想必是不来了,等到下午,有电报到,知照改期,何日成行,另电奉告。”

对此,陈恭澍说:“我倒很盼望戴先生能来一趟,停留一两天,再回去,有些困难,也好当面说明谋个解决之道;可是我也不希望他耽搁得太久,那样,我也不好受。如此电报往返,白张罗了好多天,结果仍以不能分身而没有来。”

对于戴笠的行踪,陈恭澍是有所怀疑的,他后来回忆说:“此后,(戴笠)几次说来,都因无法抽身而不果来,一直到汪案结束,再也没有在河内见到他。回头仔细想想,说不定他又来过,如果真来过,那么为什么不通知我,当然理由多多,又何况他的行径一向难以捉摸。”

综合各种资料分析,戴笠与陈恭澍、王鲁翘二人分手之后,一定曾经又到过河内,甚至有可能待的时间还比较长,否则,很难想象,戴笠在重庆或香港,通过电报“遥控”,能达到那种“如臂使指”的效果。

戴老板没有见到,戴老板派来的人员,倒是一拨接着一拨赶到河内,看架势,大有山雨欲来的意思。

继余乐醒、岑家焯之后,第二批又派来三个人。

一个叫余鉴声,杭训班学员出身,与王鲁翘是同班同学,据陈恭澍说,此后王、余俩人又成为了连襟。陈对余的印象很好,他说:“他(指余鉴声)是属于内向型的人,沉默寡言,性情温和,待人接物,风度绝佳,很容易相处,如果在小团体中有这么一个人,是最能发生调和作用的了。他很少表示意见,可是一旦有所主张,就相当执着,不肯轻易改变。我很喜欢像这样的人,我也特别尊重他的意见。”

另外两个人,都曾经是陈恭澍的老部下,一个是张逢义,山东人,军校七期毕业生。

张与白世维既是同乡又是同期同学,当白刺杀张敬尧之后,特务处批准北平站成立行动组,由白世维负责,张逢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北平站的。但为时不久,因陈恭澍荒唐透顶的“绑架”事件,北平站被改组,张调回特务处本部工作,此次是从重庆抽调出来,派到河内的。

张逢义也是专搞行动的,陈恭澍说:“我对他太了解了,有勇有种,浑身是胆,用枪比动笔尤为擅长,顺着他怎样都可以,惹翻了他可就不好收拾了,因为他有一股倔脾气,要好久好久才会和平下去。”

相比于前两个人,第三个人的到来,令陈恭澍极为不爽,这个人叫做唐英杰。陈恭澍说:“唐英杰,又名张效良,四川籍,算得上传奇人物,惟独不够气派。我在天津任站长时,他一度派到天津协助行动工作,不但没有什么表现,却闹了不少笑话。”

那是1936年,即陈刚刚结束“禁闭”,回到北方当天津站站长的时候。当时天津站还是一个很小的单位,除了书记曾澈以外,就是一个情报员张奉馨、一个会计王孟博,还有一个“内交通员”。另外还有一部电台,设在“站部”以外。

因此,陈到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将原来北平站的老部下白世维和王文二人调到天津站。陈说:“上级接纳所请,不仅派白世维、王文回津,还增派了一位化名叫唐英杰的人。”

陈恭澍说:“(唐英杰)什么出身、学历如何都一无查考。廿五年,他三十多岁,身材矮小,貌不惊人。”

“貌不惊人”的唐英杰,却是一位武功高手。

军统当中,不少人有国术功夫,像前面说过的文强,不光“文“强,动手也不吝,堪称文武双全;像经济专家邓葆光,看上去文质彬彬,却是太极高手;沈醉则正相反,硬桥硬马,练的是外家功夫;当然,还有高手中的高手、武术教官金民杰。

金民杰是吉林人,朝鲜族,其人有两项绝招。一是擒拿,招招拿人关节,凭着这一手,金民杰吃遍军统几乎所有的训练班。

按:军统办了那么多的特训班,只有两位教官是雷打不动的,其一就是金民杰,另一个是摄影教官、军统的“官方”摄影师王文钊。

在临澧特训班中,沈醉也教过武术,而且他跟金民杰俩人还弄死过一个学员。沈醉回忆说:

“我还记得有个叫严燮的学生,因在上擒拿课时和教官金民杰故意为难,被金下毒手,在要害处猛击一下造成内伤。但他仍不服气,以后在我讲课时,他又自告奋勇要求和我试一下。我早防到他,在表演时,趁他用尽全力想把我摔倒时,也照样给了他一次猛击。经过这两次以后,严燮被弄得重伤不治,不久,加上别的病发作便一命呜呼了。”

学员在受训期间居然死于非命,戴笠大发雷霆,在第一次对临训班的“视察”中,曾经痛骂余乐醒等人。

金民杰的第二个绝招,是传说中的“点穴”。在戴笠第二次视察临训班时,恰好第一期学员毕业,于是特地组织了一次同乐晚会,一方面表示对“主任”到来的欢迎,同时也有“汇报演出”的意思,从教官到学员,都准备了许多节目。此后,“文艺汇演”就成了无论哪个特训班的惯例,只要戴笠来视察,必得准备这么一台“晚会”。

按:凡戴笠到哪里视察,大家必须做好的是三件事:

第一是大扫除。戴笠有“洁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稍有不干净、不整洁,就要痛骂,搞得大家只恨不能把地面翻个“底儿朝天”。

第二是大会餐,与民同乐,这倒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时值抗战,物力艰难,借着视察,让大家打打“牙祭”,也是好事。同时,戴笠也要借着聚餐,考察一下“师生关系”。某次,戴笠发现一个女生队长,可能是平日里生活比较“精致”一点,拿了一只自己的“细瓷”碗来用餐(相当于我们今天自带饭盆到食堂吃饭),很不高兴,当下板起脸来质问:“我的学生可以用粗瓷碗吃饭,你为什么要用细瓷碗?”

第三就是文艺汇演,到后来成为戴笠考核训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大家无不卖力,据说有的班能排出整场的话剧来演出。

既然是“文艺汇演”,自然以文艺节目为主,唱唱歌、跳跳舞,金民杰的“节目”,却颇为“别开生面”。沈醉说:

“他把一个名叫金刚的十多岁的小勤务兵带到台上,只用手腕夹住咽喉,几秒钟内便立刻晕了过去,人事不知。紧接着,经他在背后一拍,金刚又活了转来。在场观众都为这项表演喝彩。”

出人意料的是,对金民杰的“精彩”表演,戴笠却极不满意,当即“指示“:“不能以此作为文娱表演。”沈醉说:“因此有些特务原来准备的类似节目便不敢再搬出来,否则会成为一次特务的比武会。”

事后,沈醉曾当面向戴笠“请教”,戴笠说:“像这种对付敌人的手段,应当是守秘密的,怎么能拿出来当众表演。”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3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3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