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昨日军统(333)

就在谷正鼎离开河内的几乎同时,汪精卫召回了香港的高宗武。

自从1938年6月蒋介石被蒋介石斥为“混蛋”之后,高宗武一直在香港,只是中间去了一趟上海,作为梅思平的谈判“副使”参与了“重光堂会谈”。也就是说,这位第一个促使汪精卫“出山”搞“和平运动”的策动者,已经半年多没有见到过汪精卫了。

当然,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高宗武回忆说:“我在香港的时候,汪精卫还在重庆为出走越南的计划踌躇不决。他发电报询问我的意见。虽然我曾经帮助他和近卫公爵沟通,我仅仅回答:‘我不能建议你做什么。’”

如果高宗武说的是实话,那么,他的态度是极不正常的——高是参加过“重光堂会谈”的,现在,对于汪根据会谈结果而必须进行的“出走”,居然持如此消极的态度,不知道汪精卫在当时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

高宗武回忆说:“汪和一批人到达河内两三天之后,由于河内的电讯设备简陋,汪夫人和三个人带着一篇准备发表的电报稿到了香港。电报正文发给国民党党部和中华民国政府,副本发给香港、上海和重庆的报纸。汪亲笔起草这封电报稿,严格交代不可增删一个字。”

与顾孟余一样,高宗武也曾经对这两份文件产生异议,他说:“由于我不在河内,没有参与电报拟稿,但我非常不喜欢这篇电稿。电文中完全没有要求日本作出任何具体承诺。譬如说,汪应该要求近卫就战后日军撤兵的模糊允诺,给予具有确切撤兵日期的承诺。我们打电报给汪,请他就电文再作考虑,但是汪坚持电文一字不改,迳行发出。”

高宗武说:“发出电报后的主要后果为:(一)汪立即被国民党开除党籍,造成汪对蒋的痛恨;(二)连汪的和平运动同情者都批评那封电报。汪获得民众支持的希望彻底破灭。”

根据汪精卫的要求,2月1日,高宗武来到河内。高宗武说:“此时的汪,一条腿上了石膏。原来他走路不小心跌倒,造成轻微骨折。他显得非常忧郁。”

此时的汪精卫,刚刚送走谷正鼎,“中央”还没有把事情做绝。目前的汪精卫,还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去欧洲“喝鸡汤”,这也是蒋介石最希望他走的路。对蒋而言,汪已成“死老虎”,从他发出“艳电”那天起,汪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放他去欧洲,让他“写写文章,发发电报”,正好示人以宽厚,可谓惠而不费。对汪而言,如果立刻离开河内,远离“是非之地”,也算没有糊涂到家,悬崖勒马、“幡然悔悟”,日后,也许大家还有见面的余地。

二是跟着日本人,“一条道走到黑”。果真如此,对抗日大局、对汪本人都没有任何好处。因此蒋介石特地警告汪精卫:“不要在上海、南京另搞组织,免得被敌人所利用,造成严重后果。”

第一条路,汪精卫显然不想走,事实上亦不能走。对于汪精卫这种身份地位的人来说,不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做了,就没有后悔那一说。否则,丢了“革命元勋”的光荣历史、丢了国民党副总裁,跑出来搞“和平运动”,给别人骂一顿又缩回去了,岂非“唾面自干”!不是吃饱了撑的?

既然第一条路不想走,那么就要考虑第二条路,问题是不知道日本人什么态度,“重光堂密约”谈好了的事都能推翻,近卫也下台了,政府又左右不了军方,谁知道这些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现在汪精卫最想知道的,就是日本人的“真正态度”。因此,见到高宗武,汪精卫问他最多的,就是:“我能相信日本人吗?”对此,高宗武每一次都回答他:“他们说的东西只有四成可信。”据高宗武回忆,有一段时间,汪精卫甚至打算自己去一趟日本。

汪精卫去日本,显然不现实,那么很显然,只有高宗武替他去。高回忆说:“汪坚持我去一趟东京,我无法拒绝。他当外交部长时我是他的部属;过去数年来我一直是他的日本事务顾问;他待我极好。再者,我是他的七位亲信中唯一能够做这件事的人,我深知我绝不会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困难。”

另外,汪精卫对高宗武的依赖,语言是一大方面,虽然汪本人就是留日的、周佛海也是留日的,但他们的日语,仅仅停留在日常会话的程度,谈正事是不行的。高宗武说:

“不错,汪曾经在日本留学,但委员长和其他政府高官也曾受过日本教育。汪在日本时曾参与推翻满清的活动,因此不可能专心读书。事实上汪读日文不灵光,会话仅限于一般吃饭喝酒的废话,别人说的倒还能领会一些。他当外交部长跟日本人谈话的时候,我经常是他的日语泽员。”

据日本方面的情报称:“高宗武于二月一日到达河内。从一日至五日,每天以七、八小时进行讨论。”讨论的核心是“汪本人应不应该出山拯救国家和民族”。

最终,汪精卫与高宗武筹划出三个“协商方案”:

“第一方案,日本和蒋介石妥协,本案对收拾时局最宜,只要日本承认便可。本人和蒋介石虽然在政治上不能共事,但个人将尽最大的努力促成之。”

“第二方案,以王克敏、梁鸿志、吴佩孚及其他实力派负责中国之统一,如果认为可以,自己则以在野之身积极加以援助。”

按:上述两个方案中,“本人”、“个人”、“自己”均为汪精卫自称。另外,在这两个方案中,由于汪均处于从属地位,因而极简略。

“第三方案,如果日方认为以汪兆铭为收拾时局之最恰当之人,则以下列条件作为方针加以妥善处理:”

以下一共包括五个步骤,有些规定相当详细,如:

“组织反共救国同盟会。再建民族国家的政治运动和重新建设军事,全部由同盟会予以实行。军事建设的目标是十二个师。师的编制由过去的部队重新编成。”

“日本军迫近西安、宜昌、南宁时,再次发表声明。声明的重点是:过去的声明是采取对蒋介石建议和平的形式,相反地,这次的声明,汪毅然声明自己愿当收拾时局、实现和平的负责人(时间要看日本军的作战情况,四月中旬或五月前后)。”

“中央政府的建立:以‘双十节’为期,在南京组织新‘国民政府’,同时解散同盟会。马上取消‘临时’、‘维新’两政府,其人员吸收在新中央政府机构中。”

“以平等、对等为前提,和日、满密切提携,即具体实现日、满、华共同体。”

至于“汪今后的行动”,方案称:“现在仍住原地,南京建立政府时,将乘军舰进南京。”

另外,高宗武回忆说:“汪要我带几封信给日本领导人物。他在信中说,过去日本经常食言,逼使中国人决定为国家的生存奋起反抗。然而,如果日本真的想改变政策,为何两国不能找出一条出路?”

按:这些人包括:首相平沼骐一郎、前首相近卫文磨、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外务大臣有田八郎。

对此,高宗武认为:“汪写这些信,内心的确相信他是为了中国和日本的最高利益,因为他不能使自己摆脱在中国彻底毁灭之前,两国还有可能恢复和平关系的期待。”

最后,汪精卫与高宗武约定,在得到高的确切回复之前,“他不会有所行动”。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34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34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