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重贴——淞沪抗战与“忠义救国军”的形成(三十一)

阮清源、管容德等人收编的对象,包括两个后来的传奇人物,一个是丁锡山、另一个叫黄八妹。

丁锡山,亦名丁锡三,1906年生,上海奉贤县人。

丁锡山上学不多,仅读过初小,此后即到上海做司机谋生,抗战开始时,丁因绑架勒索被捕,押在监狱。其时,正好文强他们的勘测小组路过奉贤。据文强回忆:

“在调查勘测途中,还发现太湖湖盗首领丁锡山其人,因杀人案被囚于奉贤县监狱,判处死刑,尚未执行。同时又了解到太湖湖盗中有一股最剽悍的(数百人)唯有丁锡山可以收服。经我们建议,获得批准,由杜镛出面保释,命其待罪图功,将湖盗收编,由丁统率用于抗战杀敌。于是海匪湖盗纷纷投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丁出狱以后,果然顺利收编了前述的“太湖湖盗”,并接受了“苏浙行动委员会浦东游击总队”的番号,成为“别动队”的组成部分。

上海沦陷以后,1937年11月,汉奸李天民组织“维持会”,将丁锡山部收为“浦左警卫队”,这样,与当年“冀东保安队”的张庆余一样,丁锡山部成为汉奸武装。

为时不久,阮清源、管容德部重回江浙一带,将丁锡山,还有太湖、浦东周边,与丁类似的土匪马柏生、张阿六等等收编。

黄八妹,1906年生,本名黄百器,上海金山人。

黄八妹这个女人不得了,15岁就开始和盐警、税务勾在一起,与私盐贩子干走私的买卖,后来干脆直接当了土匪,据说黄枪法极好,当年曾号称“双枪黄八妹”,令人闻风丧胆。

抗战爆发后,黄八妹组织了300多人,参加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任中队长。沪战失败以后,黄部流落到平湖一带,后又被阮清源、管容德等收编。

到1938年4月底,以原有的两个教导团为基础,戴笠编成了五个支队,一万多人,基本上恢复了“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的组织架构和规模。

1938年5月,奉军委会命令,“别动队”改名为“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设在汉口。

关于“忠义救国军”这个名字,戴笠曾与文强谈起,因为其成员多为帮会人员,对他们来说,传统的忠义思想比对“国民革命”、“三民主义”更容易理解接受。

“忠义救国军”由戴笠任总指挥,俞作柏为副总指挥。其时,军统局已经成立,戴笠忙得团团转,自然不可能把精力放在这边,因此,实际的责任都由俞作柏承担。

俞作柏是桂军“宿将”了,当年响应过辛亥革命,参加过“讨袁”,当过省府主席,这样的老资格,怎么会跑来趟戴笠的“浑水”?

此事说来话长。

俞作柏,1889年生,广西北流县人。

俞作柏毕业于桂林师范学堂,与白崇禧是同学。武昌首义时,22岁的俞作柏,作为广西学生军来到武汉,后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此后,俞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与白崇禧再度成为同学,其时,同期的广西人还有黄绍竑、夏威等人。

袁世凯称帝时,俞曾与同学离校参军讨袁,并因此而推迟了一个学期毕业。此后,俞曾短时期的进入东北军,后即返回南方,到广东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部直属连当了一个排长。

也是在这个时候,俞作柏结识了日后的“广西王”——李宗仁,其时,李在林虎手下当营长。据桂系将领张任民说:

“民国十年因陆荣廷攻粤失败,林虎残部循南路退回广西,其时桂局纷乱,新旧势力,各自为政,李宗仁在‘时势造英雄’局面下,率领林虎所部一股武力驻防郁林,维持地方秩序,是时俞氏亦纠合了地方上民枪约二三百枝,投向李宗仁,充任统领。”

按:张任民,1890年生,广西柳江县人。

张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生。1923年参加黄绍竑的广西讨贼军,任总参议。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总参议,曾参加北伐。

此后不久,黄绍竑、白崇禧都投到了李的周围,李宗仁遂将俞作柏部划给黄绍竑,并将俞提拔为团长。

据说俞作柏是个“脑后见腮”的品相,在相学上,即“脑后有反骨”。当年吴鼎昌从国外回来,托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去见袁世凯。事后,袁世凯说:“此人脑后见腮,我不敢用。”

因此,李宗仁虽然用了俞作柏,但他对俞的印象并不好。某次,李宗仁曾对张任民说:“老俞这人阴险得很,从前他当排长时,有一次在剿匪战中,他因升官心切,竟在火线上从后面发弹击毙其连长,当剿匪完毕,我一时不察,即以他升任连长以补其缺。事后从目击此举的某班长口中露出这消息,我为之骇然,不过不便明言,心里知道就算了。”

此后,李宗仁部改称“定桂军”,黄绍竑部则称“讨贼军”,双方约定,统一广西之后,拥李宗仁为首,这是1923年11月的事。张任民回忆说:“这时候的广西,李宗仁和黄绍竑在东南,沈鸿英在东北,陆荣廷拥有中、西、北广大区域,成为鼎足三分的局面,各抱统一全省的念头。十三年夏,陆、沈相持于桂林,给李、黄以乘虚袭邕的机会,李部改称定桂军,和黄部讨贼军合组联军,水陆并进,六月二十五日不战而得南宁。”

这个时候,俞作柏又跳出来了,其时,俞在黄绍竑手下,已经升为纵队司令。白崇禧回忆说:

“当讨贼、定桂两军合作时,有个协议是打下南宁后推定桂军首领李德邻为共同首领,而以讨贼军首领黄绍竑为副,及打下南宁后,讨贼军扩展结果反比定桂军大,俞作柏竟往说黄绍竑要解决李及其部队钟祖培等纵队。我知此事立即见黄问:‘有这等事?’黄说:‘我不信他的。’我说:‘绝不能做,一做我先走。这不成样,洪杨之役就是由于自相残杀而失败的,今天刚到南宁就不识大义,还有何前途可言?’这件事很多人知道的,后来还是照预定选李做领袖。”

听了白崇禧的话,黄绍竑即召集讨贼、定桂两军高级将领会餐,要把话讲清楚。当时在场的黃旭初曾回忆过宴会的情景:

“席间,黄起立发言,声明组织‘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并说明他原是李德公的部将,前次由容县开往梧州自成一军,是一时的权宜策略,今番组织联军总指挥部,不过是归还建制,重新服从德公的领导。所以他以部属资格推戴德公为总指挥,他任副总指挥,绝对服从德公的命令。他说完后,举杯率在席全体将领起立向李敬酒,大家共干一杯。”

大家喝了酒,黄举起酒杯说:“今后我辈将领,誓当一心一德,服从李总指挥之领导,如有口是心非、三心两意者,当如此杯!”说罢,黄即将手中的酒杯摔得粉碎,张任民说,当时“全场肃静,气氛庄穆”。

听了黄的话,李宗仁站起来说:“八桂人民乃至全国同胞,多少年来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内有军阀的混战,解人民于倒悬,救国族于危亡,我辈青年军人责无旁贷。今我袍泽既上下一心,当矢勤矢勇,以救国救民为职志。而复兴国家民族,当从统一广西开始,革命大业,肇基于此,本人不揣德薄,愿同诸君悉力以赴。”

次日,“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广西就此统一。

黃旭初说:“这是一幕俞作柏编好而未能演出的怪剧。”

按:黄旭初,1892年生,广西容县人。

黄旭初与李宗仁是广西陆军速成学校的同学,1914年毕业后,黄被选送北京中国陆军大学。后回广西,从此终生追随李宗仁,李部被改编为“定桂军”之后,以黄旭初为参谋长。

日后,与李宗仁一样,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三人,都成为广西的风云人物,遂并称为“一白二黄”。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3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3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