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重贴——淞沪抗战与“忠义救国军”的形成(十六)

到10月30日,经过四个昼夜的战斗,“统帅部”认为,四行仓库的坚守,已经达成了相应的战略目的,开始考虑撤守。

其时,张柏亭“奉派在法租界某地,负责与孤军联络”。他说:“八百壮士奋守四行仓库,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不但振起全国民心,更因为上海是国际都市,在沪外邦人士均身历目睹,投过外国记者们的报导,一时轰动全世界。友邦人士对八百壮士,一致寄予无限的崇敬与同情,各国使节团曾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基于人道立场,下令孤军撤离,同时很多外籍妇女代表,也向蒋夫人作同样的要求。”

张柏亭说:“四行仓库四周东、北、西三面环敌,唯一可以撤离的路线,只有越苏州河通过租界,到沪西归队;但是要在战斗进行中,如何脱离?以及如何通过租界?一连串细节,都需商榷。”

负责“商榷”的,有上海市市长俞鸿钧、上海淞沪警备司令杨虎、88师副师长冯胜法以及张柏亭。

张柏亭也是日本“陆士”毕业生,与杨虎是先后同学,于是他先与杨“计较”一番。杨说:“公共租界外国驻军由英军司令斯马莱特(gen.smoolet)统一指挥,四行对河的驻守也由英军担任,此事先须与斯马莱特交换意见。”遂“相约在下午二时到杨私邸会谈”

会谈一开始,斯马莱特先是用“生硬的上海话”说了一句:“八十八师刮刮叫,顶好!”

杨虎随即说:“最高统帅已有命令,接纳友邦人士善意,命令四行孤军立即撤退,但其如何行动,涉及租界关系,特须得到英军的合作协助,特请各位来商谈一切。”

俞鸿钧说:“斯马莱特将军知道此事吗?”

斯马莱特“微笑”这说:“我的部队与贵师官兵,数月来隔河相望,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四行守军撤离时,我当全力支持负责掩护,但不知你们要我怎么做?”

张柏亭接过来说:“目前日军正在四行周边,向我孤军围攻,撤离的唯一路线,只有越过苏州河经由租界到沪西归队,首先要通过贵军警戒线,行动程序必须密切协定;再则,日军在国庆路方向,设有机枪阵地并有探照灯,封锁着四行后门的北西藏路,行动时须得贵军掩护,方能顺利通过;还有,通过租界时,须有相当交通工具,应请准备提供!”

此时,冯圣法特别强调了一句:“孤军撤离绝不是战败退却,或者逃跑遁走,而是应友邦人士的请求奉命撤离,此点须请斯马莱特将军特别了解!”

据张柏亭回忆,此时,“斯马莱特站起来,走到杨(指杨虎)身边拍拍肩膀”,说:“你们放心!杨司令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你们信不过我,应该相信杨司令。”

此后,双方“商谈了些撤离的程序,以及有关细节,诸如彼此的联络方式,对日军机枪阵地及探照灯的制压等问题”。

张柏亭说,“杨又叮嘱俞鸿钧,有关外交事项的一切,由他负起完全责任,俞表示可顺利解决。”

经向孙元良汇报,当晚,张柏亭打电话给谢晋元,向他下达了撤离四行仓库的决定。

令张十分意外的是,撤退的决定,遭到了谢晋元部的激烈抵制。

张柏亭回忆说,当时,“谢同志似乎极感惊异,也非常激动”,说:“全体壮士早已立下遗嘱,相誓与四行最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请参谋长报告师长,转请委员长成全我们!”

前面说过,谢晋元、上官志标、杨瑞符及全营官兵,都是写了绝命书的,从进了四行仓库,就没打算活着出去,这会儿不明不白地让他们撤出战场,如何心甘!

杨瑞符后来回忆说:“晚十二时许,奉本师副师长冯转来最高领袖命令:‘着于本晚十二时经过英租界退出四行仓库’。这时我想本营尚有轻重机关检弹药四万泉发,有手榴弹、追击炮弹四百余颗,且已完成最坚固之工事,如无命令撤退,决可为我闸北领土流最后一滴血,至若干周以后。”

张柏亭说:“我与冯副师长轮番开导,谢团附与上官团附及杨营长也交替接话,态度十分坚决,在电话中隐约可以体味到,激动得‘声泪俱下’的情状。”

眼看无法说服谢晋元,张柏亭只得在电话中“以坚定的语气告诉谢团附”:“你们成仁取义的决心,固然十分钦佩,但这是最高统帅的命令,我是命令的传达者,军人应以服从为天职,打日本鬼子的机会非此一时,今后可能还有比奋守四行仓库更重要的使命,待你们去担当!如果你们违抗命令,那你们的勇敢与牺牲,成为匹夫之勇而无意义了!”

陈德松回忆说:“当时全团官兵一致表示.愿与仓库共存亡,同敌人拼到底。后经上级再三电令,谢团长和工部局几次交涉,才决定撤退。”

张柏亭说:“谢晋元团附终于顾全大体,接受命令,于是我将和英军协定的事项告诉他,今晚午夜后开始行动,由英军压制鬼子探照灯与机关枪,探照灯击毁后迅速冲过北西藏路,由新垃圾桥进入租界,军运沪西归队。”

此时,已经是30日的深夜。

杨瑞符回忆说,听了上级的命令,“只得忍痛与我闸北阵地暂别,当即同谢团附商撤退办法。”

杨瑞符说:“为减少牺牲,随即集合各连长面示各连官兵一律武装起来,所有武器弹药,工作器具,均须佩带齐全进入原阵地,以备敌寇向我总攻。但未说明撤退消息。待各连准备完备后,我当即决定撤退部署如左:(一)命第一连派兵一排,附重机枪一挺,由排长杨得余率领为收容部队,掩护我军经西藏路向苠租界撤退;(二)伤兵先行暗自退出;(三)谢团附率领机关枪连及第一连之一部份按次撤退,并向英租界交涉撤退租界后之善后事宜;(四)二、三连在最后撤退;(五)我在二连之排尾、三连之先头随队退出。”

30日当夜,郑侠飞目睹了八百壮士撤退的全过程。

自派到“西藏路桥北堍碉堡”之后,郑一直在这里当翻译。据郑回忆:“下午3时,发现苏州河里有两艘汽艇,向西藏路桥驶来,船上悬挂日本国旗,载着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汽艇穿过浙江路桥、临近西藏路桥东侧时,原来停泊在那里的中国小木船上的船民知道敌军是去进攻四行仓库的,他们出于爱国热忱,不约而同地把小木船从四面八方集中起来,堵塞了河面,使日本汽艇无法前进。这时,四行仓库里的战士,从小烟纸店楼上的窗口里喊我(他们早从窗口看出我是英军的翻译人员,喊我翻译官),叫我告诉英军,不让日本汽艇开过来,如果汽艇驶到西藏路桥,800壮士就要用机关枪扫射,不管什么租界不租界,后果应由英军负责。我把这些话告诉了小队长,小队长立即离开碉堡到中国银行仓库队部去请示。后来,日艇先后退去,中日双方都未开枪。”

此事,杨瑞符在回忆中亦曾提及,他说:“敌寇见我抗战精神不可轻侮,自觉进攻乏术,乃派武装小艇两艘,满载海军陆战队,由黄浦江驶入苏州词老闸桥,企图封锁我军与租界之交通线。这时租界内之民众,很关心的送了一张地图给我们,并指示老闸桥之位置,足见民众爱护我军之热忱。但我军全体官兵,始终以沉着镇静之态度,严阵以待。结果敌之海军在英驻军当局的交涉之下,自知理曲,快快而退。”

到下午5点多种的时候,驻守碉堡的英军小队长对郑侠飞说:“请你告诉800壮士,我们英军要撤退了。”

郑问:“为什么?”

对方说:“下午7时,日军要开始总攻。”

郑回忆说:“我把此事告诉烟纸店楼上的孤军。大约隔了十分钟,孤军又叫我,要我告诉英军”:“如果英军撤退,那么不管碉堡铁门上锁不上锁,中国军队就要占领碉堡.他们什么时候走,我们就什么时候占领,要英军立即以行动来答复。”

此时的郑侠飞还不知道,英军配合八百孤军撤退的“程序”,已经在执行中了。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3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3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