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闲话“军统”(313)

1936年4月22日,蒋介石到达昆明视察。

当天,戴笠带着张毓中等人为蒋介石“先遣”。张说:“当时戴先生已崭露头角,深获领袖信任,依我们猜测,他这次半公开的到政治敏感的云南去露面,一定负有重大的政治使命。戴先生一上飞机,就显得十分疲倦,坐下以后,马上蜷卧大睡,显然他为了这次昆明之行,日思夜虑,身心劳累不堪。而这次的飞行一路颠簸,戴先生在飞机上,一定和我们一样的难受与不舒服。但他一到昆明机场,就消失不见了,不但当时没人注意到他,就是第二天的报纸,也没刊登任何有关他的消息,戴先生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诡秘啊!”

蒋介石的专机,预定当天下午两点到达,结果龙云率手下文武等到三点多钟,依然不见飞机的影子,张毓中说:“早早在机场恭候迎接的云南省主席龙云,与他的高级政要等二十多人,不时地翘首仰望,引颈企盼。有关人员更一再地向贵阳机场联络,证实领袖座机,已于预定时间,掠过贵阳上空,而现在迟迟不见飞机踪影,怎不叫人担心着急?”

“下午三时半左右,座机终于远远地出现在昆明机场上空,冉冉盘旋而下。在机场恭候已久、惴惴不安、为领袖安全担忧的文武百宫,马上转忧为喜,情不自禁的热烈鼓掌,历久不止。接着飞机熄火,机门打开,扶梯放下,龙主席立刻率文武百官走近扶梯,前去欢迎,想不到,领袖竟迟迟不出机门。”

等了十多分钟,老蒋终于“面带倦容”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一边和龙云等握手,一面表示歉意地说:“飞机飞偏了方向,飞到了大理上空,才知道飞过了昆明,耽搁了很多时间,使各位在机场久候,实在抱歉;又因飞机受到季风影响,摇摆得厉害,心头很不舒服,想不到在飞机落地时,呕吐了起来,再让各位久等,直不好意思。”

寒暄毕,老蒋坐上龙云的专车,绝尘而去,张毓中“随扈”,他说:“这黑色座车车型巧小,外表看来,一点也不豪华;但车内坐垫,全是黄色锦缎,绣有颜色鲜丽、神态生动的双龙,帝王色彩极为浓厚。”

在云南,龙云基本上相当于皇帝,本就排场极大。这次“领袖”来了,龙更是做足了文章,让老蒋见识见识他的威风:“一出机场大门的牌楼,就看见龙主席的亲信警卫部队,番号为‘护卫团’的队伍,整齐的排成分列横队,沿着马路两旁,耀武扬威的恭迎领袖。这是一支采法国式装备和训练的队伍,在队伍最前面,陈列着精良的武器,大有展示强大武力的意味。沿途武装警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密的管制交通,断绝任何车辆和闲杂行人的往来。最令人注目的是两排精悍的马队。人人肩挂马枪,背负斩刀,骑在矮小壮健、云南著名的‘谷马’之上,快步奔腾,分别在座车前后左右,担任卫护,威风凛凛,杀气腾腾,阵势壮观,确有镇慑作用。专制时代的作风,在昆明处处可见,令人十分惊异。”

张毓中说:“这次来昆明,领袖的武装卫士一个也没带来,随侍领袖负责警卫的只有便衣官员二十多人,警卫力量,实在十分薄弱。我特务组,仅陈善周副组长和我两人而已,因此除了随从、先遣和情报之搜集外,我们还作夜间轮值巡逻。”

老蒋住在五华山,龙云给所有来云南的中央人员都发了一块金牌,作为出入证,张毓中说:“这些金牌原为重要将官所佩用,每次进出大门,一小队的卫兵,就一面列队持枪敬礼,一面大喊:‘将官进出府!’直是官僚排场十足,封建的味道相当浓厚。我当时是陆军上尉,受此待遇,受宠若惊,好不自在,只有尽量避大门而走小路了。”

就在老蒋到达昆明的当晚,戴笠来找张毓中,对他说:“现在有一个很简单但极重要的工作,交你办理,那就是要你担任昆明叶文昭、姜毅英秘密电台的交通。”

对于地下工作而言,交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并不像字面上反映得那么简单,好像只是送个信而已。张毓中说:“所谓‘交通’,在情报工作上,是负有‘传递’、‘供应’、‘联络’和‘经费支持’等之任务,必须极秘密地进行。在情报史上,因‘父通’事故,造成惨败和重大牺牲的案件,屡见不鲜。因此担任‘父通’的人,一定要忠贞、机智、沉着、大胆、细心,更要有牺牲小我,宁死不屈的精神,才能达成使命和护卫全体同志的安全。因我是正式的侍从人员,带有将官的金牌,叶、姜两人,又是我同班好友,来往起来。理所当然,应当不会被注意或怀疑。”

叶、姜二人住在离五华山官邸不远的一个高级住宅区,张毓中说:“相见的那刹那,大家都惊喜得跳了起来,他们身体壮健,精神奕奕,一点也没有改变。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之下,他乡遇故知,那种喜悦与快乐真难以形容。到底我们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很快的就冷静了下来,在我说明来意后,大家就十分理智的研商种种可能的情况,以及应对的办法。”

张毓中回忆说,有一次他去取文件,当时叶文昭正在电台上发报,姜毅英与张闲谈时,“竟情不自禁的靠在我右肩,失声痛哭”。

张毓中说:“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使我手足无措,惊异非常,我想她内心一定有许多沉重的苦痛和委屈,就让她靠在我肩上,痛痛快快的大哭了一阵。果然没多久,她很快的恢复了常态,若无其事的,和我东南西北的畅谈起来。”

姜毅英的表现,其实并不奇怪。所有的“潜伏”人员,由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时间长了,难保不会出现这种精神近乎崩溃、情绪突然爆发的情形。张毓中说:

“姜毅英是坚强自负的新女性,有巾帼英雄之志,鹏程万里之心。因她是江山人,毕业于杭州杭高后就受到戴先生之赏识,被选到浙江警校特训班受训。但自出道以来,为时势之所逼,肩负起紧急重大之使命,先和叶文昭同学,用工作夫妻名义,潜伏于厦门,后建秘密电台于昆明。就工作而言,固多有贡献,但就个人而言,深受工作危险之威胁,备尝生活之单调苦闷,偶尔引起情绪的不稳定,势所难免,尤其对一个雄心勃勃的女青年,她的感受一定特别的强烈。”

所以说不是随随便便那一个人都能够当特工人员的,尤其是长期以两种面孔出现的“地工”,如果神经类型不是极度的坚强,搞不好真的要精神分裂。

晚年的陈恭澍曾经说过:“我这一辈子,大半生活在惊涛骇浪之中。虽然积年累月,不分昼夜的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是始终做不到处变不惊的镇定功夫。一直到今天,每听嘭嘭敲门声,铃铃电话响,明晓得不会再有人来逮捕我,也不会再有工作上的噩耗传来,可是仍然禁不住为之一震,好象是有了习惯性,改都改不过来了。”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2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2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