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闲话“军统”(312)

戴笠派来的,就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江山美女姜毅英、还有他未来的夫婿叶文昭。

姜毅英、叶文昭,都是张毓中在杭州特训班甲班的同学。

1933年,戴笠开办杭州特训班,从“浙警”的毕业生中挑选了一部分,组成甲班,毛森、张毓中、以及张的好友叶文昭、倪永潮都在其中。张回忆说:

“特训班甲班,本来清一色全是警校二期同学,但一个月后,班上忽然来了一男一女。由于他们的加入,我班人数凑成了四十整数,男的是丁希孔(可能是化名),广东人,军校三期生,训练不久,就不知所踪,很可能另有秘密任务而离开了。女的是姜毅英,原名姜岳根,姜毅英是她进特训班受训时,戴先生特别为她取的化名。她是浙江江山人,戴先生的同乡,刚从杭州第二高级中学毕业。”

按:丁希孔,军校四期,海南文昌县人。

姜毅英很漂亮,大家都喜欢她,张毓中说:“她中等身材,长长的秀发,灵活的双眸,端正的五官,朴实的打扮,沉默寡言,给人端庄文静的好印象。在短短数日之内,她赢得全班同学的好感,许多男同学都为她倾心,想尽办法与她接近。其中追得最热烈的是叶文昭同学,作为叶文昭的好友,我也乐得君子成人之美,有意无意的帮他的忙。”

“在我们结业时,戴先生放我们三天假,我要去笕桥航空学校访友,姜毅英也说要去笕桥农校会堂姐,要我作伴同去,我当然答应,约定坐第二天早晨的火车。同时我又把去笕桥的消息告诉叶文昭,他高兴得跳了起来,求我帮忙,我就叫他第二天早上八时到车站会合。第二天,我们三人在车站会了面,姜毅英见到叶文昭,马上心中有数,但她没有表示。三人一路有说有笑,气氛十分美好,到了笕桥,约好回程见面的时间,我就故意找借口,请文昭单独护驾。这一次笕桥之行,就成了他们日后感情发酵的一个重要契机。”

除了甲班以外,戴笠还开办了乙、丙两个班。

张毓中说:“乙训班约二十人,全是男性,学员是由警校正科以外的班次中挑选出来的,指导员是军校六期的刘乙光先生,训练时间比甲班稍短。以后我才听说乙班是以行动、警卫、交通等作为训练的重点。丙班人数不到十人,分成两组,分别受西餐服务和理发的专门训练,当然也有情报课程。除领班厨师为男性之外,其余学员都是年轻貌美的少女。戴先生在我们教室的右后方,特别为他们开设了一家西餐厅和理发店,以供实习。”

出于保密的需要,戴笠规定,甲、乙、丙三个班“分开受训,分开生活,彼此不准来往”。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即供丙班的“年轻貌美少女”们实习的西餐厅和理发厅,是不能对外公开营业的,又不能没有顾客,于是,“只好网开一面,准许甲班同学前去应卯。”

张毓中说:“所谓西餐厅,其实仅供应简单的猪排、鱼排、咖啡、红茶、西点而已,其目的在于训练员生的西餐礼仪、刀叉摆设、服务态度等等,作为将来担任实际工作时之掩护。因西餐厅的价格极为便宜(几乎等于白吃),我们就理所当然的成为餐厅常客了。理发店的服务,一律免费。我们这群年轻小伙子,见有年轻貌美的理发小姐,免费洗头修面,明知是她们的试验品,仍趋之若骛,绝不轻易放过这难能可贵的机会。后来倪永潮同学(胜利后任汉口市丨警丨察局督察长),真的追到了理发的蔡小姐,缔结良缘,成为同学间的美谈。”

张毓中的回忆中,谈到受训期间,甲班搞过的一次化装演练,很有意思。张毓中说:

“第一次演习,是考验性的化装演习,男女同学一律参加,戴先生命我担任督察。督察的工作是要依演习计划,考核每个化装的同学,对他们的场所选择,化装技术、言行举止、外形神态等,我都需详述暗记,再做成秘密报告,报呈戴先生察阅。

戴先生从口袋里掏出十元大钞,给我购买衣物和工具,我仅花了两块钱,就在旧货店里买好了所有的化装工具。当我把余钱归还给戴先生时,他不但不收,还似怒似喜的训斥我:‘真没出息!连钱都不会花,把这些剩下的钱都拿去用罢!’这是我第一次碰戴先生的橡皮钉子。

那天我化装成电气小工,租一部脚踏车,面上抹些灰土,按照腹案,满城飞驰,一个也不遗漏的巡查过去。完成督察任务之后,承蒙戴先生慰勉有加,有了他的赞许,我所有的辛劳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张还回忆了当天的许多细节,令人捧腹大笑:

“综合当天演习听见,大致上人人都事先费了一番心机,表现得十分良好。尤其张培兰同学,化装成卖芝麻糖的小贩,一身乡下土布衣裤,配合扁担箩筐,坐在小板凳上,形象神态都唯妙唯肖,是化装最成功的一人。

戴先生看了我的报告,十分高兴,特别命我陪他到实地观看。张培兰在湖滨公园口、杭州体育场前面摆摊,地点选得很适当。戴先生远远的下了车,边走边观察,面带笑容的走到他身旁,正准备拍照做参考时,张同学竟惊慌失措的站了起来,立正鞠躬,使戴先生啼笑皆非,连声说:‘完了!完了!这么精彩的化装,被你这样一来,就失去意义了,这证明我们训练不够。以后要以此事为镜,加强训练!’这是我们化装表演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个插曲。”

张还说:“我班四位女同学,只有三位参加。姜毅英(后为少将)化装成高贵少丨妇丨,浓妆艳抹,衣着华丽,到西湖湖滨公园一转,惊鸿一瞥,引起游客注目,对她评头论足,使她不得不快步离开,雇车返校。龚成香同学为人保守,想来想去,都想不出化装成什么好,最后急得掩面哭泣,只有请我这个临时督察,转请戴先生免除她的化装演习,经我转报后,戴先生一笑置之。吴孝姑同学(后为国大代表)比较成熟大胆,化装成村姑,手提竹篮,高声叫卖落花生,非常入戏。她事后告诉我,当天撞到几个‘吃豆腐’的登徒子,极为讨厌。”

在演练中,由于这些未来的特务们都是学生出身,缺乏社会经验,闹了不少笑话。张毓中说:“我们的化装不外乎小贩、黄包车夫、小工等,而我们学生对社会百态、民间习俗所知太少,虽然外形化装得唯妙唯肖,而举止言谈破绽百出。例如装小贩的斤两不分,价格乱开;拉黄包车的街道不熟,远近不明,说不出车资,等客人进屋去拿零钱时就溜之大吉、或根本不收车钱;有位同学竟忘其所以的说‘不要了!明天再来拿’;有的借口等人不作生意等等,莫衷一是,笑话百出。”

从杭训班毕业之后,张毓中进“洪公祠”继续深造,姜毅英、叶文昭则被戴笠送进电讯班学习,这一去,姜毅英后来居然成为军统唯一的女少将,叶文昭也成为著名的电讯特务。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正好电讯班结业,戴笠令叶、姜二人假扮夫妻潜伏厦门,布置秘密电台,负责通讯。

张毓中说:“一对原已滋长着爱苗的青年男女,在险恶的环境中朝夕相处,相互关爱,这种患难与共的感情,绝对超过一般的真正夫妻。近水楼台先得月,文昭兄如愿以偿,终于赢得毅英的芳心,而结为连理。”

不久后,戴笠注意到云南的重要地位,当时的条件,还不允许特务处在当地派遣过多人员,于是,戴笠令叶、姜二人以“中央航空公司昆明办事处人员”的身份潜伏昆明,并掩护一部秘密电台。张毓中说:“当时云南王龙云对中央的态度不很友善,地下势力根深柢固,情报人员潜伏工作,绝非易事,随时随地都有生命的危险。他们以智力与勇气,又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2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2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