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闲话“军统”(292)

南京的蒋介石不会去管武汉的汪精卫生不生气,4月16日,蒋介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推选谭延闿为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4月16日,南京中央政治委员会议议决:自4月17日起,国民政府在南京办公。推胡汉民为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同一天,武汉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开除蒋介石国民党党籍,免去本兼各职,并“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第一集团军全部由武汉军事委员会指挥。

对此,南京方面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只当武汉的汪精卫是透明人。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蔡元培代表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印。发表建都南京宣言,并举行“庆祝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与恢复国民党党权大会”。会上,发表了《国民政府宣言》,其中称:

“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中,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于四月十八日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最先响应的,是随蒋北伐的何应钦和桂系,4月24日,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等通电拥护南京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否认武汉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之决议及所产出机关之一切命令,一致完成北伐。”

4月26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出通电:“所有汉口联席会议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产生之机关所发命令,一律否认。”

至此,蒋介石正式将汪精卫甩在了一边。下面的事,就是怎么样把两个政府、三个中央(上海还有一个南京、武汉都不承认的“西山会议派“中央”)捏到一块了。这个事,蒋介石不管了。

8月12日,蒋介石宣布辞职,称:“中正稚鲁无文,自熏沐总理之教训,即以二义自矢:(一)认党高于一切。在党的利益之下,党员个人,绝无逞主观用感情计利害之余地。(二)认捍卫党基为党员最大之天职。”“设立中央政府于南京乃总理指定。”“所蕲求者,唯在吾党统一,吾军团结,完成北伐与建国之二大使命”。“中正以总理死后之信徒,负党国重大之付托”。等等。

最后,蒋介石说:“余自受命党国,出师北伐,已兹一年。环顾四周情况,党国呈分裂之兆。人民穷困,国民之大业,荏黄不见发展。然武汉等同志不查真因,诽谤集余一人,余之存在既非党国利益,故余毫不踌躇,即刻下野。”

8月13日,蒋介石正式电南京国民政府辞职,第二天就回奉化老家去了。南京的事,交给别人去“吵包子”。

9月22日,蒋介石由张群陪同去了日本,找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去谈自己与宋的婚事,此前,他已征得宋美龄本人的同意,就等老太太一句话了。

蒋介石走了,国民党内更拎不清了,再加上李宗仁、唐生智、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在里头这么一搅合,打成了一锅粥。不得已,只好“敦请”蒋介石“出山”。

恰好蒋在日本的事情也办完了,正合适回来结婚。11月10日,蒋介石回国。

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完婚,同一日,冯玉祥、阎锡山电请蒋介石“复任总司令职”。

12月8日,蒋介石反客为主,倒劝上别人了,他发表了一份《告同志书》,要求大家“捐弃前嫌,一致合作”,促成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听那话头,仿佛他反而成了局外人了。

12月10日,二届四中全会的预备会召开,汪精卫忍着气提出“催请蒋介石同志继续执行总司令职权案”:

“而蒋同志之能胜此大任,已有不朽之事功为之证明。中间虽经宁汉分裂,稍行扦隔,然自宁汉合作以后,则此等痕迹,已经消逝。国民革命军诸部队夙归蒋同志节制,决无稍持异同之理。况冯、阎两同志早经倡议,更可徵国民革命军人心理之同呼。蒋同志辞职,本未得中央允许,今兹以预备会议之决议,催促继续执行职权,实为义不容辞。”

看提案的意思,竟然是在求着蒋介石赶快回来“复职”,汪精卫的心情可想而知。

经会议决议:“即日促蒋介石同志继续行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以完成北伐,并筹备全体会议之进行。”

这个决议说的是两件事,第一,蒋介石回归已经成为定局。第二,由蒋介石负责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准备工作,换句话说,蒋介石将主导二届四中全会。

预备会议结束,心灰意冷的汪精卫当即表示“引退”。

要说这人倒霉吧,喝凉水都塞牙,就在“预备会议”的第二天,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动起义,李济琛等人把此事扣在汪精卫的头上,说“广州共产党苏维埃政府推汪精卫为主席”,搞得汪极为被动。

12月14日,吴稚晖发表《想当时的一席话》,痛斥汪精卫。在上海的广东人也哄起来,要求通缉汪精卫,上海租界马上把汪以及与他走得比较近的人给看起来了。

至此,汪在国内是彻底待不下去了。12月17日,汪精卫离开上海,喝他的法国鸡汤去了。

汪是4月份回国的,前后8个月,这8个月时间,在汪精卫的政治生涯中极其失败。汪此次回国,由于在政治形势上缺乏精准的判断,在政治手腕上也不够老辣,本想利用别人,反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不自知。其结果就是怎么做都不对,每做一件事就开罪一两个派别,几面不讨好、里外不是人。最终不仅威望大跌,且名誉大损,给别人搞得如同跳梁小丑一般,眼看离“革命领袖”的位置是渐行渐远了。

从此以后,除了他的几个亲信以外,再没有人寄希望于汪精卫了。

1928年2月7日,经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议:以蒋介石、谭延闿、戴季陶、丁惟汾、于右任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以谭延闿、蔡元培、张静江、李烈钧、于右任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改组军事委员会,以蒋介石为主席;

同时,会议决定:“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交国民政府责成军事委员会,北伐全军总司令,统筹全局,从速遵办。”

二届四中全会在国民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显而易见的结果是,此前一直被广东人控制的国民党,转而以浙江人为主导。

原有的广东籍元老,除廖仲恺、邓铿、朱执信先后遇害以外,汪精卫、胡汉民、许崇智、古应芬、伍朝枢、邓泽如等等全部边缘化,只留下了一个孙科;而浙江籍方面,蒋介石自不待言,张静江、邵元冲、戴季陶、叶楚伧等地位也显著上升。为避免地域色彩过于浓厚,还特地将国府主席的位置给了湖南人谭延闿。

也是从二届四中全会开始,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和政府中,开始占据主导位置,汪精卫用了二十几年奋斗得来的地位,蒋介石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2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2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