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军统”(290)
1926年3月20日,又发生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刚刚代理海军局长没有几天的中共党员李之龙,被蒋介石抓起来了。这就是“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大家在中学课本中都学过,其前因后果,因过于复杂,且其中有些事情说不清楚,不再赘述。
“中山舰事件”令汪精卫极为气愤,他认为这是蒋介石在公然挑战其权威,他说:“我是国府主席.又是军事委员会主席,介石这样举动,事前一点也不通知我。这不是造反吗?”“我在党有我的地位和历史,并不是蒋介石能反对掉的。”
陈公博说:“汪先生从来不肯说这种自负的话,大约当日真是气极。”
一气之下,汪精卫居然辞职了,出国了。
在中央政治会议上,汪精卫说:“我是革命政府和党的代表,这件事的发生我也有责任,我只责己不责人,一切均由我不能尽职所造成,我将引咎辞职。此事一切善后工作,均由蒋同志去办。”随即于5月11日前往法国。
自从汪精卫出狱,并与陈璧君一同到法国旅行结婚以后,法国就成了汪精卫的“心灵鸡汤”,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往法国跑。
之所以说汪精卫不太适合搞政治,因为汪的性格类型有点缺陷,不甚坚强,又好意气用事,稍有点挫折就灰心丧气,辞职、下野、出洋,以为能“拿”人一把。殊不知,你走了正好给别人腾地儿。
1926年4月16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选举谭延闿为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为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并由蒋介石等“筹备”北伐。
5月17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在“整理党务第二决议案”第四条的规定中指出:“凡他党党员之加入本党者,不得充任本党中央机关之部长。”
这条规定,自然是冲着共产党来的。因此,原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谭平山,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农民部长林伯渠不得不辞去职务。
按:1924年1月,经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选举出来的宣传部长,是理论家戴季陶;秘书,就是后来被指控暗杀杨永泰的刘芦隐。后汪精卫接替了戴的职务,毛泽东为秘书。
1925年10月5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国民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以事务繁忙为由,提议由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10月7日,毛泽东到宣传部就职。1926年1月,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二大”,代表国民党中央在会上作“宣传报告”并继续当选为国民党候补“执委”。在此后的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伤,仍推举汪精卫任宣传部长,汪则照方抓药,继续提议由毛泽东代理,秘书则是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沈雁冰。
赶走了在国民党中央身居要职的共产党人,蒋介石继续拳打脚踢,首先是自任至关重要的组织部长,以陈果夫为秘书。
考虑到汪精卫的影响,宣传部长、农民部长都给了汪系的人物,以顾孟余为代理宣传部长(这个职务,汪并没有辞去,所以顾只能“代理”),甘乃光任农民部长。
此时,胡元老汉民已经回国,蒋介石给他安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人部长。另外又安排叶楚伧接替任吴玉章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对蒋介石来说,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是他在党内发展个人势力的初始,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也在此时崭露头角。同时,对我党来说,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则是一次重大挫折,从此,中共在国民党内就没有话语权了。
1926年6月4日,国民政府特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专命北伐”。
1926年7月4日,基本上是在被蒋气走的汪精卫以全票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的整整一年之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临时全体会议”,决定“将前后方之军政各机关划一组织,如交通宣传民众团体”一并划归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指挥,任命蒋介石为为军事部长,“有任免革命军及军事机关党代表权”。仅隔了一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召开“临时全体会议”,推选蒋介石为常务委员会主席,由张静江代理。
至此,只用了一年时间,蒋介石凭着手里掌握的军权,驱走胡汉民、拿下许崇智、气跑汪精卫,只差名义上的国府主席了,而这,也不过指顾间事。
按:张静江,1876年生,浙江湖州南浔人,本名张人杰,字静江。张与蔡元培、李煜瀛和吴稚晖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由于张在党内的崇高地位,终生以字行。
张静江家是南浔富户,早年结识孙中山之后,即成为孙的“后勤部长”,在经济上对孙助力甚多,孙称其为“圣人”。
张静江是蒋介石的三个“贵人”之一。第一个自然是孙中山;第二个是陈其美,没有陈,蒋介石根本不可能有与孙中山交道的机会。
第三个就是张静江。想当年,蒋介石加入中国革命党,就由张静江为他“监誓”,后又推荐蒋到粤军司令部当作战科主任。为资助革命,1920年,张静江带着蒋介石在上海搞股票。1922年,蒋介石辞别张静江,到“永丰”舰随侍孙中山,事后,蒋写了一本《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由张静江资助出版。此后,蒋之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都有张静江的推荐之力。
为投桃报李,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推举张静江为国民党“中常会”主席,张静江力辞此职,最后由蒋担任,并由张静江代理。
此后,在1927年,张又与吴稚晖等人,力助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可以说,没有张的提携,就没有蒋介石,因此,蒋尊称张静江为“革命导师”。
1926年7月9日,意气风发的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旋即“督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至10月10日,即“武昌首义”之后整整15年的那一天,北伐军攻克武昌。到11月拿下江西全境。
1927年1月1日,武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国民政府委员以国民政府名义,划武昌、汉口、汉阳为京兆区,准备迁移。
按:也是在这个月的月初,具体地说是1月4日,被国民党免掉了代理宣传部长的毛泽东回到湖南,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他老家湘潭及附近的长沙、醴陵、湘乡、衡山等5个县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于2月18日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其名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提出: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
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的是高人一筹。22年之后,“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的毛泽东,站上了天安门城楼。
接着,国民革命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福建、安徽、江苏。1927年3月21日,东路军第二纵队第一军第一师薛岳部进驻上海龙华。3月23日,攻克孙传芳的老巢南京。
同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进驻上海龙华,旋即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警备司令:
正在这个时候,汪精卫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