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闲话“军统”(288)

3月22日,在广东的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谭延闿、蒋介石等联名通电:“谨承总理遗志,继续努力革命。”

此时,连国民党“中委”都还不是的蒋介石,已经有资格在“代帅”胡汉民领衔的通电上,“敬佩末座”了。

4月29日,这天对蒋介石有特殊的意义,就在这一天,他被任命为“党军”司令官,从此,蒋介石不就不光是黄埔军校校长了,而是中国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革命军队”的统帅了,尽管这支军队此时还甚为“袖珍”,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借着这个开端,蒋介石将在整整两年之后开府南京。

但是,在眼前,还要看汪精卫的。

5月8日,汪精卫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他从北京到潮州,去会晤了蒋介石。

汪精卫找蒋介石干什么?

他是来谈“个人行止”,即不久后,广东军政府改建为国民政府的事情。

接着许崇智也来了,到5月13日,廖仲恺、朱培德和苏联顾问加伦也来了。

他们来,都是为了这相同的一件事,要听听“党军”统帅的意见。

5月24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接受总理遗嘱,努力为民族平等国家独立而奋斗,以竟总理未竟之志。”同时,宣言声明“除孙中山外国民党不能更有总理”,从此,国民党就把“党魁制”改为了“委员制”,直到1938年3月的“临全大会”决定增设国民党“总裁”。

6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定: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令机关。“党军”改称国民革命军。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产生“国府”委员16人,他们是:汪精卫、胡汉民、张静江、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季陶、伍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

接着选举国府主席,当天的会议,因戴季陶、张静江、于右任、徐谦和林森等5人没有出席,因此,国府主席就要由余下的11人选举产生。

虽说是“选举”,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在这16人当中,够格当这个“主席”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一是胡汉民。胡原本就代理着“大元帅”,这次又是把“军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则胡汉民由“大元帅”转为国府主席,似乎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在国民党“一大”上选举出来的24名中央“执委”中,得票最多的也是胡汉民(汪精卫排在第二)。

二是谭延闿,孙中山“北上”时,令其“全权办理大本营事务,主持北伐军事”。

三是汪精卫,汪是行刺摄政王的英雄,又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之一,还是“总理”遗嘱的代言人,他不够格,谁够格!

这当中,自然是胡汉民与汪精卫的呼声更高一些。

据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的陈公博回忆说:“那时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即是谁当第一任的国民政府主席。在我起草国民政府组织条例的当时,广州社会的推测,国府主席不是推汪先生,就是推胡先生。依常例判断,似乎国府主席应属胡先生居多,在国民党汪胡都有一样深长的历史,但胡先生目前还是代理大元帅,由代理大元帅一跃而为国府主席,那也很顺理成章。”

选举由会议秘书伍朝枢主持,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

等选举结果一出来,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汪精卫居然以11票满票当选!

意外之一,胡汉民居然一票都没有!

胡汉民,论资历、论能力,都没的说,但性格上吃了亏。汪精卫曾对胡说:“弟知人之明,素不如兄,故同志间谓兄精明,而弟长厚。”胡则认为:“精卫察言观人,或不如我,而处事条理周密,我不如也。我露锋芒,而精卫蕴藉,故时人有精明、长厚之评。”

应该说,胡汉民对自己、对汪精卫的评价,都很准确。胡汉民的处事,咄咄逼人,锋芒毕露,人缘上不如汪精卫。陈公博说:“胡先生更素来好骂人,他的词锋尖酸刻薄,经他批评,身受者都有些像挖心之痛。”

最关键的,胡汉民得罪了当时粤军中举足轻重的许崇智,对他极为不利。陈公博说:“那是陈炯明反叛之后,许先生由江西回师救粤,不幸在北江失败,许先生便带领着残部,和黄大伟、李福林等军队去打福建。胡先生以文人在军无用,由江西间道回至上海见孙先生,胡先生是当时大本营的秘书长,沦起失败责任,自然也不能完全诿卸。然而胡先生是素来自负聪明的,聪明人焉可以打败仗?所以虽然没有一定的要成则居功败则诿过,但至少对许先生下了许多苛刻的批评。许先生在福建时已经听见胡先生的评语,怒不可当,迨后来由福建回师广东,中途又打了几次败仗,孙先生对之更感不满。许先生以为孙先生对他不满,其故都由于胡先生的中伤,以一个素来骄蹇的人,自然更不会和他认为对头的自负聪明的人合作。”

陈公博说:“这次改组国府他(指许崇智)倒成为一个重要角色。他于是结合了一般将领的力量,得了最高干部的同意,内外合力,共同拥汪,遂使胡先生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

意外之二,汪精卫投了自己一票。

据邹鲁回忆:“那时政治会议的秘书是伍朝枢先生,因为事情重大,他特别郑重,对发出的选举票,收回的选举票,每次都高声报告。在选举票朗读完毕后,他立起来说:‘发出选举票十一张,收回选举票十一张,选举汪兆铭的十一票。’他迟疑了一下,显然觉得有些奇怪,便故意又高声报告了一次。……这样便揭穿了汪兆铭自己举自己的伎俩,而汪也面红耳赤。”

本来嘛,圣人都说过,“当仁不让于师”,为了救民于水火,投自己的票,并非坏事,反而是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问题是,在国民政府成立之前,汪不知道是心里没底、还是谦虚客套、抑或是扭捏作态,多次表示自己不当坚决这个国府主席。陈公博说:“当日空气中充满汪先生再三辞谢的消息,尤其他的夫人陈璧君不赞成他负那种大任。”

结果一投票闹个大笑话,其虚伪暴露无疑。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个选举结果表明,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经将汪精卫当成了孙中山的继承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7月2日,在广州十万军民参加的国民政府成立庆祝仪式上,汪精卫庄严宣布:“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7月3日,国民党中央改组了于1924年12月24日成立的军事委员会,以汪精卫、胡汉民、伍朝枢、廖仲恺、朱培德、谭延闿、许崇智、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以汪精卫为主席。

政权、军权都抓在了汪精卫手中,现在,只差党权了。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2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2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