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闲话“军统”(282)

又过了一天,肃亲王善耆居然亲自来狱中看望黄复生。

黄说:“又明日午前,丨警丨察来告,谓肃王将来谈。”

一会儿善耆来了,见黄复生正在看书,于是就攀谈起来。说:“现在正是读书的时候,不知道你家祖先是哪一位,是黄汉升呢?还是有一个叫黄什么的,曾经在监狱里要求跟夏侯胜学习《易经》,当时夏侯胜说,‘马上就死了还学什么《易经》?’黄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他们中的哪一位呢?”(“此时正好读书也,犹忆从前令先祖,不知是黄汉升,还是那一位,曾在狱中与夏侯胜学易。夏侯曰:此时还学什么易经?黄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黄汉升”即三国时蜀国五虎将之一、老将军黄忠。随“夏侯胜学易”的是黄霸,那是西汉的事,两者不“搭杠”。在这里,善耆是想考一考黄复生的学问。

这个当然难不倒黄复生,于是黄说,学《易经》的是黄霸,字次公,不是黄汉升。

善耆听了很满意,说:“你的书读得很熟,很好很好,我再去跟精卫谈谈。”就走了。

写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在前清即将走到其生命的尽头的时候,这个王朝确曾在向着开明的方向走去,也的确出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菁英人物。像溥伦、善耆,作为皇室贵族,能够向平民百姓行礼;能够与犯了“十恶”之罪的在押犯、要“革”他们的“命”的对头,心平气和地、平等地讨论问题;甚至能够认识到“革命党只能以改革政治使之感服,决非以刑杀所能戢止”,着实是了不起的气度。与历史上所有的其他王朝,那种越是接近崩溃,越是倒行逆施的疯狂举动,迥然不同。

恐怕这就是因为时代毕竟在前进吧。

据金祥瑞回忆:“清朝末季五大臣中,肃王头脑比较清新,他是内务部尚书,内务部是内城总厅的高级衙门。鉴于各地人民反满情绪日高,所以对本案当然有所暗示,在鞠讯汪精卫等时,不准用刑,也不叫下跪。在肃王亲讯时,因语言不通,给以汪精卫纸笔,令其笔录,乃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肃王更有爱才之意。六人未被处死者,肃王关系至重。”

时任内城总厅主事的王劲闻,当时主管汪精卫的这个案子,许多年以后,他曾对金祥瑞说,当年,善耆曾把他叫去,对他说:“案中都是青年人,不要过于为难。”

王劲闻还说:“叫汪精卫在他的供辞上捺手印时,汪看上面写的不是谋炸摄政王,而是因列强对中国耽耽虎视,危如累卵,国人都在沉睡不觉,藉此震醒国人等语。汪看不是原供,不肯捺压。几经劝导,并说肃王向摄政王就这么说的,他才捺了。”

曹汝霖说:“肃邸听了衮父之言,又爱汪之文才,乃转陈摄政王,力请从宽办理,以示朝廷宽大,使革命党感激自新,若杀一汪兆铭,反可激起无数之汪兆铭也。”

4月29日,决定性的时刻终于到来。

黄复生说:“至三月二十日午前八点钟.巡官来谓肃王请汝等询话,导余至一客厅,精卫亦至。”当时在场的还有厅丞章宗样及俭事顾鳌。

据黄复生回忆,当时善耆“以滑稽态度”对他和汪精卫说:“汝二人亦久违矣,今特来为汝等介绍,有什么话,尽管随便谈谈。“

善耆继续说:“此次之事,王爷(指摄政王载沣)甚震怒,我与之力争。我说冤仇宜解不宜结,革命党岂止汪黄两人乎?即使来一个捕一个,但是冤冤相报,何时是已。如今已争到徒刑,但是在有期无期间,我还是为汝等争也。”

说到这里,善耆给汪、黄二人透露了一个信息:“不过此次有一人很费得力呀,其人为谁,即程永生也。”

前面说了,程永生就是程家柽。

程家柽,1874生,安徽休宁人。

程家柽其人,不太为人所熟知,其实,对于对于同盟会的成立,程家柽可说居功至伟。黄兴的华兴会、蔡元培、章太炎的光复会都是在程的联络下,统一到同盟会当中的。

1899年,程家柽被两湖书院送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农科。在日本,程家柽结识了孙中山,接受了三民主义的主张。1905年,程家柽与宋教仁、陈天华、白逾桓等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抵达日本横滨,程家柽联络宋教仁、陈天华等到《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与孙中山会见,商讨组织“革命团体问题”,为不久后同盟会的成立铺平了道路。孙中山在这次会见中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举行,会上,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有预想到的事情。据宋教仁在《程家柽革命大事略》中记载,“有心怀首鼠而昧于孙文之为人者,崛然起立,诘问于孙文曰”:“他日革命告成,先生其为帝王乎,抑为民主乎,请明以教我!”

按:在当时的革命党人中,除了推翻满清这一共同目标以外,其政治态度其实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等就拥护帝制,认为“帝王一人秉政,优于立宪,没有什么不好。”后来光复会部分会员退出同盟会,与这种根本分歧,有很大关系。之所以有人这样问孙中山,也是出于同样的担心。

宋教仁说:“其在会场近三百人,正演说畅酣,闻诘问之言,忽如裂帛中止。孙文、黄兴不知所谓,默然莫对,会之成否间不容发。”

眼看会议就要被搅黄了,这时,挺身而出的,正是程家柽。

宋教仁说:“君(指程家柽)知事急,乃越席而言曰:‘革命者,国人之公事也。孙先生何能为君主!民主惟在吾人之心中,苟无慕乎从龙之荣,则君主无自而生。今日之会,惟研求清廷之当否革除,不当问孙先生以帝王民主也。’”

程家柽一言九鼎,至此再无持异议者,“议乃决,争具盟书名之曰中国同盟会。”

会后,程家柽等主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为《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2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2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