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闲话“军统”(255)

余钟民说:“陈根本不同意在福建开办这种训练班,认为无此必要。张再三力争,均无结果,只好打电报向戴笠求援,说明学生已录取就绪,请戴支持把训练班搞起来。”

戴笠听了,也感觉比较难办,福建是陈仪说了算,他不同意,这个班还就是办不起来。正好,这时戴笠在湖南临澧的特训班已经开始,为保护张超的积极性,戴笠采取了一个补救措施,令张超把他从福建招收来的学生全部送到湖南临澧训练班受训,并决定派张超到上海区搞潜伏工作。

据余钟民回忆:“据事后了解,陈仪不同意张办训练班,已先有电报给戴笠说明情况,所以戴决定停办。”

张超的几次“好事”都被陈仪搅了局,心里把陈仪恨到了姥姥家,觉得陈显然是在故意地跟自己过不去。一怒之下,张超打算在自己离开福建之前,狠狠地搞陈仪一家伙,要他的好看!

余钟民说:“张超办训练班计划由于陈仪的阻挠而流产,因而对陈极为仇恨。张第二次从汉口回来,便秘密策划倒陈的活动。”

于是,张超找到自己的“亲信”葛越溪、郑德民、金振中、林荫、王瓒河等人商量,准备以军事行动来“倒陈”。他们分析了福建当时的环境,认为“省内省外已形成倒陈的高丨潮丨,省内各民军首领,国民党cc派等都对陈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省党部主任委员陈肇英对陈仪的省主席一职久想取而代之,正在对陈仪大肆攻击。”

陈肇英,1888年生,浙江浦江人。

陈肇英也是老蒋的把兄弟,1926年任虎门要塞司令时曾策划了“中山舰事件”,并逮捕了李之龙。福建事变平息以后,蒋介石派出陈肇英、陈仪和蒋鼎文的“三人小组”处理福建的“善后事宜”,分别负责福建的党、政、军事宜。因此陈肇英时任福建省党务特派员,同时,陈还是监察院派出的“闽浙监察使”,负责对浙江、福建两省的公务人员违法或失职行为的纠察和处理。因此陈肇英也是一位在福建省呼风唤雨的人物。

陈肇英与陈仪虽然是同姓又是同乡,但是二陈之间并不对付,陈肇英曾公开指责陈仪“亲日媚敌”,省党部的机关报《福建民报》也公开指摘陈仪抗日不力、“态度不明”等等。

余钟民回忆说,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张超等人“认为如果在省内发动一个军事行动,以民众抗日自卫相号召,提出打倒汉奸陈仪,要求中央撤换陈仪等口号,必可得到省内外各方人士的响应和支持,那时陈仪必倒无疑。”

经策划,张超做出了具体的部署:一是由金振中负责发动海军旧部,准备夺取海军存放在白沙的一部分武器弹药,并与水口的海匪钱玉光密切联络,要求届时予以策应;二是以林荫所掌握的的驻莆田涵江、福声海口的两个水警中队为基础,进一步发动和扩大平潭、福清、莆田边区一带的土匪力量;三是由郑德民、林沧圃、王瓒河等负责以所掌握的福清县自卫中队为基础,进一步扩大长乐、福清等地方武装和土匪力量。上述三方面发动的武装力量可达四五千人以上。

张超还决定,在他去上海以后,由葛越溪负责联系,“俟各方面活动成熟时,同时举事。”此外,张超分别派人到各县直接联系民军首领,一致“倒陈”。

张超虽然是南方人,却生就一副北方人的秉性,是那种大而化之的脾气,遇事不怎么往深了想,易于轻信他人,曾与张超同事的毛森评价,说张“志大才疏,结交甚广,常为人利用而不自觉”。像张超这种人,做个带兵官正合适,一定会得到战士的爱戴。当特工,就差点意思,其思虑不甚周详,看人看不准,跟谁都“掏心窝子”。比如张超对高诚学、林荫,可说一片赤心,一力将二人从海匪保举成国家官员,可算对得起这俩人。在张的思想,总觉得我怎么样对待你,你也会怎么样对我,否则你成什么人了。

然而,事情往往并非如此。

在张超所拟的这份计划书中,我们看到,林荫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他的两个水警中队既是高诚学、林荫的老部下,又是经收编而改造成的正规武装丨警丨察部队,张超将其看做自己的“子弟兵”,要“倒陈”,这支水警部队是主力。

林荫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兹事体大,他觉得应该与老大哥高诚学商议商议。

由于张超的保举,再加上高诚学本人在“养淡工程处”干得也不错,得到了陈仪的赏识,因此,高已于1938年3月任福建省福安县县长。

余钟民回忆说:听了林荫的话,“高警告林千万不可举动,要林先回去对郑德民等虚与委蛇,敷衍应付一下,再听他的消息行事。”

林荫走后,高诚学连夜赶往福州,他要去见一个人。

这个人叫谢荫坡,也是张超的“亲信”,先是经张保荐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后被陈仪任命为政和县县长。

谢荫坡其人,毛森对其印象极坏,他在回忆中说:“有谢荫坡者,乃一极卑鄙无耻之小人,张超乃一直肠直肚讲义气的人,受谢花言巧语的簸弄而不知。”

张超非常信任谢荫坡,同时也很欣赏其才干,拿他当“军师”,什么事都找他商量。毛森说:“张广结交,却分不清好人坏人,谢荫坡险诈奸黠,张超把他当做智囊,并荐其为省府参议,谢知陈仪深恶民军,为求腾升县长,竭尽播弄,害了不少地方有力人士。抗战开始,张超筹组游击队,其计划还是谢所草拟。”

高诚学找到谢荫坡,谈起张超正在发起“倒陈”,二人均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将来陈仪追究起责任来,他们也脱不了干系。”

余钟民在回忆中分析了高、谢二人的心态:“张超虽是他们最初的荐引人,但高、谢目前已获陈仪重用,当了县长,从个人利益出发,自然倾向陈仪一边。两人遂决定同去向陈仪告密,借此邀功,并表示忠诚。”

“陈得到报告后,大为震惊,要高立即派人去召林荫前来了解。林荫来后,陈仪亲自讯问,林不得不和盘托出,并作出口供笔录,由林签字画押,作为凭据。”

毛森说:“陈仪即嘱谢荫坡搜集张超犯罪证据;其实,很多证据,系谢代张所做成。谢同时向陈仪告密,说张超筹组地方武力,图谋不轨。”

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是叫张超还是叫李超,如果你身边的亲信、朋友,都是这样的一类人,那么可以想象,绝对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同样,张超看人的眼光如此,死得不冤、迟早得死、而且可想而知,张超至死,都不知道死在谁的手上。

当特工当成这样,不知道是可叹还是可悲。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2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2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