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闲话“军统”(249)

戴笠做副局长,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利于摆布郑介民。

原本,在特务处时期,郑介民以副处长的身份,那是铁定的二把手。现在军统局成立了,戴笠都只当了个副局长,郑介民自然不可能再像原来那样,接着做副职。于是戴笠“顺理成章”地给郑安排了一个主任秘书的位置——等于是特务处升格了,郑介民反而从“副首长”降为“幕僚长”。

不仅如此,郑介民以外,还多了个唐纵。

唐纵,字乃健,1905年生,湖南酃县人,军校六期毕业。

1922年,唐纵入湖南群治法政学校,1928年入黄埔。毕业以后,唐当了几天排长,就到南京,与六期的几个同学郑锡麟、陈奠南、左曙萍等创办了一份《文化日报》。结果没过多长时间,不知道登载了什么消息,老蒋批了个“文化日报记载不确,造谣惑众,即行停刊”,没办法,只好改名为《建业日报》,还请陈立夫写了报头,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复兴社成立以后,将该报“收编”,并改名为《中国日报》,作为复兴社的机关报。

1931年底,唐纵被戴笠拉进“密查组”,就此参加了戴笠的“团体”。唐在1931年12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晚上到戴笠家里,谈及对时局转变的问题,大家都是疾首蹙额。戴仍然在做秘密工作,而且要扩大的努力,他要我也参加。在蒋总司令下野的时候,已得了总司令的允许,成立一组,十个人,分布各地。联络与考核各同学的行动与态度。他本要我担任书记,适其时,我在汉口,现在要我到江西去。我是立刻答应了。答应的原因,一是解决生活,二是有机会同校长接近。他要我辞了报社的事,我也愿意辞了这事。”

以上唐纵的日记,成为迄今为止所谓“十人团”的形成最直接的资料。因此,唐纵也是特务处的元老,同时,由于特务处的湖南人很多,唐纵后来逐渐成为所谓“湖南派”的领袖人物。

1932年3月底,唐纵奉戴笠之命回到南京,任特务处书记,后来又负责情报工作。

唐纵是一个非常精细的人,做工作也很认真,但偏偏是这样一个人,给特务处捅了个“大娄子”。

1933年下半年,时任南京首都丨警丨察厅调查课长的赵世瑞得到情报,说有几个反蒋分子在某地秘密集会,当时戴笠、郑介民都不在,由唐纵代理特务处的工作。于是赵去请示唐。据沈醉回忆:“唐便按照过去戴笠的做法,让用秘密逮捕办法来处理。当时在当赵世瑞派特务把这几个人密捕起来后,才发觉都是汪精卫领导的改组派的人。汪精卫知道了,便找蒋介石要人。据说汪以辞去行政院长来要挟,蒋马上叫把被捕的这几人释放,而将主持这案的唐、赵两人扣押起来。”

因此,在一年的“工作实录”中,唐纵说:“在此一年中,全部工作与心力,都在尽忠职务上下功夫,故能取得主官之信任,但其结果不佳,亦一憾事也。”

1936年,唐纵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副武官,1938年底回国。

与郑介民一样,唐纵也不太安于特务处的工作,因此他回国之初,本来想借机离开戴笠手下的,结果戴笠又让他主持特务处的内勤工作,前面所说的临全大会,就由唐纵为警务处特务科科长,负责大会保卫。

对此唐很不满意,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暗自埋怨:“戴把我看成对外不行、对内必须,他把我看成是生成的秘书人材,永远替他做内勤的。”

正在此时,一个意外的机会来到唐纵面前,老蒋的侍从室第二组改组,主管军事情报,戴笠向老蒋推荐了唐纵,唐纵非常高兴,他说:“侍从室工作,是一件多荣誉的事,我当努力尽忠职守,报答委员长。”同时,唐纵也知道戴笠推荐他到老蒋身边的目的:“雨农近来感到侍从室对他的影响太大了。”

唐纵确是“生成的秘书人材”,在侍从室干的顺风顺水。不到半年,1939年5月,侍从室成立第六组,综合编审所有情报,唐纵被任命为第六组组长,晋升少将军衔。

唐以为从此终于可以摆脱戴笠了,再也不干令人厌烦的特务工作了。不料,人算不如天算,1943年,老蒋一纸命令,让唐纵兼任军统局帮办。

总办、会办、帮办、坐办,都是前清的称呼,一般都是在临时设置的机构中出现,多少有点类似现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很多个相关而又不相统属的部门,“齐抓共管”某一项重要工作。请一位品级极高的官员挂名,但不一定需要视事,仅取其影响力而已,那么,这个人物,就叫总办;代替总办负责此事的,就叫会办;再次之的为帮办;具体做日常工作的,就是坐办了。

具体到军统,显然不是一个临时机构,而且戴笠的脾气唐纵很清楚,这个人从来都是独断专行,一竿子插到底,顶烦的就是别人插手军统的事情,几任挂名的军统局长,都不管戴笠的事,唐纵的这个“办”如何“帮”法,真的是很难。

思来想去,唐纵只好采取“办”而不“帮”的方式来处理此事,即还像从前一样,把自己看成戴笠的下属。凡戴开口的事,只要不是太离谱,我能办的尽量帮忙。比如唐纵负责情报工作,只要是军统的报告,唐尽可能优先处理,这样,不论什么重要的事情,老蒋最先看到的报告,总是军统报上来的,等于是不动声色地帮了戴笠的忙,几年下来,戴笠十分满意。

据军统局总务处长沈醉回忆:“戴特别叮嘱过我,说唐的生活‘清苦’,侍从室的待遇并不高,今后对军统的工作关系非常重大,叫我每月至少去看一两次,不要等唐开口,应主动地去照顾他的生活。唐当时住在上清寺蒋介石办公地方的附近,有几间小平房,院内有一个小门可以通向侍从室办公处。我每月都去他家,除了送日用品外,经常问他老婆家中缺少什么,随时派人送给她。唐自己从来不开口要东西。戴笠每逢过年过节,照例送唐一笔现款,也是交给他老婆。”

同时,唐纵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尽可能地做到“一碗水端平”,凡外界对军统的攻击,以及不利于戴笠的评价,唐纵同样原封不动地给老蒋送去看。戴笠做得太出格的事情,他也同样会拒绝,以免遭“物议”,对此,戴笠倒是也能理解。

据沈醉回忆,某次,军统和其他单位起了冲突,彼此都想“恶人先告状”,生怕自己的报告送晚了,老蒋怪罪。由于沈醉经常给唐送礼,戴认为他在唐纵那儿有“面儿”,于是叫沈去找唐,让唐把军统的报告先送给蒋看。

唐听了之后说:“我怎么能这样明显的袒护一方?第六组又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包办得了的。”

沈醉一听他这样的口气,心里很不高兴,没说什么,起身就走。这时唐纵可能也觉得有点后悔,活说得太硬了,于是又说:“你回去告诉戴先生,只说我一定会尽力照他的意思去想办法。别的话你不要多说。”

沈醉说:“我回去还是原原本本把他先后所讲的话告诉了戴笠。戴听了之后,没有什么表情,只说:‘唐先生有他的困难,不能勉强他。’”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2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2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