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闲话“军统”(246)

王兆槐,1906生,浙江遂安人。军校四期。

王兆槐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分在四期入伍生队步一团步七连,同一连中,还有唐生智的弟弟唐生明,另外还有胡涟。

王兆槐是标准的军人出身,还在接受入伍生训练时就参加了东征,毕业后又参加了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部联络参谋,上尉军衔。

当时的参谋处长是林蔚,其参谋处人才济济,有少将高参熊式辉、有汤恩伯,还有刚刚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不久的上校参谋盛世才。

作为联络参谋,王兆槐主要的任务是传送重要作战命令。有一天,他奉命送一份文件给刚刚从孙传芳部下反正过来的第37军军长兼北路军总指挥陈调元。当时刚好杨杰和熊式辉赴前方,他们的车后面跟着一辆随从坐的卡车。王兆槐为争取时间,请求搭乘卡车,杨杰没说什么,熊式辉却拒绝了,他说:“你骑马去吧。”

王兆槐只好骑马去送公文,马不停蹄地跑了整整一天,才找到陈调元的总部,马也跑死了。王兆槐非常生气,我是参谋处的参谋,送参谋处的公文,怎么就不能搭一下参谋处的车呢?

当时戴笠也是上尉联络参谋,戴笠比王兆槐混得更惨,他的主要任务是在陇海路、津浦路上搜集情报,为老蒋服务。搞情报是要花钱的,戴笠并没有特别费,只靠上尉薪饷根本不够。只好靠母亲蓝月喜从家里给他寄钱。

这段时间是戴笠最为艰苦的时期,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当时跟着他的就是勤务兵贾金南,每天背着一张行军床,晚上打开行军床让戴笠睡,贾就睡在地上。王兆槐看了十分同情,给戴笠介绍了一家印刷厂,才算解决了住的问题。

正因为彼此是“患难之交”,特务处成立以后,戴笠自然把王兆槐拉了进来。

王兆槐是杜月笙的徒弟,恒社成员,因此进入特务处以后,一直在上海工作。1935年,继吴乃宪、翁光辉之后,王兆槐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大队长。

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是特务处最早掌握的公开机构,也是对戴笠助力最大的一个单位,因此,不仅历任大队长,戴笠都派了军校“学长”去担任,还想尽办法往里头“塞”特务处的人,沈醉、程慕颐,还有后来落水当了汉奸的林之江都是最早派进去的,据沈醉回忆,最多的时候,特务处派进去十几个人。同时,对侦察大队中合乎自己要求的,戴笠一个个全拉进特务处,时间不长,几乎把侦察大队搞成特务处的分支机构。

之所以戴笠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在侦察大队安插自己的人,有一个重要原因,淞沪警备司令是杨虎。

杨虎,1889年生,安徽宁国人。

杨虎这个人们说起来耳熟能详,但许多经历,其实并不为人熟知。

杨虎本姓胡,出身很苦,无奈家中将他送给同村杨姓人家,起名为杨德顺,以给人放牛为生。杨德顺发迹以后,为纪念本家和养父杨家,遂改名杨虎。

经种种难得的际遇,杨虎去了南方,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因其作战勇敢,又写得一手好字,于1913年成为孙的秘书兼卫士,并于同年与孙的另一位爱将蒋介石拜了把兄弟。1921年,孙中山于广州就任大总统,杨虎任大总统参军兼总统府卫队长。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当时在孙身边的就是杨虎,正是杨虎保护着孙中山逃上了“永丰舰”。

换句话说,没有杨虎,后边的历史不知道怎么写了。

1926年,北伐军兴,杨虎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

1927年3月,白崇禧率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攻克上海,成立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就是杨虎。不久,杨虎即与陈群以及上海帮会人员制造了“四一二”政变。事后,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上海滩“三大亨”都被蒋介石授予少将军衔。

此后,上海警备司令部改为淞沪警备司令部,杨仍为司令,同时,杨还兼任上海市政府保安处处长,加上他与杜月笙等帮会势力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说,从1927年到1937年,杨虎就是上海的土皇上。

据杜月笙的总管万墨林回忆,早在1927年,戴笠就已经与杨虎和杜月笙拜了把子,当年的杜月笙与杨虎都是上海威风凛凛的人物,而戴笠还籍籍无名,可见戴笠与人交往确实有一套,而杜、杨二人“识人于未遇之时”,眼光也自了得。

没有杨虎的默许,戴笠不可能放手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安排特务,跟在自己家里似地。

另外,杨虎的姨太太陈华也是一位奇女子,对戴笠的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戴笠第一时间赶到上海,会同杜月笙、杨虎等组织苏浙行动委员会。以杜月笙为主任委员,戴笠为书记长,负实际责任。书记长下设机要、总务、侦谍、军事、技术、调查、交通通信、宣传等八个组,王兆槐就是其中的总务组长,负责武器、粮秣的供应。

8月16日,戴笠给王兆槐写了一封信:“此次中日战争,固为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交,但亦为我领袖领导下革命团体生死成败之所系也。吾人在此时期,应如何不避艰险,努力工作,以报领袖与党国,亦即所以自求生存之道也。万望兄以身作则,立即激励所属同志,不畏难,不怕死,不分昼夜,努力工作。情报务期确实而迅速。

苏浙行动委员会成立以后,接着就开始组织武装部队——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不成问题,广大市民的抗日热情非常高涨。但武器可是实打实的,谁也变不出来。

最后,杜月笙个人出资,购买了5000支“快慢机”,戴笠又从87师搞来了一批“二手枪”,即便这样,也没有做到人手一枪。

就在8月16日,戴笠给王兆槐写信的当天下午,戴又找到王,交给他一项艰难的任务——日本三菱和三井洋行仓库内存放着一批武器弹药,令王不惜一切抢运到南市。

南市和仓库之间隔着黄浦江,入夜,江里的日本军舰上的探照灯不停地来回照射,一旦被发现,全都得葬身鱼腹。

王兆槐没有二话,当夜,他从招商局借了三艘驳船,从侦察大队挑选了陈步云、陈邦国、刘耀、钟铸人等40个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在探照灯的空隙之间,于当晚九点多钟抵达仓库码头。

仓库用铁锁锁着,锁环比大拇指还粗。王兆槐事先早有准备,他们用湿毛巾裹住锁环,用钢锯锯断锁环,等探照灯照来,大家马上匍匐在地上不动,这样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大门打开。仓库里,“崭新的马牌曲尺左轮手枪、轻机枪、三八式步枪、各种子丨弹丨、航空器材”堆积如山。从九点多钟,王兆槐他们一直搬到到第二天清晨四点钟,装满三条驳船,安全运回南市。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2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2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