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闲话“军统”(207)

1938年1月13日,戴笠陪着张学良来到了溪口。

在当天的日记中,张学良写到:“早雨农陪鸾妹(赵一荻)来,她见我泪流,真儿女之情也,……十一点由南京起飞,米瑞风(峰)同行,余在飞机上想此行,有何上策,上可以对得起国家蒋先生,下可以对得起多年僚属及东北父老,惶(彷徨)万虑,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一点到,子文来接,先到文昌阁,有徐次辰(永昌)、张伯英在,张伯英谈彼去西安。”

文昌阁是溪口的一处名胜,蒋介石小的时候,蒋母王采玉就经常带着他来拜“文昌帝君”。1924年,蒋介石跟孙中山闹脾气,辞去“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务,于2月21日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来参拜文昌阁。

回来一看,建筑已经破败不堪,于是,蒋决定个人出资对文昌阁进行修缮,并责成其兄蒋介卿经理此事。当时,蒋介卿还有点心疼钱,说文昌阁是大家的活动场所,要修,大家一起出钱,凭什么要我们蒋家肚子承担费用?蒋介石说:“兄长不必多言,我自有道理。”

修好以后,蒋介石将文昌阁改名为“乐亭”。1927年8月14日,蒋介石“下野”,回到溪口,遂将乐亭作为他的别墅和书房。就是在这里,蒋介石对他倾慕已久的宋美龄小姐展开了感情“攻势”,并如愿以偿地于当年12月1日与宋结为伉俪。

按:当时蒋介石给宋美龄写了一封求婚信,这封信颇见水平既情真意切又不失身份。此时,陈布雷已经来到蒋的身边,不会连这封信也是陈“捉刀”吧:

“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示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据实所弃,万念灰绝。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于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但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不久前,蒋介石回到溪口,住在蒋母墓庐慈庵养伤,将文昌阁安排给了张学良,让他“读书改过”

戴笠自然不可能总在溪口陪着张学良,他选择了特务队长刘乙光作为看守长。

刘乙光,1898年生,湖南永兴人。军校四期政治科毕业。

跟特务处的许多人一样,刘乙光也是教师出身,毕业于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学校的时候,刘乙光有个同乡加同学,叫黄克诚,俩人关系不错,毕业时,黄劝他到广州去投身革命。二人遂结伴来到广州,刘乙光顺利地考入军校四期政治三队,同一队的同学中,有一个日后名垂史册的人物,那就是率八百孤军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另外,还有日后成为特务处同事的娄剑如、还有在船上与周伟龙“比赛戒烟”的刘凤轩。

黄克诚并没有进黄埔,而是根据党的安排,考入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毕业后适逢北伐,黄被派到北伐前敌政治部搞宣传,大革命失败以后,黄克诚回到家乡搞武装暴动。

1928年10月,湘南暴动失败,黄克诚准备到上海与组织接上关系,千辛万苦来到南京,盘费用尽。于是,黄克诚去找他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另一个同学,军校一期的曹日晖,想跟他借点钱。

曹日晖也是湖南永兴人,此时是国民革命军中的一个团长,他不愿惹这个麻烦,但也没有出卖黄,对他说,我们的另一个同学刘乙光,现在中央军校工作,你去找他吧。

刘乙光同样参加了北伐,在武汉与部队分开,几经辗转来到南京,在中央军校帮忙,他借工作之便将黄等带到上海,并定期接济他生活费。不久,刘自己在中央军校的那份工作也丢了,帮不了黄克诚了。

经过许多波折,黄克诚找到了组织,并被派回武汉进行秘密工作。在湖北,黄、刘二人再一次不期而遇,此时,刘乙光任国民革命军第2师第2旅少校训练官。刘对黄,依然是那么热情,帮他伪造了小学教师的简历,并介绍他到第2师政训处训育科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授少尉军衔,为黄找到了一个掩护身份和经济来源。

此时的第2师政训处,处长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康泽,但此时,他那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军委会“别动队”还没有成立。

1930年初,我党在武汉的组织被敌人破获,牵连到黄克诚,因此,组织决定令黄立即转移。恰在此时,第2师政训处撤销,所有人员均被遣散,这下正好省了黄克诚的事,免得向部队请假了。否则,干得好好的,突然不干了,显得十分不合乎情理,万一引起怀疑,还可能会牵连到刘乙光。

据黄克诚回忆,当他离开部队时,康泽还曾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黄说打算回老家去当教师,康说:“那很好嘛。”

黄克诚又去向刘乙光辞行,对自己今后的行止,黄没有隐瞒,“据实以告”,刘则表示,自己也想去当红军,等把家属安排好,就要去苏区。

刘乙光几次出手出手相助,给黄克诚留下很深的印象。晚年,他在《黄克诚自述》中说:“我对刘乙光这位同乡可谓有点患难交情了,通过这一段的相处,我感到他是一个乐于助人有能同情革命的人。”

从此,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刘也没有去苏区,而是像黄克诚所说的,“他以后又向右转,完全投到反革命一边去了。”

1932年,刘乙光被戴笠看中,选入“洪公祠特训班”第一期受训,毕业后留在南京特务处本部工作,1935年升任特务队队长。

刘乙光是一个非常刻板的人,执行上级命令丝毫不打折扣。因此,被戴笠选来“管束”张学良。

这个任务其实很难完成。

其一,张学良虽被判了十年,但已经“赦免”,从形式上讲,张是自由的,管束一个“自由”人,先就理屈。

其二,张学良曾经是陆海空军副司令,在他面前,刘乙光不过一个无名小卒,要搁过去,刘乙光想见张副司令的面,上报纸上找去吧。别说刘乙光,像李烈钧这样的老前辈,都忌惮张学良“国军一级上将”的地位。

其三,张学良不仅是老蒋的义弟,也是戴笠的义弟,这可怎么“管”法,深了不是、浅了不是。既要给他一定的自由度,又不能让他跑了,更不能让他死了;既不能惹他生气,又不能跟他走得太近了,更不能逢迎;既要监视他的一切活动、随时报告,还不能引起张学良的反感。否则,以张的身份地位,虽在监禁中,要想给这几个小特务出难题,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最难的,还得说是保证张的安全,别叫东北军给劫跑喽。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刘乙光带着张学良东跑西跑,最担心的就是张的安全,哪怕自己死了都不能让张死了,整天提心吊胆,苦不堪言。

从1937年到1962年,刘乙光陪伴了张学良25年,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比于凤至在张学良身边的时间还多一年。

这25年,张学良固然处于被幽禁的状态,而刘乙光又何曾有过自由。

25年是何等的漫长,张学良固然很清楚,刘乙光的内心,又何尝不是冷暖自知呢。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1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1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