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闲话“军统”(196)

如果把励志社比做老蒋的“内务府”的话,那么,黄仁霖就是“总管内务府大臣”。

励志社的第一任总干事是朱懋仁,不久就换成了黄仁霖。

据侯鸣皋回忆:“听说蒋、宋有一次看见黄仁霖带着几个干事在搞卫生,黄亲自在刷洗一个搪瓷马桶,认为黄仁霖有苦干实干精神,当即提升黄为总干事。后来,蒋、宋家中的庶务工作也交给‘励志社’去办了。”并且,“励志社’从官邸的庶务工作开始,后来逐渐扩大到文化娱乐工作。”

“如蒋、宋要看电影即由‘励志社’派电影放映队去。蒋、宋外出拍摄的照片和电影,都由‘励志社’派人操办,别的单位是插不上手的。蒋、宋的油画肖像,也由‘励志社’美术股的人负责画制;另外,蒋、宋两人平常的吃食,固然由官邸厨房供应,可是,若遇两人要宴客时,就由‘励志社’的中西餐部负责包办宴客所需的一切饮食,宴会场合则由‘励志社’的戏剧股、音乐股来负责。”

据张毓中回忆,1935年,老蒋在四川举办“峨眉军官训练团”,团部设在报国寺。另在新开寺找了一个孔牧师,借他的家为老蒋建立了一个临时“行邸”,至于为什么找个牧师家里,据张毓中猜测,是由于蒋介石夫妇均笃信基督教,这里有一座小教堂,方便他们做礼拜。

这个临时“行邸”就是黄仁霖给找的,改建工程,也是由励志社派来的一位张干事操办的。

蒋“驻节”新开寺不久,蒋介石赴峨眉山游览。据张回忆,因蒋前一天与宋美龄不知何故闹别扭,宋一气之下不去了,蒋很不高兴。结果当天发了两次脾气,先是说旅游路线选择不当,太热。到晚上吃饭的时候,不知何故饭菜迟迟上不来,饥肠辘辘的蒋介石大怒,先是把侍卫长何云叫来痛骂,又找励志社的张干事,叫他“马上滚”。

张毓中回忆说,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蒋发怒,他说:“我因此上了很重要的一课,知道领袖是寸步难离夫人的。”

由于工作关系,加上孔祥熙的援引,蒋介石夫妇对黄仁霖极为信任,侯鸣皋说:“因为要为蒋、宋两人备办种种私事,所以,黄仁霖就拥有权力,可以直接进出蒋的官邸,而不用像一般官员晋见蒋、宋,还得通过侍卫人员,更不必约定时间。”

事实上,老蒋此次赴西安,他在临潼华清池的“行邸”,也是黄仁霖由的“一位可靠的干事”张玉荪负责安排的。

这位张玉荪,与峨眉山那位“马上滚”的张干事,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如果是的话,这个人可真不适合给高级领导搞行政。

12月12日,黄仁霖被宋美龄叫到上海的寓所。宋当时因生病留在上海,因此没有同蒋介石一道去西安,没想到出了事。黄仁霖则正好在也上海照顾他生了病的太太。

宋美龄告诉黄仁霖老蒋在西安被扣押的情况,黄回忆:“我当时呆住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安慰她,终于我勉力告诉她,我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只要她吩咐好了。”

宋美龄很满意,旋即带他回到南京,参加12月13日在孔祥熙公馆召开的内阁紧急会议,当时蒋介石是行政院长,孔是副院长,此时已被授权代行院长职责。

会上,经激烈的争论,最终大家认可了宋美龄的提议,即“派遣一批可靠而能信赖的人员,并为张学良所能接受的人,前往西安,作初步的接触,以期确知蒋先生的安全健康情形,他是否身体健康,或是受了伤,或是如所怀疑的,已经遭遇不幸?然后再谈其他。”

由于端纳与黄仁霖均与张学良有旧,且同时亦得到蒋、宋夫妇的绝对信任,决定由黄仁霖陪同端纳赴西安探听虚实。同时,端纳虽然长期在中国,却不会讲汉语,黄仁霖去了可以当翻译。

行前,孔祥熙特别叮嘱黄仁霖:“你的任务是用你的眼睛,亲自看见蒋委员长,亲眼看见。看见了他之后,马上回来向我和夫人报告,你所看见的确实情形。就是这一点,不多亦不少。如果委员长健康而安好,那么谈判之门,还是敞开着的。”

当天,端纳、黄仁霖和励志社干事黎离尘乘飞机前往西安。因为天气不好,三人只能在洛阳过一夜,第二天再前往西安。

在洛阳,黄仁霖等听到的消息非常可怕,他后来回忆,当时传闻“说西安城已经挂满了红旗,并且还有巷战等等”,因此,黄“把全盘局势,重新琢磨了一下,深感我的任务艰巨,能够达成的可能性,真是微乎其微。我只能倚靠端纳的影响力和上帝的帮助了。”

同时,鉴于当时的形势,黄仁霖不敢肯定自己能否活着从西安出来,于是他决定,不带黎离尘到西安去了,他写好了遗嘱,令黎带回南京。

12月14日,黄仁霖和端纳抵达西安,被直接送到张学良在金家巷的公馆。

黄仁霖与张学良,早有渊源。黄的父亲曾在东北一个叫做泗水场的小镇当铁路站长,而张学良小时候正是在这里长大的。当然,黄仁霖当时并不认识张学良,但是见过他的父亲张作霖。

“东北易帜”以后,作为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张学良经常到南京公干,专负接待职责的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自然少不了与张少帅打交道。黄是喝过洋墨水的,凡洋人的消遣如骑马、网球样样精通,很对张学良的路子,于是,“彼此有了不寻常的友谊”。

因此,双方无须寒暄,张学良很直率地说:“老黄,这不是像以前一样的那种社交拜访,我们正有一个大问题,无法解决,我自己也不能做主。不要叫我做那些无法办到的事。每一件事情都必须由我们的战事委员会决定。”

按:西安事变当天,张学良、杨虎城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张、杨分任正、副主任。

黄仁霖也实话实说:“蒋夫人派我来,要我看看委员长的健康情况,建立初步的接触,并充任端纳先生和蒋先生谈话时的翻译。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要马上去见蒋先生。并清楚地加以说明,我无权作任何的谈判。”

张学良说:“我可以向你保证,委员长现在很好。至于你想去见他,我也不在乎此,但是我已将此事在委员会中提出,他们都投票反对。”

张学良还与黄谈到:“蒋先生对于此次反抗行动,非常震怒。因此,他拒绝进食,拒绝和张学良谈话。他进一步透露,假使蒋先生只要接受其中若干条件,他就可以设法解决,打开这个死结了。即使要他亲自伴送蒋先生回南京,他亦愿意接受政府的任何处分,在所不惜。”

这时张学良第一次对外界透露,他可能会与蒋同赴南京。

谈了半个小时,张学良带着端纳去见蒋介石,黄仁霖则被看守在张公馆的门房。

见不到老蒋,可怎么回去向孔祥熙和“夫人”交代呢?黄仁霖一晚上没睡着觉,终于被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12月15日,黄求见张学良,向他提出,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自己能看见蒋,但蒋看不到黄,不就行了么?

对此,张表示同意,让他的副官长谭海带着黄仁霖去看老蒋。

到了新城大楼蒋的“卧室”,门上的玻璃已经用白色的油漆涂上,只是在门把手的上方留下了一下一小块空隙,作为看守的“窥视孔”。

黄仁霖蹲下身子向里看去(黄是个大个子,身高超过一米九零),此时,一支枪顶在了他的后腰上,显然是警告他不要声张,悄悄看一眼就行了。

黄回来回忆说:“我看见委员长直坐在床上,在和端纳谈话。……张少帅则站在床的末端,显得非常注意。委员长的下身则用毛毯盖得非常暖和,他看来很苍白而疲倦,因为他已有二天二夜拒绝进食或饮水。外表上看不出有任何受伤的痕迹,没有疤痕、没有擦伤,亦没有绑带。有些时候,他间隙性的,把手举向他的头发,这是他的一种习惯性的姿势。我最后判定,他并没有收到严重的伤害。……”

看了老蒋的情况,黄仁霖说:“我告诉谭将军,我已经完全满意,并准备回南京去,报告委员长的平安情形。”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1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1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