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军统”(195)
“管束”张学良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同机离开西安,持续了两个星期的西安事变,至此和平解决。
当天下午,杨虎城等西北将领发出“有”电,向全国报告“蒋氏离陕”:“限即刻到(衔略)。自委座留驻西安,对于副座及虎城等救国主张,已表示完全容纳,即定返京施行。……爰于本日下午四时,由副座恭谨陪送赴洛,特电奉闻。杨虎城、马占山、何柱国、孙蔚如、冯钦哉、王以哲、董英斌、缪澂流。”
西安事变解决得这样“圆满”,形势如此急转直下,是任何人都没有意料到的。
后人看历史,总仿佛一切事情都是顺理成章的,比如西安事变,无非是张学良抓了蒋介石,劝他停止“剿共”,蒋介石同意,张学良放人,就这么简单。
其实不是,事实上,在当时,很少有人认为西安事变可以“政治解决”的,换句话说,没有多少人“幻想”蒋介石还能活着离开西安,都觉得他此番凶多吉少,包括老蒋本人。
12月15日,即西安事变发生三天之后,囚禁中的蒋介石就给宋美龄写了一封诀别信,托随端纳来西安打探虚实的黄仁霖带出去。
黄仁霖,1901年生,祖籍江西安义,生于上海。
在老蒋的心腹中,黄仁霖是个“异类”,因为他并不是黄埔系出身,相反,黄是留洋回来的。
1920年,黄仁霖考入东吴大学预科,1922年赴美留学,1926年毕业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专业。1926年回国,任上海青年会干事。
还在美国的时候,黄仁霖就结识了孔祥熙。经孔详熙介绍,1929年,黄仁霖任励志社副总干事。
说到励志社,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机构。
励志社的全称是“黄埔同学会励志社”,成立于1929年1月1日,最初设在南京中央军校院内,蒋介石自任社长。
与复兴社、力行社等等一样,励志社的成立,笼统地说,也是老蒋为了保持黄埔“革命精神”,把黄埔学生团结在他周围而建立的。关于励志社的宗旨,孔祥熙在与黄仁霖谈话时,是这样说的:“蒋总司令要创办一种运动,名叫励志社。这是总司令的一种观念,因为在军事作战中,征服一些城市和省份并不难,但要改变人心却很不容易。他想要发动一种运动,以此来改变他的军官和学生们的心理和行为。
根据这样的宗旨,老蒋曾经为励志社题词“立人立己,革命革心”。并规定了“一不贪财,二不怕死,三不招摇,四不骄傲,五不偷懒,六不嫖赌,七不吸烟,八不饮酒,九不借钱,十不说谎。”的十条戒律。
可见,励志社的最初,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一个机构,更多的,偏重于“养气”、“修炼”,而没有承担特定的什么工作任务。
慢慢的就不同了,首先是在南京成立了励志社总社。蒋介石的侍卫张毓中曾经回忆过他随侍老蒋驻在励志社总社时的情况。
张毓中,1910年生,浙江永嘉县人。
浙江永嘉是个很出名的地方,曾产生过一个“永嘉学派”。
张毓中于1930年考入“浙警”正科第二期,1932年毕业。此时,正赶上戴笠控制“浙警”,张被戴笠看中,选入“特训班甲班”学习,该班对外称“中央丨警丨察研究所”,班上的同学当中,就有后来名闻遐迩的姜毅英,不过此时她还叫姜岳根。
在“特训班甲班”学了三个月,1933年1月,张毓中又被戴笠送到“洪公祠”特训班第二期学习,同时去的还有毛森、石人宠、程慕颐、张人佑等等,后来均成为军统的中坚力量。
此时,陈恭澍等第一期学员还没有毕业,据张毓中回忆,在他们眼里,陈恭澍等人“全出身军校前期,资历深,能力强,富社会经验,和我们纯学生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1934年3月,连续上了两个特训班的张毓中,被戴笠保荐到“委员长侍从室侦察班”担任“护卫领袖”的工作。侦察班的班长,就是前面说过的黎铁汉,副班长则是军校六期的陈善周。
1935年秋,在四川举办“峨眉军官训练团”的蒋介石回到南京,住在中央军校。黎铁汉的侦察班则驻在不远的励志总社。
据张毓中回忆,励志社总社“面临明故宫机场,是新建的宫殿型西式洋房。占地广大,建筑雄伟,设备精美,装潢堂皇。设有礼堂、会议室、套房、中西餐厅等。并附设跑马场、游泳池、篮球场、网球场、弹子房等,是当时首都独一无二的现代化场所,也是国内外闻人政要下榻之处所。”
蒋介石给励志社的题词“立人立己,革命革心”就镶嵌在大礼堂的墙上,现在还保存完好。
从张的回忆可以看出,所谓励志社总社,其实是一个附带酒店的高级会所,在当年属于高消费的地方。只不过,这个地方,单是有钱还进不来。
另外,励志社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全盛时期,拥有“社员”15000人。
用当年曾任励志社副总干事侯鸣皋的话说:励志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尖、卡、斌”三个字。“尖”者不大不小也;“卡”者,不上不下也;“斌”者,不文不武也。即说它不大,比不上国民党其它党政机关,说它不小,它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事事可以通天;说它不上,它仅仅是一个服务机构,说它不下,社长是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说它不文,它的工作人员都穿军装,说它不武,它的工作人员又不享受武官的待遇。
至于励志社的主要任务,据侯鸣皋回忆:大体是这样的:
“一是接待国外军政要员,二是充当蒋介石的内廷供奉。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社,后来发展到担任文化娱乐工作。如蒋氏夫妇要看电影,即由励志社一手操办。同时,蒋宋的油画肖像、宴会或晚会演出的节目,都是由励志社里的美术股、中西餐部、戏剧股、音乐股负责办理的。宋美龄喜欢看美国电影,也由电影股派人到中央电影部取片在励志社内放映。蒋氏夫妇很少到剧院看戏,却常在励志社看。蒋介石喜欢看京剧,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由代理总干事侯鸣皋邀请梅兰芳、纪玉良合演《龙凤呈祥》,周信芳主演《四进士》,童芷苓演《拾玉镯》,以上演出都是在励志社大礼堂。此外,励志社内还设有网球场、篮球场、手球场、跑马场等,经常举行网球、篮球、弓箭比赛及国术表演等,地域颇大。”
当然,励志社远非这么简单,还承担着其他的一些职能,但因和我们要探讨的东西无关,所以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