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闲话军统(144)

从12月12日凌晨,张、杨分头在西安、临潼“动手”时起,两地与南京的通讯就中断了。

这里说明一下,在当年,由于通讯事业极度落后,要想控制消息,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张、杨手下有军队,事变一开始,先把所有“中央”方面的军事通讯设施控制住,第二步,把广播电台和电报局、报社控制住,基本上也就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络渠道。

因此,由于事出突然,全部“中央”势力在陕的全部机构,没有一个来得及向外部发出任何一个示警信号,便已就范。

至于戴笠寄予厚望的陕西站,由于马志超创造性地将站本部和电台与丨警丨察局合署办公,因此,在12日凌晨被孔从周来了个连锅端,马志超仅以身免。

因此,当西安事变发生后最初的一段时间,谁也不知道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

然而,没有消息,本身就是一种消息。

蒋出行在外,其“行辕”与南京的联络,是无一时中断的,一旦中断,则出事无疑。

此时的南京,已经乱做一团。国不可一日无主,平常大家都看着蒋介石不顺眼,这时候才明白,没有这样一个角色还真是不行,国家的一切事情突然没有人做主了,挺不习惯。

老蒋出事的时候,戴笠正在广州处理缉私事宜,听得西安情况有异,马上飞回南京。

特务处的电台,可说是全中国最勤奋敬业的,所有报务人员三班倒,每人八小时,不论什么时候,南京总台的灯光总是亮着的,确保与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支台、甚至分台、组台的联络。

眼下,总台与陕西的联络,居然全部中断,令戴笠大为光火,心中早不知把马志超的祖宗问候了多少遍,不知下达了多少次“几点之前必须叫通”的死命令。问题是那边无人应声,你有什么办法!戴笠急得跟什么似的,只恨自己不能乘着无线电波飞到西安去!

第一个报道西安出了问题的,正是曾报道“藏本英明事件”的路透社记者赵敏恒。

当天,张道藩突然打电话间赵,“有没有西安方面的消息?”赵说没有,张又问,“西安有没有路透社记者?”,赵又说没有。张接着又问“能不能与西安联系上”等等,仍不得要领。于是,张道藩没再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赵敏恒是记者,有一种特有的敏感,对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自然不会放过。他先是找铁路方面的熟人,问陇海路是否畅通,对方告知只能到华阴。

根据这些情况,又联想到张道藩的紧张情形,赵敏恒第一个发出了“西安发生兵变”的消息,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和依据完全正确。

跟着,张、杨发布《抗日救国八项主张》通电,瞬间传遍全球,轰动了世界。

这个时候,国民党衮衮诸公的众生相,用句俗语:真是“够十五个人看半啦月的”,许多人都有一种“这下机会来了”的感觉,其中表现最“出色”的,南京有一个何应钦,另一个是还在国外的汪精卫。前面说了,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在中央党部遇刺,此后一直在欧洲将养身体,事变发生时,汪正在法国戛纳。

但戴笠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欣赏“众生相”。

因为,当前的戴笠,与哈姆雷特一样,正面临着一个“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豪无疑问,如果蒋介石完了,那么戴笠也完了。戴笠没有公职,不是经过政府任命的特任、简任或荐任的官员,只是一个群众团体的中层干部、部门经理。而这个群众团体,是以保卫“领袖”为天职的。现在,领袖在他们出色的工作下,成了阶下囚,可以想见,这个团体,面临着的前景会是什么样的。

果不其然,老蒋一出事,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了戴笠。首先开火的就是复兴社的那些军校同学,原来关系越近,现在骂得越狠,落井下石,唯恐落于人后,大有一种必置戴笠于死地而后快的劲头。

大家众口一词:

“特务处负有保护领袖的责任,今领袖蒙尘,戴某人不得辞其咎!”

“戴笠负特种工作责任,为何使校长受此危险?”

“应杀戴笠以谢天下。”

“校长如有不测,我们找戴笠算帐!”

从他们的言辞看,好像戴笠比劫持“领袖”的张学良更“可恨”。

之所以这样,并非戴笠人缘不好,相反,戴笠很会交朋友,他之所以能“黑白”两道平趟,与他朋友多、“路子”广直接相关。

但是,自戴笠执掌特务处以来,不到几年时间,后来而居上,俨然成了蒋的亲信,大家看着不舒服,不可避免地,也有几分嫉妒。

另外,仗着蒋在背后,戴笠作风越来越强势,处理问题越来越霸道,得罪了不少人。

最重要的,戴笠和他的特务处,虽然拥有着相当的权利和影响力,但在背后,并没有与此相当的政治地位来匹配。所凭依的,唯有老蒋的信任而已,离开了蒋介石,戴笠什么也不是,跟马志超一样,白扯!

很不幸的是,目前,戴笠的处境,似乎已经离“白扯”不远了。

如果老蒋从此不再回来,那什么都别说了,戴笠和他的特务处,一起“洗洗睡”。如果老蒋回来了,那与戴笠也没什么关系。相反,你的工作干成这样,还能指望校长给你什么好脸子不成?最起码是捆送军法执行总监部,问成个“失职”,其结果,基本可以肯定,一样是“洗洗睡”。

如果想避免这样的结果,戴笠似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找一块白绫子,找一根承重的横梁,往上一栓,再把自己往上一吊。或是让胡子萍去买一坛戴笠最喜欢喝的绍兴老酒,再配以一定量的砒霜,往里一搀,一喝,同样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就认了,听天由命了。况且,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看起来,就像保卫萨拉热窝的瓦尔特所说的,“很难改变什么了”。

戴笠不这样看,戴笠从不是一个屈从于命运安排的人,否则,凭他一个农家子弟、一个高小都没有毕业、好不容易考上黄埔又被赶将出来、到了三十岁还一事无成的人,绝挣不到今天的份上。

戴笠这个人,不管你怎么看他,戴笠身上有一种特质,为常人所不及。那就是他坚强、他百折不挠,认定一个目标,坚决往前走,有点一条道走到黑的意思。

眼下,戴笠要做三件事,一要救老蒋,二要救自己,三要救自己的团体。

这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救出老蒋,是最好的自救,保住了自己,也就保住了自己的团体,也就保住了今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是,在这当中,尚有一层重大的关节,即在救出老蒋的过程当中,必须体现出戴笠的存在和作用。否则,即便救出老蒋,没有戴笠的功劳,那么仍旧要追究你“失陷领袖”的责任,说不定死得更快。

恰在此时,宋子文给了戴笠一个机会。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1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1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