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军统(122)
张君嵩,1898年生,广东合浦人(今属广西),军校一期毕业。
张君嵩时任广州市社会军事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就是何峨芳的顶头上司。当时,张君嵩正在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受训,于是被戴笠派到广东,游说林虎。
陈文波带着张君嵩,果然很顺利地见到了林虎。不知道是张君嵩会说,还是蒋介石的亲笔信起了作用,林虎第二天即动身前往广州。
通过各方面的工作,陆军中不少高级将领表态愿意归顺中央,其中最重要的,是李汉魂和陈手下的第一悍将余汉谋。
李汉魂,1895年生,广东中山人,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进入粤军以后,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路干到师长。陈济棠扩充第1集团军的时候,提拔他为第3军独立第3师师长。
据余汉谋的部下胡铭藻回忆,7月1日,他见到李汉魂,李一见他就气冲冲地说:你知道陈济棠要干什么吗?他这是要带我们走死路啊!我已经与邓龙光、莫希德(均为陈手下的高级将领)一道请幄奇(余汉谋字幄奇)负起“倒陈的责任”,带着我们大家一道干。可他一直犹豫,还说要到香港去发表通电。到了香港,离开部队,还有什么用?
李还说,明天我就要回汕头,很快通电反陈,希望你把这个话带给幄奇,如果他不出这个头,那就算我看错他了!
次日,李汉魂回到驻地,然后仿照关云长“封金挂印”去了香港,7月6日,李汉魂发出“鱼”电,声讨陈济棠。
李汉魂的作为,触动了余汉谋。
余汉谋,生于1896年,广东高要人。
余汉谋也是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的,跟李汉魂是同学。毕业以后,余进入粤军,其经历跟李几乎完全一样,也是从最底层干起,一个台阶不拉地干到师长。
不同的是,余汉谋一直是陈济棠的直接下级,陈提升一格,他就跟着水涨船高,陈当师长,他当副师长,陈当军长,他当师长。直到第1集团军成立,余汉谋任第1军军长,属于陈济棠的精锐部队。
尽管如此,陈济棠对余汉谋并不信任,1932年,陈济棠借口帮蒋介石“剿共”,把余汉谋第1军的驻地从广东调到江西,远离家乡,早有宿怨。
同时,余汉谋对陈济棠的许多做法,并不认可,不值其为人,尤其是对他事事听从他那个哥哥陈维周的摆布,早就看着有气。
据余汉谋的副官处长卜汉池回忆。1932年6月,余汉谋曾对他说: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民众都在抵制日货,唯独陈济棠的哥哥陈维周利用他担任“两广盐运使”的便利条件,派缉私舰艇从香港载运日货运回广东境内贩卖。
因此,余汉谋派卜汉池回广州,让他告诉第2军军长香翰屏:余汉谋要和香一起去见陈济棠,劝他阻止其兄的走私行为,如果陈济棠不听,余汉谋和香翰屏就一起辞职不干了。
临行,余汉谋特别强调,提醒香翰屏,千万不要单独去见陈济棠,一定等余有机会回到广州的时候,俩人一块去找他进言,力量更强一些,法不责众嘛。
香翰屏,1890年生,广东省合浦县人(今属广西),合浦是名将之乡,粤军的很多都出身这里,比如陈铭枢,李扬敬、张枚新等。其中陈铭枢与香翰屏还是姑表兄弟,李扬敬是第1集团军第3军军长,张枚新则是香翰屏的老部下。前面说到的策反两广的张君蒿,也是合浦人。
1912年,香翰屏入广州法政学校,并加入国民党。后加入粤军第1师第4团,师长即他的表兄陈铭枢,团长就是陈济棠。
1932年,陈济棠扩充第1集团军,香翰屏被任命为第2军军长。
卜汉池奉命去见香翰屏,把余的意思转告了他,没想到,香翰屏却有不同的见解。
他说,以陈济棠的性格和他对陈维周的信任程度,不要说两个人,就是再多去几个人,也照样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与其两个人一起垮台,不如由我一人牺牲不干,留幄奇作为将来替代陈济棠的地位,这样做较为上策。”
香翰屏把陈济棠看得很透,早知道他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既然如此,不如以这样一种“壮士断腕”的方式,提前与陈济棠“掰”掉,划清界限,把自己的脚步站住,以便在未来的新格局里确保一席之地。所以他自己做公孙杵臼,留着余汉谋做程婴,“吾任其易,君任其艰”。
此后,香翰屏果然单独去见陈济棠。
不出所料,陈济棠听他说陈维周的“坏话”,立时大怒,不仅强迫香翰屏自行辞去第2军军长的职务,后来又把香翰屏赖以起家的第2军第2师师长张枚新也给撤了,最后连香翰屏兼任的中区绥靖委员也给抹了,一撸到底,成了老百姓。
此事一出,对余汉谋刺激极大,衔恨于心。
当初,在陈济棠策划造反的时候,余汉谋就提出反对,但陈不听,余汉谋也没有办法。此时见李汉魂这么做得这么决绝,也坚定了他的信心。
7月6日,余汉谋给蒋介石打电报,要求到南京出席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7月8日,余汉谋乘蒋派来接他的飞机飞抵南京。
行前,余汉谋明人不做暗事,把要去南京的事告诉了陈济棠,并表示对他的造反坚决反对。
7月13日,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定,撤销“西南两机关”,取消第1、第4两个集团军番号,任命余汉谋为广东绥靖主任兼第4路军总司令;任命李宗仁为广西绥靖主任。同时,给陈济棠任命了一个空头的军委会委员。
至此,陈济棠已是众叛亲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