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一)

《潜伏》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片子,在我看来,一是情节编排紧凑,二是演员选得到位。

孙红雷不必说了,其实我原来并不太欣赏他,但这个戏确实出色。据说这个角色原拟辛柏青来演,辛柏青曾在《红岩》中演保密局特务郑克昌。其气质跟这个角色也很吻合,我倒很想知道如果是他演怎么样。

意外的是姚晨。一部谍战片居然被她搞出如许搞笑色彩,以后片酬一定暴涨。

还有那一大批各个系统的大小特务,塑造得也基本到位。

说到这里,估计现在多数的青年朋友对剧中那左一个右一个、层出不穷的特务机构一定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不由得想起十年前曾经对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地下斗争史颇下过一些功夫,因此结合《潜伏》给大家理理清楚。

《潜伏》的主要角色余则成,军统特务,一开始是军统的一个电讯监听员,居中把他混同于普通的外勤特务,这是不对的。

电讯是当年秘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更没有互联网,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为秘密工作者,你的主要联系方式是什么?

——对,一靠有线电话,二靠电台。

余则成出现的时候,就正在执行监听电话(有线)的任务。

但作为特务,需要即时通讯,而电台就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移动通讯工具。但电台这个东西有两个最大的弱点:

一是信号有可能能被监听。一旦被监听,侦察人员就能够准确地判断你所处的地理位置。解放前夕,我党在北京的一个秘密联络站就是这样被破获的,最终导致我党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重要特工熊向晖暴露。

二是密码的问题,不可能指望你能发现每一个秘密联络站,并“人赃俱获”,那么要做的就是侦听对方的信号,也就是说这个信号自己人能听到,对方的技术人员也能收到。区别在于有没有密码。

没有密码,你所看到的就是一组组毫无意义的数字。

所以,每一个特务机关内部都有几个电讯专家,其主要任务就是搞密码——设计自己的密码,破译敌人的密码。剧中叛逃到日伪方面的李海丰,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可见其危害有多大。

同时每一个电讯机构中,也都有一大批像余则成这样的小特务,专门负责低层次的监听记录工作,层次是很低的。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二)

层次低归层次低,再低他也是一个技术人员。所以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余则成不属于“外勤”人员,而基本上属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至于他带着器材到单位以外的地方去搞监听,那是不能叫外勤人员的。

当然也不能叫内勤,“内勤”是秘书啊,行政啊,后勤啊,办公室啊,这些,跟现在差不多。呵呵。

什么叫“外勤”,外勤是高搞行动的,诸如跟踪、抓人、爆破、暗杀,也包括情报搜集,就是陆桥山那一行。这些统称叫外勤。

说到这里,又一个问题出来,即余则成不太可能被派到上海去执行“制裁”李海丰——凡对敌人进行一定的处理,军统称之为“制裁”,如说“对某人予以严厉制裁”,其意即为杀掉他。

执行“制裁”任务,显而易见是外勤的任务,余则成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人员不可能具有这种特长。不要以为杀个人很简单,尤其是在敌占区,一旦暴露,个人安危是一方面,暴露了组织是更大的危害。最重要的,暗杀不成,敌人会加倍警觉,下次就更难了。

军统在越南“制裁”汪精卫失败,以后又派出了几拨特务,无一成功,反而搭上的自己的两员得力干将——吴庚恕捐躯、陈恭澍叛变。

像剧中那样,余则成单枪匹马,连司机带保镖,一枪一个,看着很解气,但在实际斗争中基本没有可能。

为什么,很简单,余则成不具备这个能力。在开枪射击这种专业技能方面,余则成作为一个“it”方面的从业者,跟怎么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没有本质区别。

不信的话,你可以找一个靶场,连发十枪,看有没有一枪能够正中红心。

如果有,恭喜你,你具备当一个特工的潜质。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三)

说到叛徒李海丰。第三个问题来了。

根据《潜伏》,李海丰是在南京被击毙的,而且余则成获救以后,也是被转移到军统局“南京站”。

这个问题是比较大的。

因为,李海丰的工作地点并不在南京,而在——

上海。

大家知道,李海丰叛变军统,投奔的是“汪伪政权”。

这里说开些。谈谈“汪伪政权”。

大家知道,国民政府失掉南京之后,一迁武汉、再迁重庆,并最终以重庆为战时首都,称“陪都”。

这样,长江中下游一带就与先期沦陷的华北地区连成了一片。在华北,原来就有一些汉奸政权:什么“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蒙古军政府”、“临时政府”(北京)、“维新政府”(南京)、“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等等,不一而足。在内蒙和察晋一带,还有一个所谓“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然而,这些所谓“政府”,多则多矣,其中却没几个有“号召力”的人物,且各自为政。鬼子很头痛,总想搞一个统一的政权为他们服务。

到1938年,汪精卫叛国,并在日军的卵翼下,仿照国民政府的组织形式,于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成立了一个新的伪政权,美其名曰“还都”,意即原来的国民政府又回来了。这个“政府”,史称“汪伪政权”。

既然“首都”在南京,那么各“政府”机构、包括特务机构,自然也在南京了。

错!

“汪伪政权”的特务机构设在上海,机构名称叫“特工总部”,办公地点在上海极司非而路(老名)76号,大家都叫他“76号”。

李海丰是电讯专家,叛变之后,一般说来不大可能转行,估计还是当特务。那就只能在上海上班,因为他的单位在“76号”。

看《潜伏》谈“军统”(四)

看来大家都对“红色间谍”熊向晖的事迹很感兴趣,这里就叉开话题,先说说熊向晖。

熊向晖是周恩来同志在抗战中安插在“西北王”胡宗南身边的。熊向晖是他的本名,抗战中化名为熊汇荃。

熊向晖是湖北一个司法界人士的儿子,有着很好的家庭背景,兼且仪表堂堂、天赋过人。17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并且加入了党组织。在清华,他的直接上级就是当年中共学生领袖蒋南翔同志(解放后曾任教育部长)。

抗战开始以后,蒋南翔奉派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工作,他的上级,就是周恩来。

大家知道,周恩来是我党秘密工作的先驱,在中共中央设在上海的时候,周恩来负责中央特科工作,在他的麾下,汇集了一大批秘密战的精英。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前三杰”——李克农、钱壮飞和胡底;有潘汉年;有顾顺章(后叛变,此人叛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如果不是钱壮飞,中共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还有一些,后转做其他工作,可能大家就不一定太熟悉了,如陈云、如康生、如陈庚,当年都是在上海叱咤风云的人物。

熊向晖就是蒋南翔推荐给周恩来的。早在抗战初期,周恩来就敏锐地看出,抗战结束以后某个时候,中共一定会与国民党决裂,届时,我们直接面对的,必是胡宗南。此时,正是“走闲棋、布冷子”的时候,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挥作用。

熊向晖就这样作为一个“冷子”布置在了胡宗南的身边。据说在给熊布置任务的时候,周一共只讲了三条:

第一,对党忠诚。

第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三,抓大不抓小,着眼于保卫党中央。

最后周还归纳了一下,“你要像天津的萝卜一样,外边白,里头红。”

前几天我买了几个“卫青”,还想起这件事。看来,周恩来在天津上学的时候真没少吃这种萝卜。

就这样,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潜伏的近十年中,严格按照这三条行事,不但没有引起怀疑,反而成了胡的机要秘书,参与密勿。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1946年胡奉命进攻延安的时候,居然是他亲自把作战计划交给了这个“卫青”。

上文笔误,胡进攻延安应为1947年.致歉.

看《潜伏》谈“军统”(五)

当时,胡已决定送熊向晖去美国留学,熊已经带着新婚妻子到江浙度蜜月去了,蜜月一过就将坐船赴美。

当胡宗南接到进攻延安的密令之后,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熊向晖。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虽万千人俱往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831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