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青
“唉,说起来真是造孽啊,十几年的时间了,她心里还是不甘心,说起这事,是我封家村的人对不起她,我们全村人给她下跪赔礼道歉都是应该的!可她现在偏偏找到我孙子.”封勇见温若需沉默,不禁叹了一口气。
“哦?老爷子,你尽可详细的说说此事,说不定,我能让她不再骚扰封家村。”看来,这事有很大的隐情。
红卫兵的运动持续两年多,导致400多万高中毕业生呆在城市无事可做。1968年12月22日,毛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展开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1978年,近2000万知青奔赴全国各地。
1975年,封家村也来了一批知青,有男有女,其中一位姓沈的女知青在他们中间显得尤为出众,长得标志漂亮,身材匀称,看穿着打扮就知道是从大城市来的,性格文静,没事的时候喜欢坐在太阳底下看书。
知青下乡的目的是接受农村生活的再改造,所以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为那位沈姓知青是学医的,懂一些医学,性格也善良,平时封家村人有个伤风感冒的小毛病都会找沈知青瞧瞧,时间一久,村里人对待她的态度显然比对其他知青要好很多。因此,引起了其他知青的嫉妒,特别是女知青的嫉妒,这种在今天看起来顶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当时那个畸形的社会,最后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灾难.
1976年的夏天,某一天晚上,同批的女性知青邀请沈知青一起去邻村看电影。善良的沈知青并没有多想,谁知,因为嫉妒她在村民中的地位,另外几名女知青竟然怂恿了封家村的三位单身汉在半路截住了沈知青.
第二天,村民在沈知青的房间发现她已上吊自尽,穿着一身大红色的衣服.
怂恿单身汉的那几个女知青,在1978年返乡之前已经发疯,据她们说,每天凌晨时分都会看到沈知青站在她们床头,披头散发,眼眶里留着血红的泪水瞪着她们.
那三名侮辱沈知青的单身汉,在事情发生之后的一个月内,有的上吊自杀,有的投河自尽,有的喝老鼠药而亡,无一例外的,死相非常难看,全身溃烂,死后都瞪大着眼睛,嘴巴咧得老开,仿佛看到了地狱的恶鬼一般。
在那三名单身汉相继身亡之后,封家村的村民慢慢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好好的一位大姑娘,竟然在封家村被侮辱了身子。村民心中有愧,于是都偷偷到沈知青坟上焚香烧纸,因为那个年代请不到和尚道士前来做法事,只能以此举来表达心中的愧疚。
那几年的深夜凌晨时分,沈知青坟上会传来唱戏曲的声音,懂行的老人知道那曲子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沈知青生前最喜欢的曲子。不知此事的人,吓得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知道事情原委的老人们,一边流泪一边感慨好好的一位姑娘就这么没了.
1978年后,知青返乡,封家村知道此事原委的老人,每年清明都会在沈知青坟前烧上一些纸钱,遇到心软或者在家里受了欺负的妇女,还难免在她坟前哭上一阵。尔后,赶夜路的封家村人会时不时看到村口槐树上有沈知青的影子,但没发生过遇害的事.
“温道长,你说,过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位沈姑娘也没害人,怎么这次会来害我孙子呢?”通过这段历史的讲述,封勇已经知道了温若需的身份,见着他有些本事,所以,连称呼也变得尊敬起来了。
“我分析,那位沈姑娘死后,地魂和命魂并未散去,这些年怨气积累,加之没有天魂良知和理智的约束,她已经变成了厉鬼。”温若需不紧不慢的分析到,“失去理智的厉鬼是很可怕的,咱们人世间的道德约束对于它们来说,没用。”
“这种情况,你认为该如何处理是好?”封勇脸上有愧疚,毕竟是封家村人对不起沈知青。
“您说,沈知青生前很善良?”直觉告诉温若需,事情或许并不简单。
“是啊,沈姑娘生前很善良的,有时会拿出鸡蛋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小孩子,你知道,当时他们知青的生活也并不好,一个月,挣点工分不容易,固定工资才30块钱不到,不像我们,还能偷偷摸摸搞点副业。”封勇的老婆子在一旁偷偷抹眼泪.
“您二老不必太紧张,我预计今晚她还会来找您的孙子,这样,今晚我陪着您孙子呆在屋里,你们二老今晚暂时住在别处吧,一切情况,等我看看再说。”温若需说完,老两口面面相觑,显得不知所措。
温若需见状,心里明白他们现在还不太信任自己能单独应对沈知青,况且还是变成厉鬼的沈知青。沉思一会之后,温若需拿出一张符纸,符纸飘在屋中的一个空碗上无火自燃.
“兑点水,给你孙子喝下,能保证他身体里面的阳气不散。”温若需也不管满脸不可思议的老两口,独自走出了房门,“晚上,我会再过来的.”
嘿嘿,趁着天涯管理睡着了,说点干货
修行,没你们想象的那么玄之又玄,守住本心,都能成大道,何为道?蝼蚁都能成道,原因就在于你的内心!道,本质来说,道,心之所向,行之为动!此为道,天道,地道,人道,鬼道,甚至盗亦有道!关键就在于你的内心,你腹黑,没问题,你看不惯世人的虚情假意,都没问题,关键是,你内心所在乎的,守护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