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一百六十三

五胡历代的第一名将,用兵都各有特色。石勒占一个“诡”字,狡诈如狐;冉闵占一个“猛”字,霸道无双;慕容恪占一个“睿”字,大局观惊人,常常看到战场之外的东西;慕容垂占一个“奇”字,变幻莫测,如行云流水,随形势而变;刘裕占一个“刚”字,永远是以堂堂之阵,正面推进,一点阴谋诡计都不玩,你就是拿他毫无办法。

而拓跋焘,则占了一个“勇”字,这个人,拥有铁石心肠一般的勇敢,好像从来不知道自己也会死一样。如果不是他老打胜仗的话,他绝对会被归入到粗鲁不堪的莽夫之流。

这一次,在接到柔然六万大军蜂拥入寇的战报后,拓跋焘没有任何迟疑,他似乎连考虑的过程都省掉了,就直接带着一支轻骑兵出发北上,亲自前去迎战柔然人,一路三天两夜不眠不休的疾驰后,立即就投入了战场。

史书并没有记载他这支轻骑兵的人数,但一定不多,因为看到竟然钓到了北魏皇帝这样的大鱼后,惊喜的柔然军队全军出去,把拓跋焘团团围了起来。

这个包围圈,竟然达到了五十多层!

能围到这么厚,可见双方的军力相差有多么悬殊。而在人数比敌人差那么多、而且己方全都是轻骑兵的情况下,拓跋焘居然也二话没说就往前冲,实在不好评价他到底是勇敢还是莽撞了。

但在一同被围的北魏士兵心中,自己的皇帝真是酷毙了。

在这个恐怖的包围圈中,敌人的马头挤着自己的马头,铺天盖地的柔然人如同汹涌无边的潮水,没有人不怕。但北魏士兵只要一回头,就能看到皇帝毫无波澜的表情,仿佛并不是陷在敌人的包围圈里,而是骑马出门踏了个青一样。

一支绝境中的军队,只要将军没有慌,就永远有翻盘的机会。在拓跋焘淡定的指挥下,北魏军小部队尽管如同怒涛中的小舟,时时岌岌可危,但一直没有被倾覆,并最终等来了翻身的时机。

柔然军队的统帅,是大檀可汗的侄子于陟斤,这同样是一个胆子包着胸腔的勇士,在看到久围不下之后,他勇敢的挤到包围圈前线,试图亲自观察战机。

可惜,跟拓跋焘相比,他有勇气,但没有那份好运。

因为挨得太近,北魏箭手看到了他。

很多时候,改变历史走向的,往往就是一点丝毫不起眼的小事情、小东西,比如北魏箭手的这一支箭。

这一箭倒不如何出奇,出奇的是它的位置:在被射出之后,它扎进了于陟斤的脑子里。

将为军之魂,柔然的南征大军中,这颗魂没了。柔然可汗大檀此时也在军中,但他显然专注于担任可汗这个职位,并没有兼职研究一下统军之道,而且非常缺乏拓跋焘那样的镇定,所以在侄子被射死之后,立刻就慌了神,居然下令撤围而去,北归大漠。

这是柔然人离解决世仇最近的一次,但这支准到离谱的箭毁了一切。在此后的岁月中,大檀必定无数次的为自己撤围的命令而追悔莫及,因为他将眼睁睁的看着拓跋焘以恐怖的速度成长为战场上的恶魔,将柔然人的生存空间一再压缩。而这一切,都是对大檀当时不理智的跑路行为的报应。

虽然主帅身死,但大檀是最高首领,如果他不乱的话,以无比悬殊的兵力优势,他就是堆也能堆死拓跋焘。

可惜,机会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错过了就不可后悔,而且还必须要承受错过它所带来的恶果。

恶果很快就来了。

此时的柔然,国力并不在北魏之下,大檀判断两国的战争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决出胜负的,他愿意耐心的把战争打成持久战,所以才会在占尽上风的时候撤兵。但年轻的拓跋焘并不愿意,热血的少年,眼里只有敌人,他并没有考虑太过久远的事情,只想一门心思的把敌人打倒。

成功的挡住了柔然人的南侵之后,拓跋焘并没有对大檀撤兵的好意报以回应,比如见好就收,双方享受几年难得的和平之类的,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又冲了上去。

在整顿了国内的军队之后,拓跋焘大举征伐柔然,猛将精兵倾巢而出,直奔大漠。这一次,仍然是拓跋焘本人亲任主帅。

大军在漠南集结,再往北,就将踏入世仇柔然的境内,流干柔然人的血,或者流干自己的血。就在这时候,拓跋焘做了一件狠辣到极致的事情,这件事也显示出了他和稳重的大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他下令丢掉所有的辎重,只携带十五天的粮食,拔营北进。

这个命令断掉了他自己的后路,要么一路向北,杀光看到的每一个柔然人,抢夺他们的粮食,要么死在大漠上。在这趟北伐中,他将只能一路打胜,只要败上一场,甚至哪怕打成平局,他也只能饿死。

完全就是当年项羽破釜沉舟战术的翻版。

有些人的勇气,真的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拓跋焘还只有十几岁,在此之前,他的战场经验只有险些被围死的那一次,但他就是能对打仗充满热爱,对死亡无所畏惧,甚至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命拿出来,赌一把自己的眼光。要知道,他此时的身份可是皇帝,能够享受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如果你有这样的好命,你会舍得拿出来冒险吗?

拓跋焘能舍,也能得。

他自己不要命,也推动得北魏士兵豁出了自己的命。柔然人原本跟拓跋鲜卑势均力敌的打了很多年,但从来没见过这么疯狂的北魏兵,在这群恶魔的疯狂进攻下,柔然人彻底崩溃,所有部落要么被屠杀殆尽,要么仓皇北逃,整个大漠上再也看不到一个柔然部落。

初出茅庐的拓跋焘,一举解决了这个缠斗多年的大敌。柔然虽然没有被彻底灭亡,但从此以后就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只能等北魏什么时候想起来了,过来痛打他们的时候勉强遮挡一下。

不过,拓跋焘并没有赶尽杀绝,趁机灭绝柔然部落,而是就此收兵回国,此后柔然人得以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

原因当然并不是拓跋焘心肠好,而是西北边有一个人过世了,这个人的死,迅速吸引走了拓跋焘全部的注意力,他现在已经顾不上柔然人了。

赫连勃勃死了。

这是一个极其残暴、也极其强大的人,胡夏地处偏僻的西北,而且国境方圆不过千里,之所以能让刘宋、北魏都忌惮不已,唯一的原因,就是赫连勃勃本人的战斗力。

现在,这个人死了,原本浑身是刺的胡夏,马上就失去了最大的倚仗,变成了一块美味可口的肥肉,拓跋焘看在眼里,馋涎欲滴。柔然人拥有广袤的草原,往草原上一钻,几百里连人影都看不到一个,打败他们难度不大,但想灭绝他们,难度提升的就不只一个数量级了。

当然,这块肉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下的,新皇赫连昌登位之后,胡夏甚至还开始了开疆拓土,趁北燕和北凉两个小国互相征伐之际,出兵吞下了不少地盘和人口,一派兴盛景象。不管怎么看,这仍然是一个不好惹的对象,谁想对它龇牙,就得做好被它把牙拔下来的准备。

所以,在宣布决定征夏之后,拓跋焘立即就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这种阻力,远胜过他此前遇到的任何一次。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小说在线阅读_第1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不归0304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第1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