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一百四十六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在生物学上很有道理,但在实操当中,往往不是那么精准:谁知道自己会生出个什么玩意来?

二世祖慕容宝,是纨绔子弟中的优秀典范:能力基本为零、品行基本为零,除了败家特别厉害,其它都不厉害,但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却生出了一个很有本事的儿子:慕容会。

慕容会年纪不大,但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独当一面了,治军和笼络人心都非常有一套,颇有才干,深得慕容垂老爷子的喜爱。慕容垂之所以一直坚持让不肯拿掉不肖子慕容宝的继承权,主要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慕容宝的生母大段氏,另一个就是他所喜欢的孙子慕容会了,所以他在临终之前,还跟慕容宝讲了下价钱:继位以后,一定要立慕容会为皇太子。

慕容垂自己有本事,所以也喜欢有本事的人。

但慕容宝没本事。

无能的人,通常都会对强者有由衷的反感,尤其是当这个无能者还身处高位的时候,他必然会发自内心的厌恶比自己强大的同类。

慕容宝非常讨厌这个有才能的儿子,甚至到了敢为了这个儿子忤逆父亲的程度:继位之后,他并没有遵从慕容垂的遗愿,而是立了最小的儿子为皇太子,这个小儿子才十一岁,特点是胆小懦弱,这一点可能特别投慕容宝的脾胃,让他觉得没有丝毫的威胁感。

这是慕容宝生平唯一一次违背自己英明神武的父亲,对于神一样的老爸,他一向是言听计从的。现在慕容垂虽然死了,也是先皇遗命,慕容宝居然敢翻盘,足见对这个儿子的忌惮之深。

不听话是要付出代价的,慕容宝的这次自作主张,也是后燕衰败的根源之一。立储之争,让原本如日中天的后燕帝国,瞬间从内部开始了坍塌。

而导火索就是慕容麟。

当慕容麟政变失败,逃出中山后,慕容宝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斩草除根,清理中山城内的造反派余党,而是马上大惊失色,感觉自己要完。

因为他盘了一下,发现慕容麟没有太多地方可去,最有可能的落脚点,就是慕容氏的老家:东北龙城。

而龙城一直是慕容会驻守的。

慕容宝只是无能,并不是傻,他拿走了本来属于慕容会的太子之位,当然也能感受到来自慕容会的怨毒。眼下要是慕容麟跑回龙城,这两叔侄都跟自己有仇隙,要是联合起来,是完全有可能在后方翻了自己的盘的。

无能的人,也会把自己的权位看得尤其重要,因为这就是他的所有,自身既然不够强大,如果再失去外物,那就毛都不是,所以他一定会死死的抓着权位不肯放手,哪怕遇到一丁点可能的威胁,也会拼上全力去反击。

虽然慕容麟回龙城夺权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可靠的消息传回来,但这份可能性已经足够让慕容宝方寸大乱,他马上召集群臣,宣布自己要亲自出马,亲赴北疆,去斩断这只黑手。

当然,这是史书上记载的理由。实际上细想一下,会发现这个理由其实不大站得住:如果只是出于提防臣子造反的考虑,实在没道理让皇帝自己跑一趟的,派一个使者手持一封诏书的事而已,考虑到两个目标人物的身份特殊,那挑一个威望高的宗室辛苦一趟也就搞定了,哪里轮得到皇帝亲自上阵,要知道,中山城外可是还有着四十万北魏大军正在集结,随时可能攻进来。

慕容宝之所以会这么干,除了死保权力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也就是为了这四十万魏军了。

他怕死。

慕容宝是个懦弱的二世祖,此次离京,不只是为了保卫皇权,也为了躲避已经打到鼻子跟前的拓跋人。只不过作为皇帝,是不会有逃跑这种事发生的,得有更冠冕堂皇的名号,比如唐玄宗的西巡南京、宋高宗的巡幸东南、慈禧太后的两宫西狩,敌人打过来了,他们就着急出去打猎和巡视。

慕容宝的年代比他们早,而且又是脑子比较直的胡人,没能开发出“巡狩”这么先进的技术,幸好慕容麟反了,让他可以得到一个跑路的借口。

他带领万余精锐骑兵,趁夜打开城门,一路疾奔蓟城而去—魏军东下之时,慕容会为了面子,上书表态要从龙城率军前来中山救驾,这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以示个赤胆忠心而已,没想到慕容宝居然真的同意了。所以慕容会只得带兵上路,但走得磨磨蹭蹭,几个月了也没走出多远,此时正屯在蓟城里。慕容宝打算先去收了他的兵权,免得被慕容麟抢先夺了。

一段父子相争的大戏拉开帷幕,这场无能皇帝与落选皇子的明争暗斗,最终磨掉了后燕帝国的精气神。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导火索慕容麟的身影。

慕容麟根本就没有往东北老家跑,他又不蠢,那里的守将是慕容宝的儿子,他就是犯了失心疯,也不会跑过去自投罗网。慕容宝做出这种判断,很难讲他到底是被吓成了惊弓之鸟,在胡思乱想,还是纯粹借这个幌子跑路。

总之,慕容麟反出中山城之后,哪里都没去,就躲在城外瑟瑟发抖,天下虽大,但他已经无处可去。

不过,老天总是很少赶尽杀绝的,它总是在绝境里给人留下一点机会。

现在燕皇慕容宝已经跑了,中山城内的权力真空总要有人填补,而且慕容宝跑的时候就没打算再回来,为了绝后患,他把所有的的近亲宗室全都打包带走了,不给他们留下来接收权力的机会。

所以,这个机会就落在了…城内一个远亲宗室的身上。

慕容详,虽然也姓慕容,但和直系皇族的关系很远,远到慕容宝逃跑的时候都忘了通知他,于是在满城无皇族的情况下,他稀里糊涂的被中山军民推举了出来,作为首领,领导抗魏。

他的首领之位,险些只当了一个晚上。

慕容宝开城门逃跑的那一夜,因为溜得太匆忙,而且城中突然无主,军民惶恐,在慕容宝走后,都没人关城门。

拓跋珪得报后大喜,准备连夜入城,拿下中山,整个关东就都是我的了。

但是,王建对此持有反对意见。

就是在参合陂力主坑尽五万燕军降卒的王建。

王建是一个可爱的真小人,阻止大军进城接收战果的原因简单到发萌:他想进城掳掠,好好的体验一把洗劫敌国皇城的快感,如果夜间进城的话,难保会有士兵私藏财物。这是不可以的,在王建眼里,城内的财宝都是拓跋贵族的,当然不容许士兵们从贵族的兜里扒东西。

所以,他力谏到天亮再进城,以禁绝大兵们吃回扣的可能性。反正中山城中已经无主,军民无斗志,就是一块搁到砧板上的肉而已了。

拓跋珪思考过后,深表赞同,于是北魏大军当夜老老实实的在城外守了一夜。看守着即将属于自己的财宝,想必他们的梦都是甜的。

这一夜,慕容详得到军民拥护,被公推为主。

第二天,拓跋珪睡醒打算进城的时候,已经进不去了,只能继续强攻。

但是,这群已经被皇帝丢开的弃民,斗志却顽强到不可思议,拓跋珪大军齐上,一连攻打了几天,硬是攻不下来。

无奈之下,拓跋珪找了个大嗓门,弄了个高台,让大嗓门登上去朝城内喊话:

“你们的皇帝都跑了,你们还要为谁死战呢?”

得到的回复是:“我们怕和参合陂一样,只能多抵抗一天,多活一天了!”

拓跋珪回头就是一口口水,吐在王建脸上。

他也快撑不住了,四十万大军在外,每天消耗巨大,沿路能抢的都已经抢光,如果再拿不下中山城,拓跋大兵们也要开始饿肚子了。王建的两条建议:一个杀降,一个延缓进城,天衣无缝的破坏了轻取中山的可能性,缺哪一条都达不到这种效果,拓跋珪只以一口口水报之,非常仁厚了。

中山军民已经必然是死战到底,拓跋珪虽然人多势大,但在城外也是进退两难。就在无可奈何之际,他真正的助手、屡次为他伐燕出大力的好战友:慕容麟出手了。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小说在线阅读_第1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不归0304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第1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