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
乱世之中,没有好人的生存空间。拓跋珪一手把一个四分五裂的部落变成北方的强国,他绝对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好人,这一点在他的人生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他在最后几年开始嗑药之后,残暴程度可与史上任何一个暴君争锋。
但此时,他才二十四岁,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事业,并且愿意为了事业克制一下自己的本性。
所以在抓到了五万燕军俘虏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全部释放,非常的气势磅礴。这也并不是假惺惺,先前在河边对峙的时候,有两船燕军不慎漂到他的阵地上,他也是扣住船之后,把人全部放回去了。
年轻的王,非常想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气度。
但也正是因为年轻,他还不像以后那样令群臣畏惧,大臣们敢于向他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固执的不肯退让半步,而他也还很容易动摇自己的意志。
这一次,当他宣布准备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之后,马上就遭到了臣子的反对。
这个臣子名叫王建,是拓跋鲜卑的外戚,奶奶做过拓跋政权的皇后,他自己也娶过一位公主。而且这个人也是有几分本事的,以前主要是做外交工作,出使后燕的时候,表现得有理有节,深得慕容垂的赞许。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人极其的无情,胸腔里跳动的几乎不是心脏,而是一块硬邦邦的石头。
他亲哥哥的教育理念不是特别好,生的几个儿子都是二世祖,犯过不少次法,都没有被逮住。少年人喜好挑战权威,钻到了法律的空子,当然是十分得意的,忍不住就会到处炫耀,很不幸炫耀到王建这里来了。作为叔叔,王建的教育风格迥异:他马上上报朝廷,让朝廷叛了哥哥和几个侄子死刑。
铁面无私是值得尊敬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出来,但即使真狠得下这个心,撑死了也就是送亲人坐几年牢,像王建这样眼睛都不眨的亲手让家人去死,就有点刺激了。这完全违背了人性,让人不寒而栗。
王建这个人,冷酷无情到了极点,史书给他的评价是:贪而无谋!
他认为,燕国远比拓跋部族强盛,这次拓跋部能打赢,其实是偶然事件,只有把这批精锐后燕士兵从肉体上消灭掉,极大的挫伤燕国的军力,以后跟燕国征战的时候,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拓跋珪并没有同意。一次杀死五万俘虏,这是整个历史都少见的残暴之举,拓跋珪虽然气吞天下,一时也做不下这么宏伟的决定。
但王建坚持,他固执的一再向拓跋珪进谏。
他足够冷血,所以能够抛开人心的软弱,纯粹从利益的角度来算这笔账,而且异常顽固,既不怕流言蜚语,也不管身后名声,眼中除了自己的目标,其它一概不管。
拓跋珪还很年轻,年轻人有如火的激情,但是没有常性,在别人的坚持之下,很容易就会动摇。
更何况,王建的建议,虽然极其的残忍,但也确实有道理,有一个现成的反例就在眼前摆着:苻坚大帝够仁义了,能不杀人就不杀人,屠城、杀降这些事以前司空见惯,但从来没在他手上出现过,但他最后的结果呢?
再者,拓跋珪也不是一个有仁心的人,嗜血是他内心深处的性格因子,只不过被他压抑住了。
现在,王建用自己的固执,把这被压抑的部分释放了出来。
这五万降兵,在跨出了地狱大门之后,又被一把拽了进去,全数被坑杀在参合陂。
这是历史上残忍程度排名第四的杀俘,前三分别是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卒、薛仁贵活埋十三万铁勒军。
以万计的性命,到头来只能化作史书上冷冰冰的数字。异族之间的竞争,从来就弥漫着冲天的血腥气息,亘古未改,甚至到现在也只是披上了一层文明的外皮,本质从来没有变过。
而一手造就了这一切的慕容宝,在惊恐万状的逃回中山后,并没有就此消沉,相反,他没有片刻自怨自艾,而是在第一时间就请出了自己的终极武器,向拓跋珪发出了最具威力的一击。
这个终极武器,理论上完全不是拓跋珪能抵挡得住的,只要发挥正常,就算拓跋珪再厉害十倍,也只能被毫无意外的碾死。只是武器现在出了点问题,不知道还能发挥几成的力量出来。
这个武器是一个人,慕容垂。
慕容垂是当世战神,只要他出马,挑落拓跋珪完全不在话下,这是世所公认,连拓跋珪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只不过慕容垂现在正面临一个大问题:他病得很重,快要死了,让一个病重的老人上阵打仗,无疑是加速他的死亡。
但是,慕容宝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作为太子,率军出征,跟随他出战的士兵却有一大半没能回来,颜面不只扫地,简直是一张脸皮都被拿来当地毯了。现在他已经威望尽失,除了指望父亲帮自己出头之外,完全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慕容垂只能强撑着病体,从床上爬起来帮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善后。
他已经是一个垂垂老人,并不想再上战场,只想安静的走完最后一程,但他也知道,如果不能帮慕容宝把皇位打结实一点,自己只要一死,所建立的功业只怕立刻就要化水,所以他之前指派儿子出兵讨伐拓跋珪,而现在也只能亲自出马,把最后一点余热也榨出来。
拓跋珪的噩梦来了。
不过,慕容垂并没有马上出门打他。在出征之前,慕容垂做了一个调兵的动作,把老家龙城的军队调了出来,放到自己的远征军中。这个让人有些不明所以的调动,之后将让拓跋珪痛彻心扉。
然后,慕容垂出发了。
高手用兵,一向是不走寻常路的,尤其是慕容垂这种级别的高手。
他甚至连路都没走。
大路上有拓跋珪,他刚打赢了参合陂之战,正在朝着后燕的国土探头探脑,看看有没有机会进来让慕容氏腾屋子,军队都集结在要道上。如果慕容垂走大路的话,就要一路硬推过去,跟拓跋人一个据点一个据点的争夺。
慕容垂有硬推的实力,但没有这个时间了。
他已经病入膏肓,老天没给他留太多的时间来细致的雕琢拓跋珪了,他只能速战速决,必须出险招!
慕容垂的险招,气魄之雄浑,一般人根本连想都不敢想:他凿开了太行山道,带着大军跨山而过,绕过了敌军的前锋,直抵拓跋人的心腹之地平城。
镇守平城的是拓跋虔,拓跋珪的堂弟,一个顶配版的猛男,个人武力值高入云霄,曾经一只手把自己的长槊生生按入地下,敌人争相来拔,所有人搭手都拔不出来。丐帮帮主萧峰曾经也露过这一手,威震武林。
一个这样的绝顶凶兽,而且还统率着三万守军,有他坐镇平城,堪称固若金汤了,当世可能没哪个名将敢说自己能攻下来。
但是慕容垂,专治各种不服。
后燕大军越过太行,突然出现在平城外的时候,拓跋虔仓促之下率军出战。他对自己取胜很有信心,虽然是突然临敌,但对面的燕军未必能好到哪里去,就在五个月前,五万燕军被坑杀,刚经历过这么惨烈的战败,燕军的斗志必定是高不起来的。
拓跋虔没猜错,燕军刚刚经历过一场新败,确实已经破胆,“恐拓跋症”很严重,都不太敢正面迎战拓跋氏。所以,当拓跋虔发现对面的燕军居然凶悍绝伦,完全不像是有任何心理阴影的时候,十分之懵逼。
慕容垂调来的龙城精锐,他们对参合陂之败并没有切身体会,仍然保持着生猛无比的斗志。
慕容垂通过凿山,创造了突袭的局面,又通过调兵,让敌人错误的估计了己方的战斗力,在给自己创造了这些优势之后,他只用了一次战斗,就打死了绝世猛男拓跋虔,收降了平城附近的所有拓跋鲜卑部落。
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后来北魏在这里定都百年之久。现在只打了一仗,这个战略要地就归慕容垂了,攻守之势瞬间倒转了过来。
你消灭了敌人很多兵,战果辉煌,足以快乐的扬名天下。敌人只端了你的首都,但这是跟亡国同一级别的惨败。
而且各个部落听说了慕容垂如神兵天降一般占领平城之后,都起了贰心,开始向后燕示好,转眼之间,人心向背也逆转了。
年轻的拓跋珪虽然一直在厮杀中长大,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程度的打击,巨大的挫折让他不知所措,慌乱之中,他打算逃跑,逃回起家的草原深处,避开根本就是不可阻挡的慕容垂。
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帝王,眼看就要以跟他崛起同样的速度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而且他看起来没有了任何翻盘的可能性。
这个时候,老天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