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七
慕容泓,慕容垂的侄子,燕主慕容暐的亲弟弟,此时正在做着前秦的北地长史这样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当听到叔叔终于造反之后,干了一件事:跑!
这一跑,就跑出来一个国家。
苻坚灭燕之后,将燕国皇族打包迁进了关中,此时前秦腹心之地的慕容氏可谓在所多有,而且相当一部分都做着前秦的官,一得知慕容垂造反,这些慕容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有的想跪下来高呼苍天有眼,求老天保佑慕容垂一定造反成功,也有的大惊失色,在心里大骂这个族中长老太过坑人。
更多的,其实是两者兼而有之。
对这些慕容们来说,从皇族变成俘虏的过程,让他们痛苦不堪,他们享受过燕国强盛时的辉煌,自然会有大权旁落之后的愤懑,时时刻刻想复国,慕容垂起兵,正是他们日思夜想的事情,当然要支持。
但是,他们现在还在前秦的势力范围之内,慕容垂一叛,他们马上就要面临以什么姿势去死的问题了。
所以大部分慕容们都痛并快乐着,被这个又喜又惊的消息震到不知如何是好。
慕容泓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人很平凡,胆子不是很大,性格也不是特别果断,所以他收到消息之后,很是思考了一番,才终于想到了应对的招数:
跑!
跑到关东,去投奔叔叔,这样既支持了慕容氏的复国大业,又保住了性命,一举两得。
这是个好招,前面已经先跑掉的慕容凤、王腾等人,现在就在慕容垂的革命队伍中大杀四方,享受着身边都是战友的安全感。慕容泓虽然反应慢了一点点,但关键时刻,他还是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他就慢了一点点。
这一点点,让他失去了参加革命的机会。
风云际会的时候,时机是很重要的,错过一个瞬间,可能就会错过整个时代。
等慕容泓跑到洛阳附近的时候,他的叔叔已经带着大军撤离,北上邺城开辟新根据地了。大军一走,洛阳周围立刻被苻晖收复,慕容泓的东归之路被堵死了。
人生总是充满坎坷。
接下来,能做的无非两件事:第一是留在原地,向前秦投降,等待命运对自己的安置;第二是拼死一搏,冒险闯关,运气好的话能从前秦军队的缝隙中穿过去,运气不好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个为国尽忠的美誉。
不过慕容泓不一般,他既不太想死,也不太敢赌,苦思冥想之下,他终于找到了第三条路:
掉头,回关中。
回去当然不是找苻坚投降认错,而是召集一批人马,人多的话,就可以强行打过去,成功率要大得多,自己一个人去闯关,被捅死在哪个前秦巡逻兵的刀下、或者饿死在哪条小道上的概率高到可怕。
于是,在遥望了一眼洛阳城之后,慕容泓悻悻的转身,沿着自己的来途,一路向西。
一个全新的帝国,也在他转身的那一刻初现雏形。
这个帝国就是猥琐了一点。
他的选择是对的,关中一带,迁徒而来的鲜卑人为数不少,除了燕国皇族以外,还有众多原本附属于皇室的部族、奴仆等等,这些人此时就分散居住在关中的各个角落,倒也并不是特别好找。
但刚好,慕容泓就知道有一群这样的鲜卑部落。
就在他担任北地长史的属地附近,华阴县。
慕容泓运气很好,他出逃又折返,打了一个来回,硬是没被捉到,而且顺利的到了华阴之后,又凭借自己燕国皇族的身份,很轻易的就招募到了这群以牧马为生的族人。
这下手里有兵了,可以试着去越过洛阳东归了。
他的运气实在是非常好,因为还没有出发,秦将强永就来攻打他了。
他赢了。
历史没有记载这一仗的过程,不知道慕容泓是怎么凭着这数千仓促成军的牧民打败正规军的,不过鲜卑人一向彪悍,早年间鲜卑铁骑天下无双,这个结果倒也不太让人意外。
得到了强永送上门的人头之后,慕容泓的声望急速膨胀,关西一带的鲜卑人纷纷前来投奔,让他的部众骤然增多。
一同膨胀的,还有他的内心。
原本他就是想纠集一帮流寇,去冒险闯关的,没想到人突然变得这么多了。人多有人多的玩法,再当流寇就划不来了,于是慕容泓给自己加了一长串的封号,都督陕西诸军事、大将军、雍州牧、济北王等等,就在华阴驻扎了下来,不停的收容四周来投的鲜卑族人。
他的运气实在是好过头了,直到此时仍然没有结束,因为前秦又派兵来打他了。
这是必然的,华阴就在长安的眼皮底下,苻坚就是再有肚量,也不可能允许自己旁边就站着一群拿刀拿棒的叛军,他们要是稍微活动一下,刀子就能戳到自己屁股上。
苻坚此时已经打算放弃关东了,那里是燕国的祖传基业,自己抢过来占有了几年,但看起来没办法传给子孙后世了。不过关中一带,这可是自己的祖产,绝不容有失。
于是,他亲自调兵遣将,向华阴县派出了征讨大军。
这一次,军队的配置要远远超过上回,苻坚派来了自己的四儿子苻睿领军,同时给他搭配了麾下的骁将、羌族首领姚苌作为副手,发兵五万之众,前来教育慕容泓。
就在这支征讨大军中,又一个新的帝国隐隐成形,这个帝国同样的猥琐。
慕容泓听到大军前来,立马就跑了。
他虽然聚起了一帮人,还打了个胜仗,但对阵前秦的五万正规军,他知道自己是毫无胜算的,唯一的生路,就是跑,只要跑得比追兵更快就行了。
对于他这个举动,姚苌并不赞同,但非常开心。
老狐狸姚苌一眼就抓稳了慕容泓的心理,一番分析后,向主帅苻睿进言道:"鲜卑人只是想东归回老家,没有什么大志向,我们应该追着他们出关,一路跟在他们身后摇旗击鼓,就能轻易的把他们追垮,而不应该堵住他们的归路打硬仗。"
这条战术是很毒辣的,直接切中了慕容泓的弱点,如果这么打的话,前秦军基本上不会有损失,而且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是能砍死多少叛军的问题。
可惜,姚苌不是主帅。
主帅苻睿,是一条粗鲁的汉子,崇尚暴力,习惯了直来直往,对他来说,追在敌人后面打落水狗的快感,远远比不上正面摆开军阵,把敌人硬生生的碾碎,这才是尊贵的氐人王子所应有的荣耀。
更何况,敌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可是带着五万大军,就是躺着打,也能毫无疑问的打赢。
于是,苻睿拒绝了姚苌的建议,带着大军跑到了慕容泓的前头,在华泽这个地方堵住了鲜卑流寇的去路,准备以堂堂之阵,一举撞碎这些胆敢反抗王师的流寇。
很不幸,被撞碎的是他。
历史又没有记载这一战的经过,不知道慕容泓是怎么做到的。从他一听到敌人前来就马上跑路的举动来看,他完全没有和前秦军正面决战的实力,但他就是打赢了,或许只能说,天要乱秦,所以给了这些造反派无以伦比的好运气。
他的好运气没有到头,此战之后,他的弟弟、鲜卑人有名的美男子慕容冲前来投奔入伙,这个人与苻坚恩怨情仇交缠了一生,也将把慕容泓开创的事业推向顶峰。
对于前秦来说,这一战的结果就不那么美妙了:除了兵败之外,主帅苻睿也在战场上丢掉了性命。
更不幸的是,苻睿死了,姚苌却没死。
姚苌是副帅,主帅既然战死了,他就要担起责任。而当前最大的责任就是:前秦大帝失去了他的亲儿子,姚苌身为副帅,既然没死,那这个锅他责无旁贷,只能一肩扛起来了。
于是,姚苌战战兢兢的向长安派出了他的长史和参军,希望这两个他最看重的谋士,能够用三寸不烂之舌,给他带回来苻坚的宽恕。
这两个谋士没能带回来姚苌想要的东西,他们带回来的更生猛:是一顶皇帝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