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一百二十二

北府兵之所以能打,主要是因为兵凶将悍,而其中最牛的一员悍将,叫做刘牢之,他是将门之后,祖上就是跟着晋武帝打天下的,耳濡目染之下,砍人的家学渊源,一上战场就如鱼得水。

和梁成在洛涧相持了一个月之后,谢玄派出了一支小股部队,主动向梁成发起了进攻。

他纯粹就是做个样子,给朝中的大人们一个交待,不然敌人大军压境,大人们寝食难安,他作为前线指挥官,却钉在原地不动,也不去救援包围圈里的友军,不管怎么样都是说不过去的。

既然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救人,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战略目标,只是发趟兵给别人看一下,所以他只派出了五千兵马,人少一点,一旦苗头不对,跑起来也更快。

对面的梁成,可是有五万人,而且为了防备东晋的援兵,已经在阵地上修好了深沟高垒。谢玄派出的这五千人马,明显只是过来打个酱油的。

但是,领兵的将军是刘牢之。

有些人,天生就是为了战场而生的,一旦上了战场,他总能创造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奇迹出来。

刘牢之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他走到洛涧十里之外,秦军的探马就发现了他,于是梁成调兵遣将,以河为凭,布好了阵势,就等他过来,然后痛扁他一顿。

攻守之道,从来都是守方占便宜,而且刘劳之是行军几十里过来的,梁成却是以逸待劳,再一个,梁成是倚河布阵,有地利在手,优势更加明显,因此他非常有信心将这支小规模的晋军打成猪头。

不过,战争的魅力,就是充满惊喜,总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会发生。

刘牢之到达河边之后,看到这种情况,按理说他就可以回去了,谢玄只是让他过来看一眼,现在既然没有便宜可占,他掉头退兵,也不算违抗军令,而是对领导命令的深层次理解。

如果这样,历史可能会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走法。

但刘牢之没有,现在他还是个不知恐惧为何物的超级猛男,看到面前有敌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冲上去,碾碎对方,不管对方有多少人、有多么难打。

他来到河边,看到了对岸严阵以待的秦军,根本就没有半点迟疑-他可能连思考的过程都没有,就这么挥军直进,当着数万敌军的面强行渡河,鲁莽而直接的冲过来打他们。

这简直就是毫无军事常识的举动,要知道,"半渡而击"是所有将领都梦寐以求的进攻良机,一支军队在渡河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阵势无法展开,而且在水面上脚下无根,一受到攻击就得掉进河里,战斗力可以打半折促销。

刘牢之这么干,当然是送给了对面的秦军一个大礼包,仅凭这一个操作,他就可以成为晋军的罪将,不当场战死的话,回营也能得到砍头的待遇。而且有望名留青史,史书上可能会轻描淡写的记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日,将军刘某轻敌冒进,送人头五千颗。

这一瞬间,刘牢之就几乎把自己推到了万劫不复的位置上,他的人生已经肉眼可见的要凋亡了,而且他还拉上了五千同袍陪葬,一顶罪人的帽子,眼看就逃不掉了。

如果不是他打赢了的话。

他就这么以五千人,在一路行军数十里后,又在五万敌军眼前强行渡河,接着跟敌人死战一番,大破之。

他赢得非常彻底,不止在绝对的劣势下打散了秦军,而且还拿到了秦军北归的渡口,这里是决定秦军退路的战略要地,他们也必定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严防死守,但没能在刘牢之的区区五千人面前守住。

打一场败仗,不算什么,还是有机会再打回来的,但退路被人家给断了,整支军队就再也没有斗志了。

失去了渡口的秦军瞬间崩溃,往前是魔鬼一般的晋军,往后波涛滚滚的河水,他们被挤在中间,都是死,能往哪里走?

被吓破了胆的秦军,选择往水里走。

五万秦军,争先恐后的投河,只为躲开杀红了眼的晋军。落水而死者,超过一万五千人,主帅梁成也被斩杀。

把各种战场禁忌都犯了一个遍的刘牢之,却创造了谁都没能想到的奇迹,或许只能说,北府军太强悍,刘牢之太勇猛。

很难想像,这么一个人,后来竟然会变得胆小如鼠,活生生的被吓到自尽身亡。

权欲改变人心。

这是后话。此时刘牢之所创造的这一场大胜,迅速让两军的军心有了微妙的变化,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原本打定主意当缩头乌龟的谢石,开始有胆子趋前了。

刘牢之大胜之后,在洛涧数十里外盘整了一个月的各路晋军,开始拔营向前,往寿阳城挺进。

在野鬼一般的秦军把惨败的消息带回来的那个黄昏,苻坚和苻融登上了寿阳城头的瞭望塔,从高处眺望远方的敌情。

他们看到了已经挺进到城外数十里之遥的晋军,阵形严整,旗鼓森严,分明是一支百战强军。

而这支强军,仅仅是前锋而已,在他们的身后,层层叠叠的晋军主力铺满整个大地,一直蔓延到视线尽头的八公山上,遮蔽了整个视野。

一直都是乐观主义者的苻坚,终于感觉到了一丝惧意,对身旁的苻融感叹道:"都说晋人柔弱,这也是一支劲旅啊,哪里弱了。"

感慨中的苻坚并不知道,他如果早一点上城查看的话,晋军就远远没有这么可怕了。

因为登城的时候是黄昏,光线不明,他看到的远处的晋军,其实是八公山上的树木。长满整座山的大树,看起来当然遮天蔽日。

城头上的这一眼,直接影响了苻坚应对晋军的战术,也间接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乱世本来可以提早结束,但就在这个黄昏的城头上,命运将乱世终结的时间往后拨了两百年。

见识到晋军的"强大"之后,苻坚的策略变得保守起来,他没有主动发起进攻,而是采取了守势,在城外的淝水岸边摆下了严整的战阵,拒敌于河外。

形势跟早前的洛涧完全一模一样,秦军同样的倚河布阵,晋军同样的长驱而来。

当然,秦军之所以重复这个遭遇过惨败的战术,是因为对守方来讲,这个战术本身是毫无错误的,据河而守,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优势。上次之所以会败,可以说是个意外,刘牢之实在是太生猛了,但不可能人人都是刘牢之。

战局出现了诡异的一幕,本来是侵略者的秦国,出人意料的变成了防守方,而晋军则短暂的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

谢玄此时也有点骑虎难下,他气势汹汹的率领全军而来,现在走到敌人面前了,如果突然来个急刹车的话,被鼓舞起来的士气可能就会瘪下去。

更何况,他已经在洛涧盘了一个月,现在到了淝水,又扎营接着盘?这说不过去了,朝中的大人们看着呢。

不管怎么样,都只能打一下了。

只是秦军就在河对岸虎视眈眈,自己根本走不过去,这仗怎么打?

经过苦思冥想的谢玄,给苻坚发去了一个荒唐无比的提议,这个提议,或许也展示了谢玄真实的战术水平。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小说在线阅读_第1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不归0304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第1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