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是这个国家的贵族子弟,前面这座繁华的城池才是他的家,而且只要父亲愿意,这座城池、甚至这个国家完全可以变成他家的,为什么现在却要像做贼一样躲躲藏藏,被几个猎户就吓到魂不附体?
而且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做错什么,父亲只是打了一场胜仗,挽救了这个国家,难道这也有错吗?
世子慕容令,终于展现出了自己被压抑的少年心性。
他再一次向父亲提出了建议,不过这一次,他不想跑了:
“给我几个人,我去把邺城取下来!”
一百一十
慕容令虽然提出了“数骑取邺城”的要求,不过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他被怒火烧坏了头脑,或者过于托大,事实上,他是有可能做得到的。
向父亲提出建议的同时,他也附上了自己的分析:
“慕容评掌权以来,忌贤妒能,人人都恨他。父亲在邺城内声望极高,以您的名义去城内振臂一呼,取下邺城易于反掌,到时候匡扶朝政,辅佐皇上,才是安国存家的大功。”
这番分析其实很有道理,在这里东躲西藏,随时可能被追兵捉到,押进邺城内咔嚓一刀,还不如堂而皇之的走进去,如果成功的话,就能成为邺城的主人,投入产出比非常划算。
但是,自从逃亡以来,一直对慕容令言听计从的父亲,这次没有同意。
慕容垂固执的不肯在国中作乱,仍然坚持去投奔前秦。
一次改变历史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或许能成大事者,就是因为心中有对一些事情的坚持吧,这种坚持看起来蠢不可及,但他们就是不肯放弃。
于是,一行人再次潜伏下来,并在不久后找到了机会,踏上了去前秦的大路。
苻坚才是桓温第三次北伐的最大赢家,他基本上什么也没做,但桓温费尽心思拉起的北伐,好处全归了他。
首先是大才慕容垂。
在慕容恪死后,苻坚就有了伐燕之心,可是又冒出来一个慕容垂,叫他非常忌惮,这个人让东晋倾国之兵有来无回,那就有可能送给秦国同样的待遇,所以,桓温空有图燕之志,但一直不敢发兵。
谁能想到,这个燕国最大的擎天柱石、自己在北方的头号敌人,突然就卷起铺盖来投奔自己了,命运真的是不可捉摸啊。
大喜过望的苻坚,甚至为此亲自到城郊迎接慕容垂,握着他的手,向他许下庄严承诺:“天下大定以后,我把燕国的地盘封给你,让你当燕王。”
慕容垂带来的慕容令、慕容楷等人,苻坚都给了丰厚的赏赐。整个前秦都因为这一位英雄的来投而欢欣鼓舞,在大部分人眼中,有了这样的人物加盟,秦国无疑将更加的昌盛。
或许只有一个人对慕容垂一行保持着警惕。
王猛。
王猛认为,慕容垂父子都不是能久居人下的人物,现在他们是无路可去,所以才会来投奔前秦,但一旦让他们得到机会,他们不可能乖乖的当一个臣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们落难,先剁一刀再说,以绝后患。
苻坚这一生,对王猛称得上言听计从,王猛怎么说他怎么干。只有两次,他没听王猛的话,而就是这两次,让如日中天的前秦帝国风流云散,化为废墟。
现在就是第一次。
苻坚志在天下,是真正有帝王胸怀的人,对他来说,无人不可容,不怕你威名大,不怕你本事大,只要你敢来,我就敢委以重任。
所以,他拒绝了王猛的杀人建议。
另一个从桓温北伐得来的收获,则是燕国急火攻心时许诺的割地。
当时燕国被桓温打到吐血,病急乱投医之下,承诺割让虎牢关以西,换取前秦的出兵。
前秦同意了,派出了两万军队巡游了一圈,虽然没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只在燕军打败敌人之后跟着落井下石,拣了晋军一个大便宜,但好歹算是完成了出兵的约定,于是很厚脸皮的向燕国讨要当时约好的报酬。
讨要的结果,让苻坚大喜过望。
因为燕国不给。
此时的燕国朝堂上,是可足浑太后和慕容评把持朝政,这两个人,一个心眼小,一个贪婪成性,现在既然晋军已退,可想而知,他们肯定会百般想办法,赖掉这笔账。
于是,前秦的使者带回来的话是:燕国表示,当时是前来求援的使者表达错意思了,贵人们并没有给他割地的许可,是使者自己乱说话,所以这笔交易,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苻坚担心的就是燕国真有这个魄力,说给就给,有了这句话,他高兴得几乎要飞起来。
他想要的,才不是这么小小的一点割地,而是整个燕国。
燕军刚被晋人蹂躏过,而且又失去了战斗力的最大保障:慕容垂,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更何况,现在连出兵的借口都有现成的了:做生意以诚信为本,谁让你赖账的?
大喜过望的苻坚,决定教给慕容氏一点做人的道理,顺便收了他们的国土当学费。
伐燕是苻坚日思夜想了十几年的事情,现在终于要开始实操,当然要派出自己的最强战将了。
很多人都想不到,苻坚的第一战将,其实是王猛这个文臣。
王猛这个人,堪称中国古代名臣中的一个bug,虽然在历史中留下的主要是谋主的形象,但其实他文也行武也行,穿上官服就能上朝议政,提上大刀就能上马打仗,北边的诸戎、西边的前凉、国内的苻柳叛乱,都是他带兵打下来的,跟诸葛亮是同一个类型,既能骂人,也能扇人嘴巴子。
这样的人只有一桩不好,就是通常都活不久,因为个人能力太强,看别人做事总觉得不够好不够快,还不如自己上,直到把自己活活累死。诸葛亮和王猛,都只活了五十来岁,就积劳成疾,一命呜呼了。
现在要打生死大敌燕国了,带兵的不二人选,当然还是这个当代活诸葛,舍他其谁。
于是,苻坚封王猛为辅国将军,派他带上六万大军,东进伐燕。
伐燕同样是王猛的一桩心事。他的志向跟苻坚略有不同,苻坚是要席卷天下,王猛则只想统一北方,但这两者的共同前提,就是要灭燕。
扫平燕国,北方就基本上就称得上统一了,剩下一些小型势力,也会主动来降。实现人生的志向在此一举,王猛激动之余,干的第一件事情,却让人猝不及防。
他带着六万大军,首先做的,却是暗算一个人。
慕容垂。
王猛为人,绝对称不上宽仁,他在始平当县令的时候,所用的就是严刑峻法,动不动就要砍人脑袋,砍了还要把尸体吊起来立威。这人从小学的是儒家,但其行事,其实是标准的法家信徒,手段冷酷异常。
而且还阴险异常。
既然认定了慕容垂是国家之患,王猛就一定要除掉他。
王猛不仅是治国高手、治军名将,也是政治斗争的大师,和慕容评卑鄙猥琐的斗争风格不同,王猛的段位要高得多得多。慕容垂很快就了解到,和慕容评比起来,王猛的卑鄙猥琐程度,要强上一百倍都不止。
他并没有直接瞄准慕容垂,苻坚爱极了这个燕国绝世名将,根本没有给王猛直接下手的机会。所以王猛决定,从慕容垂的身边人下手。
智计无双、英明果决的少年慕容令,本来有机会成为一代人杰的。
但王猛没给他时间,他看出了这个少年可怕的潜力,也从心底认定他不可能为前秦所用,既然如此,那就提前为国家除掉这个隐患吧。
少年英雄慕容令,在被王猛的视线盯上的一刹那,就注定了自己的陨落。
慕容评动用了大量的精兵强将,也没能奈何得了慕容令,而王猛不同,这个顶级段位的权谋大师,只用了一把刀,就成功拿下了慕容令。
这把刀,还是慕容令最尊敬的父亲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