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
祸福这种事情,实在是很难说的,假如你刚打赢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场仗,顺便拯救了整个国家,你怎么可能会想到,马上就会掉头成为国家的罪人呢。
抗晋归来的英雄慕容垂,成功的体验到了这种大起大落的刺激人生。
而带给他这种体验的,是他的小叔叔慕容评。
慕容评,才能平平,但是活得够久,再加上他宗室的身份,让他一步步走上了燕国的权力巅峰,在熬死了侄子、顶级贤臣慕容恪之后,接替了辅政一职,权倾朝野,除了皇帝,就数他最大。
大到能够一手灭掉燕国。
他也真的这么做了,尽管并不是出于本心。而他所采取的方式,主要就是逼走了一个人。
慕容垂。
人一旦体验过得到某样东西的快感,就很难接受失去它的痛苦,尤其当这样东西是权力的时候。
慕容评很好运,他的两个侄子:慕容恪和慕容垂,都是当世一等一的人杰,如果放在普通的人家,这两个侄子无疑将成为他的骄傲,谁要是敢说侄子们一句不是,只怕他就会当场翻脸。
但是,他生在皇家。
皇家的生存法则,和普通人家是不一样的:这个家族里面,从来没有亲情可言。
从死去的侄子慕容恪手里接过权力之后,慕容评就再也不想将它让出来了。
但是,另一个侄子慕容垂,表现实在太过惊艳绝伦,完全不输于天才慕容恪,与他相比,自己就是个毫无用处的庸人。
你说,他会不会感到恐慌?
如果他是兄长慕容儁那样气吞天下的人物,那必然不会有任何的担惊受怕,只会开心麾下又多了一个大才。但他不是,他只是才能平庸的慕容评。
庸人当上领导,他一定会想办法压制太过耀眼的属下,因为害怕属下会夺走他的位置。
所以,当慕容垂得胜回朝的时候,他没有给任何封赏,就好像数万大军只是出门游了个行一样,对他们的功劳不闻不问。
开玩笑,一旦议功,以慕容垂的匡扶社稷之举,得给他个什么位置才合适?那不是会威胁到我吗?
庸才的政治斗争手段,也是如此的猥琐。
慕容垂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罪了一条阴险的毒蛇,他完全没察觉到其中的危险性,连续几次在廷议中与慕容评争吵,给跟随自己出征的将军们请功。
毒蛇的反噬很快就来了。
太后可足浑氏,就是当年因为嫉妒慕容垂老婆段氏,而用阴招将她害死的那位奇葩女士,这么多年来还是看见慕容垂就讨厌,因为他太顽固,段氏死了之后,他续娶的王妃,又是段氏的妹妹小段妃。
可足浑氏曾经尝试过纠正慕容垂的审美,将他的目光从贵族小姐拉到自己这样的平民鲜花上来,为此强行将小段妃降为妾,而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慕容垂为正妃。结果慕容垂倒是照办了,但从来不理自己的妹妹,而是每天和小段妃腻在一起。
渣男!
所以可足浑氏一直看慕容垂不顺眼,希望有机会送这个不懂正确欣赏女人的渣男妹夫下地狱。
小人都是抱群的,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慕容评和可足浑氏,很快就因为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共同商量用个什么办法杀了慕容垂。
小人也都是没本事的,密谋杀人这种脏活,居然也会保不住密,被别人听了去。
听到的人是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他第一时间告诉了自己的倒霉蛋叔叔,并且劝他先发制人,只要除掉慕容评,整个燕国就是他说了算了。
按理说,这个事情是非常可行的,现在慕容垂刚打败晋军,救国于危难之际,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军中,威望都是如日中天,绝对有动手的基础。而且以他的才能,远不是慕容评这种半吊子所能抗衡的,只要他起事,慕容评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
而且慕容评在燕国倒行逆施,贪婪成性,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慕容恪去世时,留给身后的是一个强盛的国家,现在只过了两年,就已经被慕容评弄得像个狗窝一样,面对东晋的进攻,居然没有一丝还手之力,慕容垂如果发动政变,只怕是绝大多数燕人乐于看到的。
认真数下来的话,恐怕只有一个人,是慕容垂动手的障碍。
偏偏这个人,就是慕容垂自己。
这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他亲眼看着燕国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原始部落,变成了占据中原的大国,早期的许多土地,还是他亲手打下来的,他不忍心因为自己的权力之争,让国家陷入混乱。
只是,不先动手的话,死的就是自己了。
胸怀满腔的忧虑,偏偏又没办法对人说,这一段日子,慕容垂过得无比的煎熬。
他的世子,也是他这辈子最优秀的儿子慕容令,猜出了父亲的心事,并且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来见他:
回东北。
邺城内险恶,回东北老家之后,如果皇帝明察真相,放过他们,当然大幸,如果不行的话,那就收拾部众,在老家凭险自守,另起炉灶,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一招既保全了自己,又不至于掀起朝廷的大乱,慕容垂立刻就同意了,于是他假借打猎之名,带上慕容楷、自己的几个儿子、以及心爱的小段妃,溜出了邺城。至于可足浑氏赐给他的妹妹,则被他丢在了家里,还给太后。
一段逃亡之旅开启。
既然干出了逃跑这种事,原先的手下就都变成了敌人,朝廷只要一份文书下来,各地的军队就会蜂拥拦截这一家子叛徒。可想而知,这一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不过,最先出事的,不是外敌,而是内部人。
走到邯郸之后,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麟掉了链子。
他偷偷跑回邺城去告状了。
这个儿子一向不受慕容垂的喜欢,这一生也执着于坑爹事业,不管慕容垂生前还是死后,都不屈不挠的给他找不痛快。
此时是慕容麟的人生第一次坑爹,效果拔群,都城里的慕容评得到他的告状,大喜过望,潜在隐患主动消失不说,还给自己留下了这么好的一个把柄,这下借口都不用找,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了他了,于是派遣精锐骑兵来追。
听到小少爷跑回邺城的消息,逃跑分队立刻大乱,慕容垂带出来的人马上跑了一大半,剩下的力量,不可能对抗邺城来的追兵了。
危难时刻,世子慕容令展现了自己的担当,他让父亲先走,自己只带几个人断后。
幸好慕容垂在军中的声望无以伦比,追兵虽然受的是朝廷的命令,其实也不愿意对他一家用强,远远看到慕容令挡在路中间,居然就这么退回去了。
这下计谋已经泄露,朝廷必然在境内发下文书,声讨慕容垂的逃跑之举,就算回了东北老家,也不可能招集部众了。关键时刻,又是慕容令站出来拿方向:
“秦主苻坚正在招揽英杰,我们去投秦吧。”
慕容垂再次同意了。
古代的交通是非常让人头疼的,北方又连年战乱,根本没几条好路走,这一行人又带着家眷,没办法穿山越岭,只能走大路,要去西边的前秦,还得回邺城,才有路通往前秦。
于是,慕容垂遣散骑兵,只留下几个心腹,又悄悄的潜回了邺城,躲在城外的石虎陵墓里,准备找机会西进。
在这里,他们又受了一次惊吓:一群猎人进山打猎,把他们吓了个半死,现在他们的画像遍布整个燕国,抓到他们就可以去领赏。幸好最后猎人也没看到他们,架鹰带犬,扬长而去了。
一直以来显得成熟稳重的慕容令,终于出离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