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此时东晋国内,还有两支桓温没有搞定的军队,一支是徐州、兖州刺史郗愔的北府兵,一支是豫州刺史袁真的豫州兵。

所以这次北伐,桓温非常贼的要求这两个人跟他一起出兵,想把这两个人变成炮灰。

郗愔是典型的晋朝门阀子弟,一生的爱好就是修道求仙,非常的超凡脱俗。这样的人,本来应该当个中二病人过完一生的,只是因为生在世家,就不得不委屈自己出任高官,自己痛苦,国家更痛苦,命运真是无常!

郗愔在历史上最有名的身份,是书圣王羲之的小舅子,完全没能凭自己的本事在历史长河中溅起什么水花,他的水平怎么样,可想而知。

一个这样的人,却占据了京口要地,桓温对此有多么的不满,也可想而知。

但是,郗愔自己是不知道的,这一辈子的见识和格局都卡在少年时代的他,自我感觉还相当的良好。在接到桓温的调令之后,已经五十多岁的郗愔无比激动,当即修书一封,表示愿随桓温出征,匡扶晋室,共复河山。

但是,这封信没能寄到桓温面前。

一辈子不谙世事的郗愔,也走了一辈子好运,在这样的乱世中,却始终没遇到过什么大挫折,每当有难,就会有人出来帮他,堪称乱世锦鲤,令人羡慕。

这一次,有一个人拦截了这封信,给了郗愔一个安静的晚年,也把冷兵器时代最强军队之一:“北府兵”这个名号腾了出来,留给真正的顶级将才!

一百零六

郗愔的家庭教育做得非常烂。

很难想像,像他这样不通俗务的二世祖,所生的儿子却精得像个鬼一样,根本就不像是他的种。

他儿子叫郗超,凭借自己的聪明,此时已经是桓温手下的头号谋主,非常受桓温的重视。桓温是眼睛长在顶门心的人,世界上没几个人是他看得上的,但他给自己的手下郗超所下的评语却是:深不可测。

郗超也证明了,他值得桓温的敬重。

起码他拎得非常清楚:桓温看重他,那只是对人才的欣赏,但权力,才是桓温的命根子。谁要是敢挡在他夺权的道路上,谁就得被他扯成碎末子。

天王老子也是一样。

所以,他对自己老爹的反应一直提心吊胆,因为他知道,如果老爹表现得不对,虽然自己是桓温的心腹,桓温也不会给任何面子的,一定会把他们郗氏父子一同铲个精光。

在这种情形下,精明的郗超雪截胡了父亲写给桓温的信—送信的郗家人当然不会对自家公子有什么隐瞒,所以他很轻易就得手了。

看完之后吓个半死。

一辈子都没个眼力的父亲,这次依然发挥得很正常,居然在信里表示要追随桓温一起出兵。如果他真这么干了,郗超可以保证,属浆糊的老父亲这次一定能成功死在北方,而郗家的兵马从此也得改姓桓。而为了保证没有后患,桓温免不了还会玩一招斩草除根,送郗家人齐齐整整的下去团聚。

郗家运气好,是大公子先看到了信。

但这封信的运气就很背了,它被郗超细心的撕成粉末,确保2.0的视力也没可能把它拼回原样了,然后郗超模仿自己中二老爹的笔迹,重新写了一封,内容是自己年纪已经老迈,又不是统军之才,受不了征战的生活,希望可以就地退休,至于郗家的军队,就恳请桓温替他代为指挥了。

郗超比他老子要厉害得多,寥寥几句话,就改变了老爹的命运:这封信一出手,精准的戳中了桓温的心弦,桓温不用耍阴谋诡计就拿到了自己一心想要的兵权,难得郗老汉这么识时务,他当然也要投桃报李,于是给郗愔在平稳的后方安排了一个闲散的肥差:会稽内史,让郗愔得以安享晚年,一直平平安安的活到七十二岁。

有的人,真的是天生福气,即使生在乱世当中,也可以活得舒舒服服的,干什么都有人帮他。

而另一个掌兵权者袁真,没有一个懂事的儿子,他的下场就要惨得多了,这是后话。

郗超让出的,是自家的军队,可以说北府兵将来就是他的,他肯全部拿出来给桓温,一方面当然是出于对桓温的恐惧,认为天下没有几个人能挡在桓温面前,他郗家人更是完全不够看,还不如乖乖拿来做个进身之阶的好。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这次北伐可期,自己作为谋主,跟在桓温身边,有非常大的希望建功立业,收复故土之功,要远胜过当一个坐井观天的军阀,郗超有更大的志向。

从郗超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人,对于权势,他也是非常热心的。只要能在这次的北伐中有所表现,他认为自己的收益,将覆盖掉让出兵权的成本,甚至还能有得赚。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对桓温的了解上,他知道桓温心里对那把椅子的渴望,从桓温过往的手段和权谋来看,他也认为这个老板是非常有希望实现心愿的。燕国的慕容恪已死,其它人挡不住桓温了。

只是他少考虑了一样东西。

桓温的年纪。

桓温这年已经五十七岁了,在寿命短暂的晋人当中,已经算是难得的寿星。人老了之后,所增加的不只是经验、阅历这些财富,还有越来越糊涂的脑袋。

桓温的这次北伐,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远超过前两次的昏庸。

大军在敌境内作战,最害怕的是什么?

当然是粮食。

本来晋军在后勤保障上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有水军,利用水路,可以低成本的运输粮食。

北方虽然多山地,但由汴水入黄河这条最佳水路,可以保证粮食能够源源不断的从南方运到前线,前两次北伐,桓温就是这么干的,这一次不出意外的话,只要重复这个方案就好。北方胡人没有水军,粮食在河上走,他们只有干看着。

但是这次,意外偏偏出了。

因为连年的战乱,汴水没人修缮,它堵住了。

没关系,桓温一心战天斗地,既然汴水走不了,那就换一条河,顶多拐个弯罢了。

于是,晋军换了个方向,从汶水开往清水。这里的河道狭窄一些,走船会稍微有点困难。

不过这个也在桓温的计算之内,他决定利用天时来解决:不是水浅吗,那我挑夏天的时候发兵,六月雨季,水一涨起来,船就能跑了。

这一年,老天坑了他。

当年大旱。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小说在线阅读_第1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不归0304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第1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