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
未来将光耀千年的前秦大帝苻坚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但是,有关于他的这段历史,从一开始就是自相矛盾而又莫名其妙的。
这种莫名其妙,体现在苻坚言行的极度失衡上。
搞定了暴虐的残疾人皇帝苻生之后,苻坚和哥哥苻法就是唯二的继位人选了。这时候,历史记载,这两个人互相礼让,想方设法的要把皇位让给对方来坐,苻坚说哥哥你年长,适合当皇帝,苻法说弟弟你是嫡子,而且贤明,应该当皇帝,两个人就这么推来让去,谁也不肯去坐这个位子。
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精神正常、人格健全的皇位候选人群体中,都是罕见的特例。
这是皇位,不是继承几庙地或一间小铺子,不可能谁说发扬风格,就能把这把椅子让出去的。
因为你既然同为继承人,那就表示是有资格得到这把椅子的,如果你敢让,对方上台之后为了断绝后患,有非常大的可能把你人道主义毁灭掉,到时候你就只有乖乖的伸长脖子让他剁,而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性,因为大权被你让出去了。
而且,任何一个继承人身边,都会围拢一大批嗜权如蚂蟥嗜血的政客,他们会豁出身家性命帮你,以图你在登上大位之后给他们百倍的回报。这些人,也不可能让你退出竞争。
这是苻坚在历史中第一处面目模糊的地方,他和他哥哥这次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正常人的范畴。
当然,最后还是苻坚获得了宝座,但过程和结果,就远不如苻坚大帝一生光辉的形象那般明亮。
决定皇位归属的,是苻坚的亲妈,苟氏。
就在亲儿子和庶出的儿子互相学习孔融让梨的高尚品德、弄得满朝文武不知所措之际,苟氏上场了。这个精通权术,而且乐于为儿子干脏活的妇人,只用了一句话,就帮苻坚争来了帝位。
她对群臣讲:“江山社稷是大事,我儿子年龄小,也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你们非要推他上位,以后搞得不好,你们也要承担责任啊。”
这句话的巧妙之处在于,好像所有人都已经站在了苻坚这一边。
饱经苻生摧残后还能活下来的大臣,各个都是人精,一听就明白苟氏的意思了,于是全部跪下来,用磕头的方式力挺苻坚。
苻坚于是“勉为其难”的继了位。
为了表达自己真的很不情愿,他上台之后自降一级,像石虎一样自称“大秦天王”,同时把自己东海王的爵位封给了loser苻法,此外还给了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一大堆官位,总而言之,是军政大权全抛给苻法了,以示兄弟之情深。
如果苻法稍微有点政治智慧的话,估计会吓到连觉都睡不着。
一个拥有竞选皇帝资格的人,在落败之后,最好的结局就是当一个闲散王爷,吃喝玩乐一生。而那个万众瞩目的成功者,偏偏给你扔来了一大堆权力,把你硬拖到舞台的中心,你猜他想干什么?
舞台中心,那是靶子位。
历史没有记载苻法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这段时期,苻法的表现一片空白,历史一个字也没给他,所以我们也没办法知道,苻法有没有试图甩开过弟弟给他捆上的权力枷锁,又或者是甘之如饴的接受。
但就算他尝试过摆脱这一切,显然也是失败了。
因为几个月之后,他的命运就戛然而止了。
这一次,动手的依旧是苟氏。
史载,苟氏是在出宫游玩的时候,看到苻法府第门口车马云集,都是当场官员的车驾,担心他太得人心,会对自己儿子的皇位不利,于是和自己的表哥李威合谋,赐死了苻法—这位李表哥也不简单,魅力无双,根据正史记载,他的表妹是对他死心塌地的,而且和他越过了道德的边缘,走进了爱的禁区,所以干什么事情都会拉上他。
然后,苻坚表现出了自己第二处面目模糊的地方。
他来到刑场上,和苻法依依不舍的抱头痛哭,甚至哭到当场吐血那么严重。
然后,他退到一旁,看着苻法自尽。
当然,除了大哭一场之外,苻坚倒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给了苻法隆重的谥号,叫献哀公,还封了王公级别的爵位给苻法的两个儿子。
都是在苻法死了以后发补贴。
这种做法,实在是虚伪到了极点。一个皇帝当着,如果真不想让哪个人死的话,世界上有谁可以违抗他的命令?即使是亲妈皇太后想要苻法的命,她既然这么为儿子着想,也不至于强硬的逼儿子做出有违他本意的事来吧。
这件事情的模糊之处在于,实在太过于假仁假义,以苻坚大帝之能,他不至于真干出这么低水平的操作,留给后世贻笑千年的把柄。
而且,由始至终,苻法都是一个面目不清的角色,后人完全不知道,他在扳倒前任皇帝后直到死的这几个月里,到底干了些什么事。作为重要的当事人,历史把他完全抛到了一边,忽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要解释这其中的不协调,或许可以从这段历史的执笔人那里找到原因。
《晋书》是唐朝人编的,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中国一直是乱世的状态,统一天下的隋朝又太短命,还没来得及开始修史的工作,就被惰炀帝整到关张,所以对西晋、东晋、五胡、南北朝历史的整理,直到唐朝才正式开始。
具体来说的话,是在唐太宗李世民任上做的这项工作。
李世民跟苻坚很像,两者都是名垂千古的有道明君、都在乱世中崛起、都建立了巨大的功业。
也都弑过兄。
李世民操作过玄武门之变,那段历史经过唐朝史官不懈的加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非常的玄幻,看起来是势力远不如李世民的太子一系,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侮辱之后,带了一点微弱的兵力准备在玄武门伏击手握重兵的李世民,而偏偏那么巧,李世民的重兵就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对太子一系进行了完美的反杀。
因为李唐享国数百年,所以这段兄弟相残的历史,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是没办法流传到后世了。
那修过这段历史的同一拨人,对于李世民几百年前的前辈苻坚,必须也要稍微的美颜一下,不然的话,你在史书里大讲前朝有个皇帝,他是怎么杀兄的,本朝这个也杀过兄的皇帝看了,他会怎么想?
这是犯忌讳的大事。
历史是可以打扮的,所以在苻坚登基的过程中,他才会有一些弱智的表现,而仅凭这些低劣的手段,他就牢牢坐稳了皇位—这当然是不可信的,要知道苻生还有五个弟弟,论嫡,苻坚嫡不过这五个人,他们可都是苻健一系的血脉,拥有无可争议的正统名分;论长,苻坚上头还有亲哥哥苻法,继承序列上也稳压过苻坚一头。
不管是论嫡还是论长,苻坚都没有任何优势,但皇位最终落到了他手上。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真的没用任何血腥和权谋的手段,真的就像史书里所记载的那样,对皇位避之不及,最后迫不得已才当的皇帝,那就真是有鬼了。
而且,后来在苻坚的一生中,他的堂兄弟们先后反叛,而且大多数跟他不死不休,在兵力对比悬殊、毫无胜利希望的情况下,仍然拒绝投降,跟他奋战到死。
而苻坚对氐族人的防范程度,要远远的超过异族人。氐族是他的母族,他却多次将氐族贵胄和精兵迁移到四周去镇守,而将降秦的异族人迁进关中,放在自己身边,很难解释他这么干的动机。
我们只能猜测,在夺位大战中,苻坚不只亲身上场,与竞争对手贴身肉搏过,而且所用的手段一定具有极其庞大的杀伤力,以致于同族人都跟他离心离德,让他不得不依靠外族人的力量,所以他来者不拒,对敌人一向优厚得很。
这也间接成就了他仁厚的美名。
而这种仁厚,也让他最终统一了整个北方,建立起了此前胡人想都不敢想的庞大疆域。
不过,在建立这份伟业的过程中,他基本上都是被动的。他并不是这段历史的主角,只是被推上前台,承接了所有的荣光。
真正的主角,一年前刚从华山上下来,此刻正一往无前,只争朝夕,要碾碎一切敢阻挡他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