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百

王猛,北海一个有名的乞丐,在当地知名度很高,没几个人不认识他。当然这并不因为他是丐界名流、或者乞讨技术特别高的缘故,而是他的个人装潢和言行举止都很不一般,异常的二。

他的本职工作其实并不是讨饭,而是做生意,所从事的是簸箕零售业,以编簸箕出售为生。只不过他的外表常常影响他的业务,身上老是泛着一股长年不洗澡才能发酵出来的男人味,而且非常的不修边幅,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身上穿,还敢穿着出门,堪称屌丝中的精品,因此常常被认为是正宗的丐帮弟子。

就这么落魄的一个人,偏偏还特别的喜欢谈论世间大事,言必称天下,简直就是古代版本的键盘侠。

当桓温驻军灞上不肯前进的时候,簸箕供应商、兼杰出的键盘侠、兼外围丐帮弟子王猛前来拜访,打算看看能不能卖点东西给他—当然不是簸箕,而是王猛自己。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自诩为当世一等谋略家的王猛,当然也想把自己卖给一个明主。在此时流行的观点中,东晋是正统,为正统效力是非常值得光荣的事情。现在东晋的北伐大军席卷而来,这是非常难得的出售自己的机会。

好在晋朝的审美比较畸形,正常的装扮言行不受待见,只要不正常,就能大受欢迎,所以王猛的拜访并没有被认为是试图进军营要饭,而是被桓温客客气气的请了进来,还给了他面谈的机会。

然后桓温就后悔了,因为这个乞丐实在太像个神经病,坐下来之后,就开始在身上挠来挠去的捉虱子玩,捉到一个就掐死一个,指甲间虫尸与鲜血齐飞。

桓温在崇尚奇谈怪论的晋人中是个另类,他对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并不感冒,而是非常务实的一个人,这也让他虽然权倾朝野,但一向不怎么受东晋同事们欢迎。所以他看着当自己面表演恶心行为艺术的王猛,心里面是非常膈应的,但是又不好站起来就走,他毕竟是知书达礼的一代名臣,只能就这么忍着。

他忍了好几秒钟。

一直到王猛开口,桓温内心所有的不快突然就一扫而空。

以往王猛身边的人都是些流民、农夫,跟他们讲天下,他们回你句傻逼,听不懂所以没法交流。但桓温是懂的,跟王猛一番谈论下来,他发现这个非主流乞丐腹有经纶,胸怀天下,对局势的见解极有深度,是个难得的人才。

两千年以后,有个比王猛更猛的人,也喜欢在跟人说话的时候捉虱子。有这个特殊爱好的人都惹不起。

生起了爱才之心的桓温,与王猛聊得酣畅淋漓。

最后,他问了个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希望借王猛这个当地土人的心思得到答案:

“我奉天子之命,统领大军前来,为百姓诛除残贼,这样顺天应命的事,为什么关中豪杰却没几个来投奔我的呢?”

来了!

这也是王猛此来的主要目的,他想要卖身,但也要看看买家值不值得追随。

他有些无礼的盯着桓温的眼睛,毫不犹豫的回答:“桓公领军数千里而来,如今距离长安咫尺,却不肯前进。豪杰们不知道桓公的心思,所以不来。”

这话说得委婉,但堪称诛心。

你在这里梭巡不进,是为了养贼自重吗?

桓温只是尴尬的笑了一下,并没有正面回答。

是的。

得到答案的王猛,觉得非常失望。

他自认为天下无双,想辅佐的,也是真正志在天下的帝王。东晋王朝虽然拥有天下正统的名份,但桓温的表现让王猛对这个南方朝廷极其灰心。

作为晋廷第一权臣,桓温在大业将成之际,居然想的只是留下敌人,以作为和朝廷讨价还价的工具:只要前秦不灭,朝廷就得倚仗他的荆州武力集团,而如果一下用力过猛,真的把前秦打死了,只怕朝廷就会开始想办法拿他开刀了。

这样论起来,桓温如此强硬的推动这次北伐,目的究竟是为了收复汉人河山,还是只是为了从朝廷手中扒出更大的权力?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对于这样的人,王猛是不屑于辅佐的,桓温确实是一代枭雄,甚至或许是当世最强大的人,但在王猛看来,他的格局太小。王猛想找的,是真正能够气吞宇内的帝王。

如果找不到,那还不如接着回去卖簸箕。

所以,他拒绝了桓温带他一起回南方的邀请,带着他的丐帮造型离开了晋营。

桓温也该走了。

虽然没有拿下长安、没有得到名士,但桓温的真实战略意图已经达到,只是这个意图无法示人而已。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打,真把前秦打死了怎么办?

只是撤退还需要一个理由,大军出征,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一举一动,都需要对天下人解释。

理由很好找,前秦人已经送上来了。

在桓温屯兵灞上的时候,前秦人出动大军,割光了周围地里的麦子,桓温于是宣布,军粮不继,不得不班师回朝,大军拔营南归。

在没有征服的敌国境内行军,从来都是异常凶险的,如果能保持进攻态势还好,特别是撤军时,基本上不可能全身而退。

被压缩在长安城内的苻健赢得莫名其妙,但并没有被天上掉下来的胜利砸坏脑子,桓温一退,他立即派出军队,衔尾追击,一路上不停的骚扰撤退的晋军。

从关中南归的这一路,有数万晋军将士被前秦人永远的留下了,埋骨异乡。

他们本来可以成为收复关中的英雄的,只是因为桓温个人的一己私欲,不止民族的前程化为流水,更是让自己憋屈的死在了胡人的手上。

桓温退兵退得非常彻底,甚至都没想过在已经占领的土地上留下驻守部队,而是干脆俐落的把所有的地盘全部丢给了前秦。既然要养贼,当然就要给贼留下足够的空间,不然如果贼长不大,他也就不能倚之来要挟朝廷重用他了。

可怜几万精锐的晋军士兵,一腔热血跟着桓温北伐,但用血肉收复回来的疆土,却因为桓温个人的权力欲望,而被毫不犹豫的放弃,几万条命,拿来做了场无用功。

桓温,一代奸雄,虽然他激起了晋人靡靡血脉中少见的武勇,但他配不上任何赞美之词。

桓温走后,苻健迅速接收了整个关中地带,而且因为有了“打败”东晋王师的战绩,前秦帝国威望陡增,原本心向晋朝的百姓彻底死心,关中从此大定,被苻健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

不过,苻健虽然是最大的赢家,也还是损失了一些东西的。在这次抵御桓温的北伐中,有几个人跟他相关的人命运有所改变,从而也影响了整个前秦帝国的国运。

首先是太子苻苌,他明白这回是父亲给他创造的建立威望的机会,所以打仗的时候勇猛异常,动不动就要跑到最前线,让士兵们看到未来皇帝是何等勇敢,以示牛逼。而且他不愧是皇家太子,天选之人,运气好得出奇,往前沿阵地上跑了这么多回,只中了一次流矢,而且伤的还不是要害。

所以足足拖了半年才死。

古时候的医疗水平、卫生状况实在太差了,苻苌中箭之后,依旧生龙活虎,带着秦军四处征讨起兵响应桓温的关中地方势力,为自己的皇位打基础,可见伤得根本不重。但内部的感染是当时的医生检测不出来的,半年之后,苻苌因箭疮发作而死。

苻健的太子没了。

然后,他的弟弟也没了。

苻健硕果仅存的弟弟、战功赫赫的前秦顶级大将苻雄,在这场大战中积劳病死。

苻健为此悲痛欲绝,呕血一大口以示哀悼,并封苻雄的儿子、年方十六岁的坚头为东海王,表达对这个弟弟的思念。

这是对前秦国运影响最大的一个变数,但此时看起来,还异常的不起眼。

一场战争,让苻健最为看重的两个宗室身亡,他急需要新的人进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新人是现成的,就是他的第三个儿子,苻生。

苻生是个残疾人,但在这场战争中,他的表现,堪称前秦军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小说在线阅读_第1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不归0304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第1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