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
慕容儁一代人杰,鲜卑人原本是个武力值极高而存在感极低的民族,在五胡乱华的早期,主要身份是作为晋人的打工仔,提着脑袋帮晋朝各个军阀砍人,赚点劳务费。但在慕容儁这一代,情况有了彻底的改变:他的老爸慕容皝基本完成了鲜卑部族的统一,而他则再接再厉,把鲜卑从蜗居东北的小部族,发展成了占据中原的大燕帝国。
这么样一个人,不管怎么看,做事情都应该滴水不漏,不会授人把柄的。不过在玉玺这件事上,他确实做得毛毛躁躁,留下了巨大的漏洞。
他只是抓到了冉闵的皇后和太子,就捏造了一个"魏后献玺"的故事出来,能说得过去,在操作上也能瞒过不少人。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破绽,那就是:真正的玉玺到底去了哪里?
如果魏国皇后献完玺之后,真正的玉玺突然在什么地方冒出来了,那就好玩了,天下人会怎么看燕国?
这种可能性非常的高,毕竟是块金子就很难被埋没,玉玺这种级别的宝物,更是稀世珍品,总有一天它会冒出来的。慕容儁不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个潜在的隐患,不过他依然毫不犹豫的自己造了一个a货出来,只能说,他太需要这个东西,来把自己往皇位上扯一扯了。
只不过,东晋人不体谅他。
谢尚接到戴施派人暗送过来的真玉玺,马上就大张旗鼓的派了一支仪仗队,把玉玺一路敲锣打鼓的从枋头送到建康,搞得天下皆知。
这让慕容儁很没有面子,但是又无可奈何,而且还异常的愤怒。
我出了那么多兵,打了那么久的仗,一大目的就是想搞到这块宝贝。晋人什么都没出,居然就把玉玺弄到手了?而且还让我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这场献玺的闹剧,现在要怎么收场?
这两种投入产出实在太不成比例,慕容儁为此极其的恼火。
不过,他一世枭雄,也是非常擅于学习的,这次从东晋的身上,他就学到了十分有益的好东西:不要脸。
最初的恼怒过后,慕容儁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就当天下人都是瞎子聋子,强硬的以这块假玺登基:反正他的铁蹄之下,无人敢指出这个事实,而不在他兵锋所指之下的东晋,又隔得太远,只能派个使者来来回回的传话,拿不出实质性的威胁来。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干了。
于是,慕容儁接受百官的劝进,登位称帝。他坚持称自己得到的玉玺是真的,为了证明这一点,还信誓旦旦的将自己的开国年号定为"元玺",加以佐证。
只要坚持说谎,就能骗得自己也相信。
正好这时候,东晋的使者到了。
在此之前,燕国是向东晋称臣的,慕容儁还有东晋的封爵。现在他自己给自己升了职,已经是皇帝了,跟晋天子平起平坐,如何对待使者,就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
如果他真有玉玺在手,还可以向东晋显摆一下,但他自己知道,手里的这块玉玺是假的,这让他十分的没有底气。
所以,他只对使者传了一句话:"你回去,告诉你家天子:我得到中原百姓的推举,已经是皇帝了。"
这番话显得很是没有气势。只是阐述了一下自己称帝的事实,还害怕说明不了对方,特地说明了原因,是得到了中原人的认可,话语仍然像是在对上级汇报,也完全没有提及以后我们两方地位就平等了之类的话。
因为他心里没底。
不过,这种心虚,仅仅是在名分上,他缺乏名正言顺的道统,但他可不缺实力。
慕容儁称帝之后,燕国接收了冉闵的大片土地,成为了北方最为强盛的势力。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慕容儁把老婆孩子都从东北迁到了蓟城,军威日盛,与他接壤的敌人纷纷来降。
苻秦的河内、黎阳;东晋的兰陵、济北、建兴,都投降了燕国。甚至早年前叛逃燕国的高官,此时又再次叛逃了回来。东北的高句丽,一向奉晋朝为正统,跟燕国打来打去了好多年,此时也派遣使者过来进贡,以示降服。
甚至连姚襄也降了,这个非常有乱世主角气象的枭雄,也向慕容儁上了降表。虽然只是态度上的服软,实际上姚襄仍是独立行动,但这也是辉煌的胜利。
除了同族人不太服他。
段氏鲜卑此前在石虎北伐的时候,被慕容氏阴过一把,慕容氏的起家资本,就是在那一次从段氏身上咬下来的。此时段部鲜卑的首领是段龛,当年跟慕容皝打得你死我活的段兰之子。在后赵灭亡之后,段龛趁着中原大乱,带领部族占领了山东半岛,给自己封了一个齐王来做,而且得到了东晋王朝的封爵。
因为历史的原因,段氏和慕容氏一向是水火不容的。现在眼看着仇人走上人生巅峰,段龛自然不快乐,不过他实力有限,只能用死不投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顺便写了一封满载并不美好的祝愿的信,送给慕容儁,祝他早日遭到篡位的报应。
以前大家都在深山老林里放牧的时候,互相骂两句是很正常的,反正都是穷光蛋,阴损一下也不会少块肉,喷完了继续抢地盘。不过现在不一样,慕容儁已经是皇帝了,皇帝是不可以被骂的,谁敢骂皇帝,就得准备好承受天子的怒火。
挨了骂的慕容儁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对骂回去了之,而是勃然大怒,立即派出了军队,来让这个不开眼的小老弟感受一下,什么叫暴发户的尊严。
鲜卑人的战斗力天下无双,段氏虽然已经被打得没落不堪,但仍然比东晋和后赵的势力要难对付得多,身为鲜卑人的慕容儁,对此有很深的认识,于是,他一出手就派出了燕国的王牌:慕容恪。
有这个超级猛将出马,必然手到擒来,或许个把月就能打个来回了。能派出这个自己一直忌惮的弟弟,可见慕容儁确实是恨透了段龛的表现,人一旦成了上位者之后,尊严的阈值也会升得很高,多少大人物,都是因为一点面子受损就大失方寸,最终翻了船的。
只不过,慕容儁没想到的是,即使是自己天下无敌的弟弟出马,这场仗依然打了足足一年。
并且还并不是因为段龛能打。
除了冉闵,任何人在慕容恪面前,都没资格提“能打”这两个字。
事实上,段龛并不够猛,甚至在慕容恪来之前,他还抢时间干了一件自毁长城的事情。
他的弟弟段罴,一向在族内有着智勇双全的名声,既擅长在战场上砍人,又擅长在朝堂上算计人,堪称部族多面手。
不过他的表现证明,他其实不是真的有智慧,而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
因为在慕容恪的大军席卷而来,离段氏鲜卑的老巢广固只有一百多里的时候,段罴向族长哥哥提了个意见:
“慕容恪善战,而且兵多,如果让他包围了广固城,只怕我们想投降,他也不会接受了。不如哥哥你坐镇城中,我带着族内勇士去和他大战一场,如果赢了,哥哥你再出城来追击败兵,如果我输了,哥哥你再出来投降,好歹也能封侯。”
这条建议充满了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但其实很容易让人怀疑他的动机,其中一个核心的漏洞就是:如果他拉着城里的精锐跑到外面,先投降了燕军,掉过头来攻打段龛怎么办?
如果他这么做,岂止能被燕国封侯,封王都是小的。
他表现得实在太讲义气了,完全是把自己陷入了有死无生的境地,而且不求任何回报,这就很让人害怕。
但是,这并不是段罴只有小聪明的证据,如果他真是出于这个目的,那这条建议毒辣且深沉,非常能够展示耍阴谋诡计的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