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
拿到玉玺之后,戴施宣称他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蒋干的诚意,为此他也将拿出一部分诚意来,派人持他的令牌出城,从枋头押解一部分军粮进邺城,以解蒋干的燃眉之急。
当然,这是表面上的说法,他的真实意图,是借这个名头,把玉玺藏在出城押粮者的身上,只要出了邺城,到了枋头,就是晋军的势力范围,到时候爱怎么玩怎么玩。
这个招数并不高明,可以说极其的冒险。只要蒋干不是傻子,对这些晋人稍微保有一点点戒心,在押粮队出城的时候搜一下身,戴施这一百多号人就要彻彻底底的完蛋了,暴怒的蒋干必定不会放过他们,甚至把他们剁碎了拌到粮食里也有可能。
但是戴施并不怕,他之所以敢玩这一手,并不是因为他蠢,而是他有十足的把握,蒋干一定会中招。
因为这个提议,正正好好的戳中了蒋干的软肋。
邺城已经没粮了,蒋干正处在极度抓狂的状态之中,只要能弄到粮食,让他做什么他都肯。
按理说,戴施作为刚进城的客军,现在身份模糊不说,而且蒋干既然打算投降,必定不会把弱点展示给他看,这样就卖不出好价钱了,蒋干不至于让他一进来就发现缺粮的现状。
只不过,这一点已经实在瞒不住了。
戴施进城的时候,他看到了城内守军的食物,这种食物虽然干枯发瘦,但看得出来,仍然是十分美丽的。
是石虎曾经在全国搜罗来填充后宫的少女。
为了得到这些美貌的少女,石虎在境内大肆抢人,荆扬两州有女儿的人家甚至逃散一空。在经历了与家人离散的痛苦、独守深宫的孤寂、外面连番大战的恐慌之后,这些一生被命运捉弄的红颜们,甚至连求一个悲剧收场也不可得,她们的结局是惨剧,明明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佳人,却要以牲畜的身份走向生命的终结。
当历史的车轮碾动的时候,女人永远都是垫在轮下的牺牲品。
看到这一幕的戴施,立即就知道自己只要以粮为饵,哪怕编的谎话漏洞百出,也足以让蒋干上钩。
缺粮缺成这样,哪怕只有一丁点得到粮食的希望,也足够让城内的困兽们失去理智。
他成功了。
蒋干二话没说就同意了戴施的建议。他看到戴施自己还留在城里,就仍然没有起疑心,百般感谢的把押粮队放了出去。
他没想到的是,戴施这个人又不要脸又不要命,非常豁得出去,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自己留在危机四伏的邺城里当烟雾弹,也要把玉玺骗出去。
玉玺夹在他的运粮使者衣兜里到达枋头以后,又被他的上级谢尚以三百骑兵昼夜兼程送到建康,再次收入东晋囊中。
确实是东晋一贯的行事风格,猥琐、阴毒、下流,从不敢以堂堂正正之势与敌人对阵,但论起耍阴谋诡计,胡人罕有其敌,每每能把敌人阴到晕头转向,然后偷偷的从敌方身上切一块肉下来。
而对于还在邺城里望穿秋水的蒋干来说,事情就没那么快活了。
尽管他不知道戴施是在算计他,但他也没有再等下去,而是开始自己想办法。
因为宫女吃完了。
石虎在世时,拼命抢了三万多少女进宫,现在,这些宫女终于被当成菜人吃光了。
这对她们来说,或许是件好事,总算是不用再留在这个漆黑的世界上受罪了。
没饭吃是不能等的,一等就饿死了,一定要在饿到没力气之前,找到活命的法子。
蒋干的法子很简单,作为冉闵的部下,他的行事有非常浓重的冉闵风格,简单、直接,不过脑子,直达目标。
他直接打开城门冲了出去。
此时他满打满算,凑出来五千还有战斗力的士卒,他就带着这五千人,出城挑战慕容评,希望复制冉闵的辉煌,以千敌万,还能获胜。
戴施是个优秀的戏子,讲究做戏做全套,在这个时候,也带着自己的一百多晋军,一起出城作战。
然后,魏晋联军就被鲜卑人砍了个七零八落。
并不是人人都是猛将,冉闵这样的战神,千年才出一个,他能以一千骑兵大破七万敌军,但不代表蒋干也做得到,蒋干把人带出去,甚至都没能把他们再带回来。
出城的五千兵,被鲜卑人一仗砍死了四千多。
蒋干跑得快,鲜卑人的大刀伸过来之前跑回了城内。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脸厚心黑胆子大的戴施。
倒还是有一个好消息的,就是人都死了,缺粮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这下真没希望了,城里连守兵也没有了,燕军只要抬脚踹一下门就能进来,除了等死,还能怎么办?
或许还真有一个办法。
逃!
而且一定要在燕军进城之前逃出去,以现在城池的虚弱状态,能守得住燕军一次进攻就算超常发挥,能扛住两次就是奇迹了。
不过,燕军并没有攻城。
他们是被请进来的。
城中一个不甘心接受命运蹂躏的校尉发了狠,决心跟死神抗争一下,于是在夜里偷偷打开了城门,把燕军放了进来。他又不是皇帝或高官,鲜卑人走进来未必会要他的命,但如果是打进来的,他就必死无疑了,既然如此,当然要争取一把。
蒋干和戴施也逃掉了。
得益于戴施强大的执行力,当晚在燕军进城以前,他已经拉着蒋干做好了逃命的装备,主要就是一根绳子,他们抓着这根绳子,从燕军没有进攻的城墙上,把自己吊了下去,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或许是觉得愧对冉闵的托孤,从此以后,蒋干也在历史中消失了。
放绳子下城,需要有高超的身手,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蒋干和戴施这种老兵油子可以,但冉魏的皇后、太子和文臣们,就没有这个本事了。
他们被鲜卑人全部包圆,无一落网。只不过,有的是活的,有的是死的。
尚书令、左仆射、右仆射等高官,没给鲜卑人俘虏自己的机会,都在燕兵进城以后,自杀殉国,追随冉闵而去。
冉闵并不是一个好施恩义的人,相反,他对部下称得上刻薄,但依然有这么多人矢志不渝的追随他,甚至在他死后仍不变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赵灭亡之时,可没什么忠臣跳出来自杀明志。
冉闵虽然残暴,但他在群胡环伺中所建立的汉人政权,仍然具有极其强大的凝聚力。
至于皇后董氏、太子冉智等人,则被慕容评打包送到了蓟城。这是敌国政权的代表,非常难得的品,燕皇一定会喜欢的。
事实上,慕容儁确实很喜欢。
倒不是因为得到了这两个顶级品而高兴,事实上,他最想要的是传国玉玺,有了这个东西,他就有了称帝的最好理由。但城破之后,抓来被俘的高官皇族一审,大家都只知道东晋来的戴施揣着玉玺,但东西被他弄去了哪里,则一概不知,慕容儁就是想去抢也没个方向,这让他很郁闷。
不过幸好,慕容评给他弄来了两个冉家人,这就好办了。
没有真货,我自己代工一个a货出来顶一下,也是可以救救急的。
于是,慕容儁对外宣布,魏后董氏在城破之后一直带着玉玺,一路千里迢迢的送到了蓟城,献给了他。这是极大的尽忠行为,为此慕容儁给董氏发放了一个“奉玺君”的爵号,另外连她儿子冉智也不杀了,赐爵海宾侯,以表彰她的忠心举止。
这是天命让慕容氏得到玉玺,接下来的流程就很清楚了,当然是百官共上尊号,请慕容儁接受天意,勉为其难的当这个皇帝。然后慕容儁三次拒绝,百官三次固请,就可以登位了。
不过这时候,东晋人非常不给面子,他们弄出了一件事情,还搞到天下皆知,让慕容儁简直颜面扫地,连眼看就要实现的皇帝美梦也要碎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