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八十三

这个人职业有点特殊,是冉闵的随军道士,道号法饶,非常的名不符实,只要有机会,他谁也不想饶。

在冉闵打算暂避胡人联军锋芒的时候,法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陛下围了襄国这么久,也没能打下来,现在外面的胡人大军一来就要退避,将士们会怎么想?”

这个意见非常的小儿科,战士们怎么想?当然是想打胜仗,而主动出战的胜率很低,冉闵作为战争专家,自然看得一清二楚,这个完全不足以说服冉闵。

跨界也要有专业能力的支持,法饶作为一名专业道士,想在军事领域发表意见,并不是特别明智,尤其他的听众还是军界的顶级高手。所以,他紧接着又从道士的领域,给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这个就比较的有说服力了。

法饶表示,最近夜观天象,发现太白象开始侵蚀昴星的光芒,这是大吉兆,预示着此时进攻胡人的话,将百战百胜。

这两个星星此时的运转,毁掉了乱世提早结束的希望。

太白星主杀戮,昴星则代胡星,太白入昴的星象,一向被认为是灭胡的征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规则,现代人讲究科学,古人则特别讲究天象、谶语这类神秘学,所以法饶的这个预言,马上就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原本决定采取守势的冉军开始蠢蠢欲动,有了转守为攻的念头。

当然,这个星象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决定冉军战术变化的,其实并不是老天的暗示,而是一个凡人的想法。

冉闵,他太想赢了。

这个人一生的行事风格,从来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基本上没有采取守势的时候,即使是之前以一千人守卫邺城,他也是悍然将军队拉到城外,主动向石琨的七万大军发起攻击。

进攻是流淌在他血液里的本能,潜意识里他就不愿意打防守战,即使这次的敌人空前强大,是北方所有胡人的联军,他的第一反应,仍然是进攻。

以寡敌众而已,我哪一次战斗不是以寡敌众?

更何况,只要这次赢了,整个北方的胡人就能被一扫而空,从此天下就没有敌人了。

毕其功于一役的巨大功业吸引了冉闵,此时再有了法饶的星象作为凭据,冉闵顿时热血上涌,老天都来帮忙了,还有什么不能干的?

冉闵当即决定:干了!

满脑子的激情甚至让他有些失控,他撸起袖子大声叫道:“我意已决,有敢反对的,斩!”

看到领导已经快激动到精神失常,还有谁敢反对?

于是,更改作战计划的决议,就这么定下来了,冉闵亲率全部人马主动出击,去迎战姚襄和石琨。

至于燕军,这时候还在路上,冉闵也不是个脑子一热就不管不顾的莽夫,他之所以要以攻代守,也是想打一个时间差,先收拾了羌族军队和羯族军队,再腾出手来应战最能打的鲜卑燕军。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胆大、收益也很高的决策,如果成功的话,他就可以不用陷入被团团围攻的困境,而是发挥自己超高的进攻能力各个击破,将敌人依次揍到吐血。

这不比躲在工事后面,等敌人来揍自己要过瘾得多?

当然,这个战术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快速击溃姚襄和石琨,要在燕军到达战场之前就解决战斗,不然的话,战场上正打得不可开交,敌人忽然来了一支满血的生力军,那结果就非常可怕了。

冉闵对此有信心,他的攻击力天下无双,少有人能在他面前撑过两个回合,之前的历次战斗,不管对面有多少人,基本上就是一次冲锋解决问题,他觉得这次也能重复过往的战史。

只不过,他虽然没有变,还是那个霸道无比的冉闵,但他的军队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他的军队尽管在几个月前基本都是汉人农夫,但成军以来就没有停止过血火的淬炼,基本上无时无刻都在打仗,打后赵、打石琨、打反闵联军,每次都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要么胜,要么死,没有第三条路,他们也从来没有过放松的时刻,源源不断的压力造就了他们超强的战斗力。现在,他们在襄国城下的土地里,难得的放松了三个月,又回到了以前种地抚苗的悠闲生活。

闲惯了之后,要突然调回到铁血节奏,是非常难的。

冉闵把军队一派出去,马上就发现,士兵们的状态和以前不一样了。

如果以前他的进攻像热刀切牛油,军队一出,势不可挡,那现在,他下刀的过程就遇到的极大的阻力,有点切不动了。

并不是牛油变硬了,而是刀不够快了。

原本一向干脆异常的冉军,现在却显得有些黏黏糊糊,跟石琨、姚襄胶着的混战在一起,一时半会儿是分不出胜败来了。

这对于冉闵来说,是一个十分不利的状态,因为时间不站在他这边,外面还有一队燕军正在行进而来,时间每过一分,燕军就离战场更近了一步。

冉闵终究没能在燕军到来之前解决掉对手。

而且,燕军到来时的景象,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战势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冉军突然看到数里之外,腾起了蔽天的烟尘,而烟尘之下,则是燕军的旗帜。

冉军知道燕军要来,这个倒不是很出乎意料,出乎意料的,是燕军的数量。

看这漫天扬起的尘土,几乎接连天地,遮盖了视野范围内的一切,对面的杀奔而来的这支敌军,少说也有十万以上的人马!

冉军顿时人人自危。

如果说以一敌二,还有获胜希望的话,那在打得不可开交之际突然冲过来一支数量庞大的鲜卑骑兵,显然就断绝了冉军的这个希望。

在鲜卑骑兵带着巨大的声势出现在战场上的那一刻,胜负就已经决定了。

冉军阵脚大乱,羌族、羯族、鲜卑军队趁机发起猛攻。而襄国城内的石祗虽然不敢正面对阵冉闵,但捡便宜的胆子还是有的,看到城下的形势极其有利,立即打开城门,派出了自己藏在城里的全部军队。四支胡人大军共同出击,将这支搅动起滔天大浪的汉人军队压缩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

而且是四面合围,没有留下一丝空隙。在汉军陡然崛起,对胡人表现出了极度的攻击性之后,胡人们也难得的打起了配合战,打算把这支汉人军队全数歼灭,一个不留。

他们做到了。

十万汉军在襄国城下全军覆没,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好运者,从包围圈的缝隙中逃了出去。

冉闵是其中之一,当他从包围圈中脱身出来的时候,身边仅剩十几个骑兵了。他就带着这十余骑,一路潜形匿迹,逃回了邺城。

回到邺城之后,冉闵打探消息,才知道上了当了,燕国来的骑兵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多,就是三万人,不过燕国此时人才辈出,领兵的将领名叫悦绾,也是个狡猾如狐的人物,他学习了张飞在长阪坡前的疑兵之计,把自己的骑兵阵型排得非常疏,每匹马尾巴都拖上树枝,一跑动起来,自然灰尘漫天。

这是北方汉人自发收复河山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而且几乎就要成功了,他们已经打到了北方的统治者—后赵的首都城下,只要攻破城墙,灭亡后赵,就能给肆虐的胡人以极大的心理震慑。

如果冉闵能在襄国城下取胜,接下来两百年的胡人肆虐、南北分治,或许就将提前结束。

可惜,极大的危机感让胡人们联合起来,组成了强力的同盟,再加上统帅冉闵的指挥失误,让这个希望最终沦为了一场空。

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汉人政权的正统—东晋王朝,除了挖冉闵的墙角,掠夺他的人口、诱降他的部众之外,什么都没有做。外敌当前,却还在盟友身上挖肉下来吃,这个王朝的格局之低下、行下之猥琐,与其前身西晋相比,不相上下,它实在应该没资格被列入汉人的正统王朝之中。

这场大战的结果,让胡汉矛盾变得更加不可调和。冉闵先前意图向胡人表达善意,安排了一支降胡给儿子冉胤做卫兵,这支降胡在混乱中倒戈,抓着冉胤投降了石祗。自此以后,冉闵对胡人只剩下了刻骨铭心的恨,不再有丝毫的善意。

他一回到邺城,就是给犯下的错误收尾。当然,上位者反思问题,肯定不会亲自承担责任,总是能找到背锅的对象的。

他把道士法饶父子两个活生生的肢解,以泄愤恨。对于之前劝他不要任用胡人做卫队的韦謏,则赠予了大司徒的官爵。不过韦謏进谏的时候已经被他所杀,现在再给什么补偿,也都是马后炮了。

处理完了这场战争的杂事,他还得打起精神,因为祸不单行,在他最虚弱的时候,老天并没有给他休整的机会,又有一支庞大的军队过来讨伐他了。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小说在线阅读_第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不归0304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五胡灾:汉民族为什么可以躲过这次灭绝之乱第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